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老子|去彼取此
欢迎光临篆刻学堂
闲坐窗前,赏一枚印
读一本书,解一个字
去彼取此
01
作品简介
印文:去彼取此
作者:早飞
材料:寿山石
尺寸:40×18毫米
02
诵读经典
道德经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注释】
不德:不以德为德,不自居有德。
不失德:不失去德,意指拘执于德,即自居有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德无所作为而又无心作为。
莫之应:没有人回应。
攘臂而扔之:伸出手臂来加以牵扯。
薄:衰薄。
前识:预先有所认识,也就是成见。
华:花。
去彼取此:指去彼“薄”、“华”而取此“厚”、“实”。
引自汤漳平、王朝华的《老子》
03
品味经典
上德之人,对人有德而不自以为德,所以才有德。下德之人,对人一有德就自居其德,所以反而无德了。因为上德的人,与道同体,道是无所为而为,所以他也是无所为而为。而下德的人,有心为道,反而有许多地方却做不到了。
上仁之人,虽然是为,却是无所为而为;上义之人,尽管是为,却是有所为而为;上礼之人,就更过分了,他自己先行礼,若得不到回答,便不惜伸出手臂来,引着人家强就于礼。
由此看来,失去了道然后才有德,失去了德然后才有仁,失去了仁然后才有义,失去了义然后才有礼。礼是表示忠信的不足。等到步入礼的境界,祸乱也就随之开始。智慧不过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至于以智慧去测度未来,更是愚不可及的事。
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以忠信为主,而不重视俗礼;以守道为务,而不任用智巧;务必除去一切浅薄浮华等不合乎道的,而取用敦厚质实等合于道的。
引自林语堂《老子的智慧》
早飞摄
04
说文解字
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禮》:“獲者取左耳。”《司馬法》曰:“載獻聝。”聝者,耳也。七庾切。
——许慎《说文解字》
取字由又和耳组成,表示用手取下一只耳朵。古时候,人们打猎,或打仗时,会把猎物或俘虏的左耳朵割下来,以此作为计功的依据。捕获猎物或俘虏就是取,因而取的本义即为捕取。
《周礼》有记:狩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郑玄解释说:得禽兽者取左耳,当以计功。这里是说:古人捕猎,捕到大的野兽要归公,捕猎者在把猎物交公之前把猎物的左耳割下来自己保留。等到部落开总结会时就把自己手中的耳朵拿出来数一数,以此确定各人的功劳。
在战场,有的士兵英勇善战,杀敌无数;有的贪生怕死,没有被敌人杀死已是万幸,哪里还能指望他去杀敌。为了能明确战士们的战功,便也采用了割取左耳的办法,战后看谁取的耳朵数多,以此来计功。后来也以割下敌人的首级(头颅)来计功。苏轼《阳关词》: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取的本义是捕取,获取。而这种取得绝不是轻而易举的,是经过了一番努力,一番你死我活的拼搏才有的。物非自有而欲取之,必定要付出一番艰辛的努力,甚至是流血牺牲。打仗要取得胜利,革命要取得成功,读书要考取功名,种田想取得丰收,交友想获取信任,这些都非易事,都需要有艰辛的付出。
取之艰辛,在于欲取的一方拼命的想取,而被取的一方却也拼了命地不予。于是一番争斗就在所难免了。要避免这样的争斗其实也并不是没有可能,那就得如老子所言: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若果能如此,人与自然大概能够和谐共生吧!
早飞
2021.2.13
05
名印鉴赏
这是一方战国时期的铜印,纵14毫米,横14毫米。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印文内容下期公布,敬请期待!
(上期答案: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