唐朝陵墓那些事
封面故事唐陵最美翼马在建陵,它比例匀称,线条细腻。半身破土而出,犹如插翼腾云,召唤大唐的煌煌盛世,而沉埋在黄土中的一半,又似暗喻大唐的急剧陨落。摄影/张凯军结尾有彩蛋哦~
听说有人羡慕我清西陵了?听说有人羡慕我明十三陵了?!虽说咱们都上过《中华遗产》专访!大家心里有点数,谁能跟我唐陵比?点击叹号重新发送由于您的陵墓区占地面积过大,风水甚好,您的朋友已将您拉黑。点击展开丨展开动画
本期目录唐陵的风水自古选房造陵墓,都要看风水,唐陵也不例外。唐朝风水勘舆之学风靡全国。按照唐朝礼制,帝陵的选址,大多也是通过堪舆的方式来确定的。
杂志内页而帝陵的风水,更是影响皇室和大唐国运兴衰的大事,咸阳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一个“银针铜钱定昭陵”的故事。唐太宗曾找来当时的资深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请他们为自己寻一处最佳的安葬之地。两人领旨后,从长安城分头出行,相约三年后回京复命。李淳风向北走,来到了礼泉(今咸阳市礼泉县)的九嵕山下。他在山上边走边细细掐算,终于在山腰处找准了一处穴位,连忙在这里埋下了一枚铜钱,作为标记。袁天罡则向南而行,一路苦寻无果,兜兜转转也来到了礼泉。看到高耸的九嵕山,袁天罡同样眼前一亮,遂施展平生所学,找到了一处他最满意的穴位,然后插下一根银针为记。两人一起回到了宫中复命,唐太宗听说二人都选在九嵕山,大感惊讶,就和他们一起前去察验。来到两人选定的穴位,只见袁天罡的银针,不偏不倚地插在了李淳风的铜钱孔眼里。唐太宗更觉不可思议,当场决定就在这里建陵。昭穆——唐陵的秩序唐代陵墓除了按照风水选址,也遵循“昭穆制度”进行排列。昭穆,是表示古代宗族血缘结构的一种礼制,据文献记载创始于周代,用以维持父子远近,长幼亲疏的秩序。
唐陵昭穆示意图“父慈子孝”的悲哀作为唐代开国之主的李渊,他的陵寝却是堆土而成,陵前石刻也与众不同。献陵的种种特殊之处,似乎都在向后世诉说着这位尊贵的开国之主难言的人生,而这一切难言的根源,便是震动唐史的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见大局已定,不得不让位于李世民,退居太上皇帝之位。于隋末乱世一统山河的帝王,用这样略显窝囊的方式,淡出了政治舞台。
特殊的献陵石犀摄影/张辉陪葬墓大唐的立国和随后的贞观之治,造就了一大批功臣。陪葬是对这些功臣的褒奖,也是维持君臣关系、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唐太宗还设计了一种充满人情味的陪葬形式,也就是家族陪葬,既放大了陪葬者的殊荣,又兼顾了家族的天伦之情,是对唐代盛行的家族葬的一种呼应。
驱邪镇墓摄影/射虎玄宗的仁孝之名同样是禅让皇位,唐睿宗显然比高祖要幸运得多。唐睿宗身前无甚建树,身后评价却并不差。清代乾隆皇帝,谓其“知权者”,并一语点破玄机:“父以子贵。”李隆基虽有定难之功,毕竟非李旦的嫡长子。李旦却先将李隆基立为太子,又坚持禅让皇位。父亲的克制自省与长远眼光,李隆基感念毕生。彼时正值开元初年,盛世初具规模,唐玄宗遂不惜竭尽盛世的国力,来成就自己的仁孝之名。如此,桥陵成为了大唐盛世最具象化的代表。无字的神道碑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墓葬群的核心区域,留给了李唐的宗室皇亲。只有一个例外,它的墓主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魏徵。而魏徵墓前那一通无字的神道碑,则是君臣关系的真实写照。按史料说,碑文是唐太宗亲自撰文并书写的。但碑刻上空无一字,毁去碑刻文字的,正是太宗本人。当年,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为庶人,吏部尚书侯君集与之连谋,并被诛杀。因魏徵生前曾举荐侯君集为相,故被太宗怀疑是谋逆同党。再加上魏徵曾将谏诤言辞私下出示与褚遂良,数事并发,太宗盛怒,不仅下诏废除衡山公主与魏徵之子魏叔玉的婚约,连亲制的神道碑也索性推倒,并且磨去自己的御书。
图为明代《帝鉴图说》的一幅册页讲述了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供图/FOTOE蕃酋像昭陵和乾陵是唐陵的典范之作,两座陵墓有着一个相似之处——蕃酋像。这些人像头部不知去向,大多着圆领或翻领的窄袖袍服,多数为右衽团领,少数穿着左衽宽袖、斗篷,具有鲜明的外族特征。《唐会要》将这类石人称为“蕃酋”。这些石像的身份除了各民族首领,还有将军统领,阐扬了大唐的文治武功,也铭记了心向大唐的首领们的历史功绩。这一景观建制既陈述了历史,又呈现了“天可汗体系”,唐朝皇帝则处于这一等级秩序结构中的最高位置。
摄影/冯方宇最后的唐陵若论关中唐陵中最为狭小简陋的是哪一座,那一定是唐僖宗的靖陵。唐僖宗在驾崩之际,留下的是一个彻底的末世。奄奄一息的唐王朝,已经没有力量修建一座像样的陵墓。在他之后的两位皇帝——昭宗李晔、哀帝李柷(zhù),被藩镇军阀裹挟离京,死后葬于河南偃师、山东菏泽,不知归处。
图为靖陵内出土壁画摄影/王朝的废墟是谁开启了唐代“因山而葬”的传统?武则天的母亲是怎样成为“太后”的?御前侍卫都干些什么?
在下方评论回答任一问题,编辑将于下周三(4.28)抽取三名读者,赠送本期杂志~
微信编辑:millefio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