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脊柱检查
脊柱是支撑体重,维持躯体各种姿势的重要支柱,并作为躯体活动的枢纽。脊柱有病变时表现为局部疼痛、姿势或形态异常以及活动度受限等。脊柱检查时病人可处站立位和坐位,按视触、叩的顺序进行。
一、脊柱弯曲度
正常人直立时,脊柱从侧面观察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腰段向前凸,胸骶段向后凸,近似S形,称为生理性弯曲或S状弯曲。让病人取站立位或坐位,从后面观察脊柱有无侧弯。轻度侧弯时需借助触诊确定,检查方法是检查者用示、中指或拇指沿脊椎的棘突尖以适当的压力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痕,以此痕为标准,观察脊柱有无侧弯。还应侧面观察脊柱各部形态,了解有无前后突出畸形。
1.脊柱后凸脊柱过度后弯称脊柱后凸,也称为驼背,多发生于胸段,儿童脊柱后凸多为佝偻病引起;青少年脊柱后凸多为胸椎结核,病变常在胸椎下段及腰段,由于椎体被破坏压缩,棘突明显向后凸出,形成特征性的成角畸形;成年人脊柱胸段呈弧形后凸,常有脊柱强直性固定,仰卧位时亦不能伸直。多见于强直性脊柱炎;老年人椎间盘退行性萎缩,骨质退行性变,胸腰椎后凸曲线增大,造成胸椎明显后凸,多见于脊椎退行性变;此外,外伤所致脊椎压缩性骨折,也是脊柱后凸的原因。
2.脊柱前凸脊柱过度向前弯曲称为脊柱前凸,多生在腰椎。病人腹部明显向前突出,臀部明显向后突出,多由于晚期妊娠、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病人髋关节结核及先天性髋关节后脱位等所致。
3.脊柱侧凸脊柱离开后正中线向左或右偏移称为脊柱侧凸。分为姿势性和器质性两种姿势性侧凸见于儿童发育期坐、立姿势不良因椎间盘突出症、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器质性侧凸见于脊髓损伤、佝偻病、慢性胸膜肥厚粘连、肩部畸形等。
二、脊柱活动度
脊柱有一定活动度,但各部位活动范围明显不同。颈椎段和腰椎段的活动范围最大胸椎段活动范围最小;骶椎和尾椎已融合成骨块状,乎无活动性。检查脊柱的活动度时,应让病人作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颈段正常前屈、后伸各45°,左右侧弯各45°,左右旋转约60°。检查腰段要在固定骨盆的条件下进行。腰段正常活动度:前屈约45°,后伸约35°,左右侧弯各30°,旋转45°
脊柱活动受限,常见于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腰部肌纤维组织炎及韧带受损、腰椎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腰椎结核或肿瘤、腰椎骨折或脱位。检查脊柱骨折或脱位时注意问清病史,检查局部有无肿胀或变形,切忌做脊柱运动,以免损伤脊髓。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1.压痛病人取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检查者以右手拇指从枕骨粗隆开始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正常时每个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如有压痛,提示压痛部位的脊柱或肌肉可能有病变或劳损。常见的病变有脊柱结核、椎间盘突出及外伤或骨折,若椎旁肌肉有压痛,常为腰背肌纤维炎或劳损。
2.叩击痛常用的脊柱叩击方法有以下两种:①直接叩击法,即用中指或叩诊锤叩击各椎体的棘突,多用于检查胸椎与腰椎;②间接叩击法,又称传导痛或冲击痛,病人取坐位,医师将左手掌置于其头部,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背,了解病人脊柱各部位有无疼痛。正常人脊柱无叩击痛,叩击部位多为病变部位,常见于脊柱结核、骨折、椎间盘突出症及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