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光:书体不存在高低之分

[摘要]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不仅涉及线条,而且还涉及文字、文学等内容。《兰亭序》等书法名作,不仅有精美的线条,而且有巧妙的结字与章法布局,还有优秀的文学内容以及作者情感与书写内容相互生发。

张桂光,广东南海西樵人,1948年生于广州。早年师从岭南名宿朱庸斋、李曲斋先生习诗词、书法,后考入中山大学古文字专业,从容庚、商承祚先生治甲骨金文之学。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桂光,另一个身份是“文字学家”,但自担任省书协主席之后由于事务繁忙,已经暂时放下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商周青铜器铭文通论》的编写,这篇著作被视为容庚先生《商周彝器通考》的姐妹篇。他希望能全身心做好广东书坛的引路人,促进中国书法的发展。他对目前书坛的某些现象不能苟同,更指斥“书法作为线条艺术,不应'咬文嚼字’”的观点,他希望书法界能够重新重视文字、文化对书法艺术的作用。他表示,书法专业应该开设在中文系,以加强以后书法家的文化修养,更直言“书法教师要跟美术教师、音乐教师一样,有一个专业的资格认证。”书体不存在高低之分收藏周刊:您从来没办过个展,去年突然举办了“自书诗文作品展”和“春华秋实——张桂光书法展”两个个展,您如何看待这两个展览?张桂光:我搞书法都有几十年了,这也算是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吧。这两个展览所展出的作品在策划思路上是有分工的,“自书诗文”的展览旨在对传统的深度挖掘和对“自书诗文”的文人传统的继承方面作些探索;而“春华秋实”这个展览旨在配合“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的讲座,展示书法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功能,为适应家居与办公场所的布置,尺幅方面多了不少小品,内容方面则较多地选择了古今格言、佛学偈语及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古今诗文。收藏周刊:据了解,您掌握多种书体,碑帖兼容,楷书、行书、章草、汉隶、秦隶、简帛文、金文、甲骨文,每体都有深厚造诣,您认为书体之间是否存在高低之分?张桂光:虽然我自己最喜欢的是行书和篆书。但是书体之间是不存在高低之分的,只有风格的区别。水平高低只能在具体作品的比较中体现出来。书法讲究的是书写水平而不是装裱水平收藏周刊:您曾经说过,书法更应该是案头艺术,而不是展场艺术?张桂光:准确的说法是,书法既应该是展场艺术,也应该是案头艺术,这是一致的。只是现在太多的人,把这两个割裂开来讨论,甚至有人强调书法只是展场艺术。我个人认为这是对书法发展很不利的事情。收藏周刊:他们所指的展场艺术,具体是什么?张桂光:就是强调展场上的感官刺激的“霎时快感”,通过拼镶、作旧、渲染等手段烘托出五彩缤纷的形式来夺取眼球。据一些有经验的人讲,单纯的白纸黑字,一张纸写一首诗的作品是很难入选某些全国性的书法大赛或者大展的,也很难进入评委的视线。但是色彩斑斓、装帧奇异的作品,又很难进入市场,因为他们强调的只有“霎时快感”,与日常的典雅需求并不相符。所以,我认为,这就形成了很大的错位。这样并不利于书法的良性发展。我们应该创作一些既能够在展场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能进入人民大众生活的作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型展览的书法作品基本是白纸黑字,不会有过多的花哨技巧。因为大众欣赏的书法,是书法本身所表现的水平而不是装裱水平。书法的内容是在于文字,而非仅仅是线条艺术收藏周刊:目前各种书法大赛似乎非常多,这对提高书法水平能提到怎样的作用?