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腰腿痛最常见病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腰腿痛最常见病因之一。它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可引起马鞍区感觉障碍和大小便功能异常,严重者可致截瘫。目前本病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并认为本病与95%的坐骨神经痛、50%的腰腿痛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可引起继发性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L4~L5和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5%,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为5%~22%。发病率男性占1.9%~7.6%,女性占2.5%~5.0%。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没有相应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属中医学“腰腿痛、痹证”范畴。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① 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早期的症状之一。腰痛可出现在腿痛前(多数),亦可在腿痛出现同时或之后。持续性腰背钝痛为多见,或长期取固定姿势时加重,经休息或卧床后可减轻,此类病例一般发病缓慢;另一类病例为腰痛的急性发作,呈痉挛性剧痛,难以忍受,各种活动均受影响。腰痛的出现,一部分病人的腰痛出现在明确的腰部外伤后的当时,亦可出现在外伤后一定的间隔时间,短者数日,长者可达数周、数月乃至年余。
② 坐骨神经痛:由于5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4~5及腰5骶1椎间隙,故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有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多发生在腰痛之后或当时,只有20%左右发生在腰痛之前。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发生,开始的疼痛多为钝痛,并逐渐加重,疼痛呈发射痛,多起自臀部,逐渐下行放射,至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足根部或足背。少数病例可出现由下向上的放射痛,至臀部。坐骨神经痛可因咳嗽、打喷嚏、大小便等引起腹压增高时而加剧,亦可因患者取腰部屈曲位而减轻。因此,患者多在行走时腰部前倾,卧床时取侧卧位屈髋屈膝的三屈位,骑自行车(在平地)比行走时疼痛减轻,这是因为腰部的屈曲位可使神经根松弛所致。
③ 腹股沟及大腿前内侧痛: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突出的腰椎间盘可压迫2、3、4神经根,导致其支配区域的腹股沟及大腿前内侧疼痛。此外,部分低位腰椎间盘突出,亦可引起腹股沟及大腿前内侧疼痛,此种疼痛多为牵涉痛。
④ 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的出现是因腰及下肢疼痛或麻木突然加重所致。此症状的出现多由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腰椎管狭窄,或原发性腰椎管狭窄,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丛静脉逐渐扩张,加重了对神经根的压迫,导致缺氧而引起。
⑤ 马尾综合征:主要出现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巨大突出时,可压迫附近平面以下的马尾神经。出现严重的双侧或左右交替的坐骨神经痛、会阴区麻木、排便排尿不利、双下肢的不全瘫痪,女性可有假性尿失禁,男性可出现功能性阳痿。
⑥ 其他:亦有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出现患肢发凉、尾骨痛、小腿水肿等。
(2)体征
① 腰部畸形:腰椎间盘突出先有脊柱腰段生理性前曲减少或消失,甚至变为反曲。由于髓核向后突出,腰部被动前屈可缓解神经根所受的压迫。腰椎侧屈发生较晚,多数出现在腰腿痛持续时间较久的病例。脊柱侧屈可以屈向患侧,亦可屈向健侧,均为保护性体位。当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内下方时(腋下型),脊柱向患侧弯曲;当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外上方时(肩上型),则脊柱弯向健侧,均可不同程度减少神经根的受压,临床上以后者多见,检查可见腰肌紧张明显,以患侧为甚。② 腰活动受限:急性期因保护性腰肌紧张,腰椎各方向活动均受限。慢性期主要以腰部前屈和向患侧侧屈受限较明显,强制弯曲时放射痛加重。
③ 椎旁压叩痛并向同侧下肢放射:腰椎间隙棘突旁有深压痛,压痛点对诊断定位有重要意义。急性期可出现广泛性压痛,但总有一个压痛点最为明显。按及压痛点或叩击腰椎可产生腰部剧痛,并向患侧下肢放射,直到足跟。沿坐骨神经体表投影通路有压痛,如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等穴。若俯卧位检查局部压痛不明显时,患者可取站立后伸位,并向一侧弯屈,使腰肌松弛,再压棘突旁。若为椎间盘突出,可产生明显压痛及放射痛。
④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直腿抬高30°以下为强阳性,40°~50°为中等阳性,60°以上为弱阳性。
⑤ 健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若健侧直腿抬高活动诱发患侧坐骨神经痛,表明有椎间盘较大的中央型突出或为腋下型突出,肩上型突出常呈阳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