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很经典的一首诗,回应书生“想走后门”,28字让人会心一笑

在唐代,当官发财的路不止一条,但很可惜,对大多数平凡的学子来说,科举仍然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唯一出路,而对天资聪颖或是敢于冒险之人,他们的人生路则是广阔的。

唐代重诗词歌赋,甚至以此为科举考试内容,有才名的学子进京之后往往带着自己的诗作拜访名人,希望他们能够帮助自己金榜题名。这种方式现在看来是很扯的,毫无公平性可言,但在当时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如张说之类的文坛宰相尤爱提拔后进,玉真公主也成功帮助了王维进入仕途。

唐代还有游宦的风气,因为地方幕府自由度高,广招人才的门槛又没有中央那么高,所以也成为了读书人的一条路,唐代许多著名诗人在进入中央之前都曾经在幕府待过,如晚唐李商隐更是从中央贬退,余生辗转幕府之间。

【临其诗境】

宝历年间,论起来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中晚唐时期,不过读书人做官的梦想没有变,社会上下仍然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着。

离科举秋试还有一段时间,学子朱庆馀早早地便来到了京城长安,拿着自己的诗集到处干谒名人,希望能够得到赏识,平步青云。

长久以来的积累让他对自己的诗作很有自信,但是初到长安没什么名气,盲目地干谒却是碰了一鼻子灰。曾经张扬轻狂的性格慢慢被打磨圆滑,他再也不敢如李白一般平交王侯,每一次干谒都变成了一个宝贵的机会,不敢轻易浪费。

后来,朱庆馀找到了当时任职水部郎中的张籍,写了一首很著名的诗去拜访,“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其实现在看来,朱庆馀用得比喻很蹩脚,其心更是昭然若揭。不过,这样的“尬”与坦诚也正是一个涉世未深的读书人应该具有的性格。或许张籍就是看到了这位读书人的赤诚之心以及隐藏不住的急切感,认定朱庆馀会是一个靠得住的好官儿,这才愿意给他机会。

看到朱庆馀的献诗之后,张籍丝毫没有摆大官架子,马上给朱庆馀回了一首。这也是唐代整个社会氛围很令人羡慕的一点。即使是公卿贵族也是以才华为重的,他们会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天资不凡的后进。

张籍回的这首诗知名度并不如朱庆馀的献诗,不过这一来一往,甚是有趣,所以摘录在下面和大家一起欣赏。

【经典原文】

酬朱庆馀

张籍〔唐代〕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条分缕析】

这句诗的第一句中就已经显示足了张籍对这位书生的重视,“越女新妆出镜心”,越地出美女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朱庆馀恰好就是越州人,朱用新媳妇暗喻自己,张籍这里以越地美女回诗,已经充分说明了内心对他的认可。

“自知明艳更沉吟”,朱庆馀其实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知道自己有这个才华在京城闯出一片天,他的优柔与犹豫是因为初来乍到自信不足,更是出于对完美的追求。

最后两句张籍直接开启了吹捧模式,不过文人的事情嘛,怎么能叫吹捧呢。

尽管有许多姑娘,她们穿着齐地出产的名贵的绸缎,但却并不是世人看重的对象。那西湖边上风流自然的采莲女才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菱歌是什么?这里指的是《采菱》,一首高雅的古曲。采菱与齐纨相对,也就是暗指朱的真才实学远比某些人外表光鲜亮丽来得重要,有价值。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是不是第一次觉得原来夸人还能这么夸呢,这也快过年了,大家有机会也可以学学古人呢。

朱庆馀在做官以后与张籍的交情甚深,后来又写下了一首《上张水部》,不过主题已经不是当时的忐忑问讯了,而是深感知遇之恩厚重,歌颂两人之间的友情,语言生动有趣,不甚长,附在下面一起欣赏一下。

上张水部

朱庆馀〔唐代〕

出入门阑久,儿童亦有情。

不忘将姓字,常说向公卿。

每许连床坐,仍容并马行。

恩深转无语,怀抱甚分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