张桂光:据我了解,以前每年只举办一个、两个的全国性书法大展大赛,2013年突然提升到30多个。我认为很不正常。30个展览,一个展览投入数百万,各个展览的征稿启事,除了题目不同,其他内容要求几乎是一样的。一张作品可以“打遍天下”。30个展览的主要评委变化不大,评出的作品风格、内容、水平等都没有太大区别。花这么多钱,对中国书法有多大的推动?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其副作用则是促使书风趋同,不利于百花齐放和地方特色的发展。不如多办一些省与省之间的联展或交流展,让地方特色有发展的空间。而且,现在的中国书坛有两个明显的倾向,一是强调中国书法要跟国际接轨,认为书法是一种线条艺术,主要欣赏线条,要让懂汉字的中国人可以看懂,不懂汉字的外国人也能看懂,实际上就是去中国化。其次,强调书法是一门艺术,不是文字学,也不是文学,所以写的是不是文字,写得对不对,写的是什么内容都无关系,否则就会剥脱他们的艺术才华,实际上是要去文化元素。收藏周刊:关于这个问题,在多年前吴冠中提过“笔墨等于零”,意思也是脱离了具体的文化底蕴,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张桂光:提出这些所谓与国际接轨说法的人,实际上是为自己文化底蕴不够开脱。中国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不仅涉及线条,而且还涉及文字,文学等内容,《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等书法名作,不仅有精美的线条,而且有巧妙的结字与章法布局,还有优秀的文学内容以及作者情感与书写内容的相互生发,如果我们的欣赏者只懂得赞美它们的线条,其余要素懵然不懂,不是糟蹋了这些名作?收藏周刊:通常会出现怎样的错别字?张桂光:有很多情况,例如,有些以前的人错用了,但现在已经统一改过的字,有些书法家不知道。仍然按照旧习惯来写,这种还算情有可原。而第二种情况,篆书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商代的甲骨文,商、周的金文,战国的简帛和秦的小篆,字型结构有很大差异。很多书法家并不懂得这种区别,把不同时代的字混合起来用,这就很有问题。还有一个繁简字的转换,例如古人云的“云”字是没有“雨”字头的,有人却写成这个“雲”。征伐的“征”繁体也是“征”,特征的繁体字作“徵”,两个是不一样的,将征伐的征写成“徵”就不对了。书法教师也要有专业资格认证收藏周刊:您觉得有什么措施可以改变这种局面吗?张桂光:我们应该从小就养成这种严谨对待传统文化的习惯和意识,现在教育部都规定中小学要开书法课了,我认为要使书法课不流于形式,聘请的老师一定要是真正的书法专业教师,就是教育部门应该有个规定,书法教师要跟美术教师、音乐教师一样,需要有一个专业的资格认证。同时,大学的书法专业,应该是开设在中文系,而不是美术系。因为书法与中文的联系更加密切。收藏周刊:您的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在古文字学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成就,那您觉得这些对您的书法创作有促进作用吗?张桂光:帮助很大。首先,我对文字的结构比较理解,懂得文字可以怎样调整,我就有比较大的空间。如果不懂得字的结构原理,不知道哪些可以动,哪些不能动,在书写的过程中,则会缺少一些变化的空间。第二,文化知识多一点,对章法布局的机动把握方面也会有比较大的优势,比如正文写完了,剩余位置多寡不同,如果文化根底浅,不知写什么,如果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功底的话,就可以通过适当调整语句的长短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文章来源:新快报 收藏周刊 作者:梁志钦  2014-03张桂光书法作品欣赏

