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一身桃花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流行的连续剧,而三生三世一身桃花是自我的文字。我觉得人不太可能有什么三生三世,人死灰飞烟灭,一点意义都没有,我不太喜欢人故意拉开时间与空间来编剧煽情,不过剧中的上神也会生死历劫元神毁灭,倒还是应着我的心意的。我不在意过去与未来,天堂和地狱,我只是在意当下的“桃花”,好看而现实,有时我还会画几笔桃花,只因太俗,太过于现实而没能画下去。
我想“桃花”于我的意象不是执“桃花扇”的忧伤,也不是走“桃花运”的花心,而是切实地向往陶渊明的“桃花源”,与唐寅的“桃花庵”,艳而不俗,娇嫩中透着空灵,现实与理想齐驱,让人心旷神怡,其电视剧里的“十里桃花”的喻意还是能给人有这般感觉的。我不由想起“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贵气;“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的神气;“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的霸气,也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仙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文化历史感还是很强的,虽说是仙侠剧,玄幻地让人却很有些现实感,当然,稍微好一点的编剧都应该知道,不管说什么鬼神妖怪仙侠,其实都是在说人,说的不过就是那些人事。作为国人,你是否觉得四海八荒、青丘、九尾狐、凤凰、十里桃林、昆仑虚很是熟悉,其剧中很多用词都来源于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一书。很多人没有读过《山海经》,可《山海经》作为文化资源早就入了国人的血脉,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刑天舞干戚,夸父追日这些神话意识基本都来源于《山海经》,构成了国人对自我确定,自我遥想的基本认同感。连续剧有了这番历史文化意识,想来谈爱情就容易多了,动不动就四海八荒,三生三世,天族太子相爱青丘帝姬。
当我们谈起王祖蓝与李亚男,刘强东与章泽天,谢霆锋与王菲,杨振宁与翁帆的爱情之时,总感浅薄,只顾着调侃,可要是谈其钱钟书与杨绛,感觉可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历史的魅力,时间再推远点,吴三桂与陈圆圆,钱谦益与柳如是,赵明诚与李清照,唐玄宗与杨贵妃,项羽与虞姬,其爱情结局虽然悲戚,但毕竟历史留名。人很是渺小,大浪淘沙,剩着他们的情感闪耀古今,在历史的长河中留存着一种特别的念想。就当三生三世十里桃林没有仙侠这个文化噱头,不过就是要折磨一对门当户对的爱情男女,让他们受伤失忆,第三者搞破坏,经过重重困难还是要在一起的故事,可有了仙侠,就可以在男女的身份上动点心思,一会上神一会凡人,一会历劫情爱,一会冷漠无情。这剧叫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可我真没见着男女主角的三生三世,熟悉剧情的观众应该知道,素素与夜华算一世,白浅与夜华算一世,那还少一世,总不能说夜华历劫与木偶素素算一世吧,更不能说墨渊与司音吧,据说是原著作者唐七公子有什么三生三世的系列,什么《三生三世枕上书》、《三生三世菩提劫》、《三生三世步生莲》,走所谓的系列就很容易因字害义因韵伤情。
以往我也瞧过很多的仙侠剧,什么仙剑奇侠传,古剑奇谭 ,轩辕剑,山海经赤影传说,花千骨,青云志等,但凡能流行起来的,我以为有这么两个原因:一是男女主角要有名,但要保有一定的神秘感。说实话,女主角杨幂并没有太站的住的角色,有杨幂参演,较火的《仙侠3》成就着胡歌,《宫》成就了冯绍峰,而白浅上神才需要杨幂全心都投入。虽说男主角赵又廷,有《痞子英雄》与《艋舺》,但都是说兄弟情谊的片子,而且当时与之同场飙戏的是红的发紫的周渝民与阮经天,属于赵又廷的时代还没有来,而天族太子夜华的味道就需要赵又廷这种感觉的人来演,为了某件事可以牺牲,但又不张扬。加上男女主角在现实中都已经在婚姻上有诸多的曝光,他们急需用作品来说明自己的实力与人气;二是剧情一定要紧密地围绕男女主角的感情发展而变化,如《青云志》本身还不错,但终归融入了太多的个人立志与帮派斗争,使得剧情有所涣散,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没有这个问题,大家心里一直清楚翼界擎苍与天族的对抗不会是重点,而白浅上神如何恢复记忆,重启爱情模式方能勾动人心。
爱情着实是人永恒的命题,一般能持续流行的连续剧都逃不开爱情的命题,又或者连续剧想火,剧里没有点男女的风月之事总是憾事一件。我很自然就想到了桃花善表爱情的意象,“小园香径,尚想桃花人面”“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生”“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看着桃花,联想爱情,着实让人向往。曾经有一个长着双桃花眼的女生问我:怎样才能分辨,一个男人对你好是出于爱情,还仅仅是因为他的人很好?我支吾着,我觉得这个女生问到了爱情很要命的问题,把问题深化就是爱情是理想的还是现实的。我想爱情当然可以是柏拉图式的,有一种爱情叫永远得不到的才是最值得珍惜的,永远让人惦记着。当然我也不能否认相爱的两人会需要缘分,会需要结婚证,会需要柴米油盐,当初很爱当下累觉不爱,有人因为对方对自己好而在一起,有人不管对方怎样就是要与他在一起,千奇百怪,无从解释,我想爱情上的任何现实问题都能用这句话来抵消——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要是没有了婚姻,爱情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了吗?
爱情当然可以现实成婚姻,结了婚或许可以重新来理解爱情,诗句“又摘桃花换酒钱”很容易让爱情回到婚烟的现实中。我记得大艺术家毕加索说过,要想让女人听话就让她生孩子,现实的有些残酷——回到剧情——白浅上神失去法力成了凡人素素,为夜华生了儿子,可也没听夜华的话,直接投了诛仙台,置死地而后生,才飞升上神,可见毕加索的任性,女人的执念。大哲学家培根说过有妻与子的人已经向命运之神交了抵押品——回想剧情——天族太子夜华,家庭背景一流,又帅又有才华,关键是专一,这辈子就关注妻与子了,且儿子是让白浅与夜华重归于好的重要媒介。我在想一个神仙也有自己无法掌握的命运,着实生趣。
近年来,电视剧有回升的意思,开始有点要超越电影的感觉,因为电视剧有一种长情的陪伴,或许是每个人内心对稳定长久的情感的期许吧。人年轻的时候自以为懂得爱情,我想不过是荷尔蒙作祟罢了,到了年老的时候开始混淆爱情与亲情,我想也不过是人情世故了些,这世间到底有不有爱情呢?爱情着实是个无尽的命题,我在思量着魏晋时期的陶渊明写桃花源记,为何要用俗艳的桃花来作世外的超脱意象呢,很有些深意,我知道我对爱情的理解并没有什么深意,我只能在这明媚的三月“桃花依旧笑春风”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