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语言与消极语言
请了6个孩子帮助录一个叠杯子的步骤视频。看到高高架在头顶的摄像机,孩子们很紧张,做起来反倒没有上课那天来得流畅顺利。
“上课那天,你们可是只花了30秒钟,就已经完成了哟!”我尝试着放松他们。“那天,你们是怎么做的?”
说起那次,得意之情就从孩子们的脸上洋溢出来。听到我这么一问,几个孩子立马又拿起绳子开始新一轮的尝试。仍然存在,明明该放松的时候,偏偏不是特别放心,把绳子绷得紧紧的;可是该绷紧的时候,又没有一起使劲,导致杯子歪了。
最难过的还不是这里,而是把杯子翻成口朝上的时候。上一次做,因为大家自然而然地就把杯子翻过来了,所以我根本就没有注意这里到底该怎么翻。
今天不同了,因为几次都在这里卡壳,所以不得不让人着急:怎么就不能翻过来了呢?于是,我上阵指挥。这时的指挥既没有理论支撑,也没有实践基础。等于就是瞎指挥。孩子们越翻越乱。
眼看着急是不行的,我们就放慢动作,观察到底怎么翻动是最顺畅不打结的。一遍、两遍、三遍……找到这里的诀窍时,孩子们已经站立了差不多20分钟。
“哈哈,这下今天要把这个游戏玩吐。”我打趣道。
“真的是要呕了。”一个孩子马上接过去。
“我以后再也不玩这个游戏了。”另一个孩子说。
“确实,真正要来录的时候,才发现每一个动作做标准都需要好多次的练习。”我继续说。“练这么多遍,真的感觉是想吐。”
我说这两句话,本意是想放松孩子们的情绪,打消孩子的顾虑,使孩子们进入更放松的状态。目的也达到了。但是,总觉得不是滋味。
这确实是一个游戏,可这个简单的游戏需要几个同学相互配合,需要每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力度。我们录这个步骤,也是希望把这个游戏传播开去,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受到教育。
这几个孩子通过录制这视频,经过很多次的练习,本来能成为玩这个游戏的高手。可是,我的两句看似放松的句子,却让事情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方向:孩子以后真的就不喜欢这个游戏了。
儿子以前经常控诉我,出言不逊。我很不服气,我不说脏话,不动不动就生气,怎么就叫出言不逊了?今天觉察到这一点,再去回想他列举的一个个例子,问题就是出在这里:消极语言使用过多。
觉察,然后去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