甲骨书法橫幅 33.5cm×91cm 1996年

高阳台 / 麓湖春游小楷扇面 25cm×55cm 2013年

抛球乐 / 生查子小楷扇面 25cm×55cm 2013年

哈密采风楷书团扇 33cm×37cm 2013年

总集编成感赋金文中堂

臨禮器碑立軸

张桂光书法作品 旧稿四首金文

忆江南章草66cmX62cm

张桂光书法作品 楷书条幅

诗寿千春·篆隶楷书中堂

张桂光书法作品 草书条幅

《礼器碑》字集联

《荀子富国篇》楷书横幅

《高剑父无为帖跋语》 章草条幅

澳门回归雅集行草中堂

[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陈与义 《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馀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梅花已近小春开,朱槿红桃次第催。杏子枇杷都上市,玉盘三月有杨梅。王士祯诗一首 张桂光行书

长山一岛隔蓬莱,海市东临眼界开。发冢异文徴乙未,此中消息待新裁。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张桂光吟诵《滕王阁诗》及其书法

张桂光,广东南海西樵人,1948年生于广州。早年师从岭南名宿朱庸斋、李曲斋先生习诗词、书法,后考入中山大学古文字专业,从容庚、商承祚先生治甲骨金文之学。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兼任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广东樵山书院副院长。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届理事,第六届篆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第三、第四届副主席,第五、第六届主席;广东省第八、第九届政协常委。书法作品自1964年开始参加省展,1984年开始参加全国展览,并被收入《中南海珍藏书法集》等作品集。此外在《中国语文》《历史研究》《古文字研究》《中国书法》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著有《香港人学汉字》(合作)、《汉字学简论》《古文字论集》《书法教程》《三笔字书写教学与训练》等专著,主编出版有《商周金文摹释总集》《商周金文辞类纂》《岭南书论》等大型书籍。

—《END》—图文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

  • 荣宝斋 | 栾继生教授《从来书画贵士气 经史内蕴外乃滋——游寿的学术研究与书法艺术 》

    目录 物华天宝 68 从来书画贵士气 经史内蕴外乃滋--游寿的学术研究与书法艺术  栾继生 从来书画贵士气  经史内蕴外乃滋 --游寿先生的学术研究与书法艺术述略 文 | 栾继生 何绍基<题蓬樵 ...

  • 篆书创作要以最大功力打进去,以最大勇气打出来!

    刘颜涛,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书画院院长,河南省安阳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书协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全国第十次文代会 ...

  • 张桂光吟诵《滕王阁诗》及其书法

    张桂光先生吟诵<滕王阁诗> (张桂光) 广东南海西樵人,1948年生于广州.早年师从岭南名宿朱庸斋.李曲斋先生习诗词.书法,后考入中山大学古文字专业,从容庚.商承祚先生治甲骨金文之学.是华 ...

  • 张桂光:入容门前几件小事的回忆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近期参加书法活动多了,不少人都把我当成专业书法工作者,无谓的应酬特多,所以我多次申明,我是业余书法家,我的职业是教书匠,我的工作主要是从事古文字研究.不过回想起来,我进入古文字 ...

  • 中国书法展现汉字构形之美——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刘绍刚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形态表现为基础的艺术形式.从甲骨文到近代文字,不同书体展现了汉字发展流变,而丰富变化的笔法和字势则展现了汉字构形之美.书法艺术与汉字的发展具有怎样的互动关系?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文 ...

  • 守望岭南 | 张桂光书法作品集序言

    序言 前年,张桂光先生在北京举办书法展览,我为题辞两帧:一是"以古求新·抒写心源",一是"守持传统·独立不移",今年准备在广州举办回顾展,我的题辞是" ...

  • 张桂光|书法的内容是在于文字,不仅是线条艺术

    [摘要]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不仅涉及线条,而且还涉及文字.文学等内容.<兰亭序>等书法名作,不仅有精美的线条,而且有巧妙的结字与章法布局,还有优秀的文学内容以及作者情感与书写内容相互生发. ...

  • 张桂光:专精一体博览百家

    篆书是中国书法的五大书体之一,它实际上是古文字的代称,通行的时间甚至比今文字(含汉隶.今楷与行.草)还要长,应该有与其他书体不同的分量.其内部的线条与结构变化,不仅十分丰富,而且流变线索十分明晰,对理 ...

  • “守望岭南——张桂光书法作品展”在沪展出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 11月3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共同主办的"守望岭南--张桂光书法作品展",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开幕. 张桂光,1948年生于 ...

  • 17岁的张桂梅上热搜!网友评论感人:眼里有爱,心中有光

    昨天,一张17岁少女的照片冲上热搜,照片中,少女梳着两个小辫,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眉眼弯弯.笑靥如花-- 她是17岁的张桂梅.1974年,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拍下了这张照片 ...

  • 张桂梅:等不到炬火,就自己先做那微弱的光

    每次看到有关张桂梅的新闻,墨酱总会感觉她的生命力好顽强.肿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多种疾病缠身,经常贴着药膏.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她坐着轮椅,"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她被人搀扶着. 张 ...

  • 张桂梅: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 | 精选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张桂梅当选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她坐轮椅接受表彰. 不久前,在感动中国颁奖仪式上,她还能站着出席,如今却坐轮椅接受表彰. 在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的张桂梅,手上缠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