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几谈


治未病

所以治未病的含义有二,一是自身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二是中医人在体检或者查体中能够见微知著,结合四诊以及天地气候等各种信息防止患者身体上的“小恙”继续加重,解决目前患者出现的一些症状,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功能性病变。

从整体入手

很多人说中医是整体性治疗,而西医是局部性的治疗,这样的说法有些过时了,西医就不重视整体了吗?西医同样重视整体,不然就不会出现全面性的查体检查。

当代中医与西医的差别在于中医更注重全面性,但纠正片面性;而中医是整体观念,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而这种整体观念的核心体现就在于五行,比如《内经》言:“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志为怒……”中医把上至天之六气,下至地理方位到人的五脏六腑,身体结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用五行全部联系在了一起。像一张大网,看似只有五个结,一打开却是密密麻麻,包罗万象。

重视四诊,尤其脉诊

四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仲景为了说明此,在《金匮》的开篇就不惜大量笔墨的指出了:

“病人有气色现于面部,愿闻其说?”

“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着,骨节间病”

“五脏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者在表”等望闻问切的具体实例。

但仲景尤以脉诊为要,笔者认为原因如下:一是脉诊作为四诊之末,为巧,什么是巧呢?就是四两拨千斤的巧劲,而不是费力之举,望诊要求能透过人的皮肤表面察秋毫之机,闻诊要求能够精通五声五音之律,问诊需要问出病人所欲而无主观的引导,与此相比,只有脉诊客观易陈。

二是脉诊阴阳、五行、经络、气血兼备,在治未病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最多。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尤应重视脉诊。

辨明邪气

《金匮》言:“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所以对于邪气的理解我们不能停留在贼风暴雨这个层面,外至天地间的四时之气,内指人体的七情气血,只要是影响了人体阴阳之偏倾,都可以认为是邪气,所以仲景言“千般灾难,不越三条”

由此也可知,万种治法,不外乎祛邪与扶正,所谓祛邪,就是要在四诊合参的前提下把这个邪给找出来,它是什么?从哪来?在哪里?怎么祛除?有了辨明邪气的能力才有真切的临床意义。

与天地相参

《金匮》言“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未去,有至而太过者……”我们在临床中也常常见有这样一类患者,平时没事,一到换季或者下雨天之前,就开始有不适感;或者客居他地而产生的一些奇邪怪病,这时候就需要在诊断之时先存一份与天地相失的观念,审证查因,以免有失。

抓主要矛盾(标本缓急)

我们在学习病因病机时,往往是单一的,但在治疗疾病时,往往又是复杂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有抽丝剥茧的能力,抓住主要病机与次要病机,既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唯重点论,只有清楚地把握各证与证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整个方药君臣佐使的功效分明。

以病为纲 病证结合

以病为纲,病证结合是笔者认为在杂病论治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点。

《伤寒论》是以六经将外感中风中寒等串连起来的,因此每一经都有其对应的提纲证,充分的利用这些提纲证,在结合四诊,处方下药。这就是仲景所提出的辨——病——脉——证——治的治疗思维。

同样,杂病也需要这样的辨证思维,但不同的是,相比于六经的提纲证,杂病要多得多,而且同一杂病的虚实、受邪程度不同其症状就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们很难像伤寒一样给杂病也设置一个提纲证,这就需要在同一病证中的细微之处仔细辨证,比较分析。

这也是伤寒和杂病在辨证过程中的一个区别。

九方云康

九方天地 不妨纵谈
124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0)

相关推荐

  • 一起读书吧!中医脉诊快速入门秘笈

    中医脉诊,辨之不详,则临证茫然. 唐代孙思邈曾谓:"夫脉者,医之大业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 清代毛祥麟<对山医话>亦谓:"切脉,辨证,立方,为医家 ...

  • “伤寒误治”实为“杂病”,谈伤寒方在杂病中的应用

    中医书友会第1857期 I导读:正如金寿山老所言:<伤寒论>的法和方,不仅应用于热病,更广泛应用于杂病.怎样把<伤寒论>方应用于杂病,怎样辨证用方,非读<伤寒论>原 ...

  • 山西名医刘绍武谈临床治疗杂病的体会_

    山西名医刘绍武谈临床治疗杂病的体会(2008-03-21 11:24:26) 转载▼标签: 健康一个内科医生,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内伤杂病.中医对内伤杂病的辨治方法很多,一般的,辨证上首重虚实,治疗上首 ...

  • 张利兵:浅谈解析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杂病辨治核心精华【推荐好文,拿走不谢】

    导读:中医必知,叶天士杂病辨治核心精华! 叶氏在温热病方面的学术成就已见于温热学派中,这里仅就其杂病辨治的学术经验概述如下. 一.胃阴学说 自金元时期李东垣著<脾胃论>,倡言"脾 ...

  • 刘绍武谈临床治疗杂病的体会

    一个内科医生,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内伤杂病.中医对内伤杂病的辨治方法很多,一般的,辨证上首重虚实,治疗上首重补泻. <扁鹊传>云:"人之病病疾多,医之病病道少".< ...

  • 《证治准绳·杂病》

    目翳 在睛外遮暗.<内经>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按此论表里之翳明矣.用以治病,如鼓应桴也.凡赤脉翳初从上而下者,属太阳.以太阳主表,其病必连眉 ...

  • 妇科杂病名方汇总

    病名:妊娠瘙痒症 验方治疗:滋阴补血止痒-当归饮子加减     当归10克,川芎6克,白区12克,生地12克,防风10克,白蒺藜10克,荆芥穗9克,何首乌12克,黄芪10克,甘草6克,蝉蜕6克,苦参1 ...

  • 我当村医时,有个能治多种杂病的畅销方!

    Official Account 导读:仲圣之方,方方可用,疗效卓著,但个别处方,其言简,其意深,有的仅余只言片语,不易理解及运用,近阅先贤来春茂先生文章,对侯氏黑散运用颇多,特整理如下,读者对此方若 ...

  • 从“方~病~人”谈桂枝生脉汤的临床验治

    小编按:自从学习经方后,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有几个,比如如何让经方更好的与时方联合使用?针对时方,能否应用黄煌老师研究经方的思路来解构?如何解构?我想阅读海南省中医院王晓云主任文章后,我的几个问题能够得到 ...

  • 刘燕池教授运用三仁汤治疗内科杂病经验

    刘燕池,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第四批师带徒导师,北京市名医传承工作站.国家名医传承工作室主持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博士后流动站学术经验继承合作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