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优良家风代代传

风在摇它的叶子,草在结它的种子,我们要过幸福的日子,用自己喜欢的样子。

2021年的大年初一,岳父行欣写了一篇回忆爷爷奶奶的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让人感动。

我与爷爷奶奶曾有交集。记得爷爷因为心脏病住院有好转,马上要出院。那天早上,我在街上买了一碗羊汤,看着他喝下,喝完之后,上午就要出院。可是出院临上车时,爷爷一抬脚,突然心脏衰竭,虽然医生尽力抢救,却无能为力。我是眼睁睁看着他去世的,觉得那么壮实的一个人,却就这么去了,感叹生命是多么地脆弱。当年和他一起拉大锯时,我一个小伙子还拉不过他,爷爷不时地要停下来照顾我。下面是岳父在手机上写的一篇回忆文章,很值得一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优良家风代代传

行欣

  春节里,我对去世父母无比地怀念,想写文来纪念,也希望晚辈们看后,对你们的祖辈在那个时代生活创业的艰辛与苦难史的了解,起到教育之作用。

  在这欢度新春,滿堂皆欢之时,我们不要忘了怀念已逝的亲人,我们姊妹们的父母们。

  说起父母,心里不由得勾起对他们的思念之情。我们的父母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父母,在我们心里形象永远是伟岸与慈祥。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那样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把我们姊妹们八人养育成人,真的很不容易。父母没什么大本事,硬是靠宽厚仁善之心和勤劳节俭支撑起这个家,把我们拉扯大。他们虽然没有给多好的生活条件,但却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教给了我们生存生活的能力,并给我们每人安排了一个完美的家。

  我们现在每个家庭生活的都还可以。回忆起小时候,父母们的生活,止不住一阵心酸。咱们一家十几口人,一年的口粮是一簸箩红薯片,两缸红薯面,一屋棚红薯叶萝卜叶,这是一年的主食,麦和玉米只有十几篮,平均到每人也就是百十来斤,白面只供过节和应付客人,平时是很难见到的。我们家能够每顿能喝稀菜汤,偶尔不能吃上一次黑窝头,或蒸野菜,这在当时街邻中也是少有的较好的生活。

  再说穿戴,我们姊妹们能有旧衣穿,有替换,换季衣裳,有鞋袜,但很多人家是享受不了的。很多家孩子衣不遮体,冬天穿不上棉衣,夏天几乎赤身,赤脚,那时七八岁赤身孩子满跑。

  邻居春喜到二十几岁了还没鞋穿,终年赤脚。还记得到春天,很多家庭断顿,有些家庭一天两顿饭,或一顿饭,借盐借面,麦不熟就去捋青麦,挤了下锅吃。还记得邻居汉来他妈多次拿小勺到咱们借生借盐。那时咱家的生活在村邻人的眼中是艳羡的。

  咱们家那样的生活是靠父母比别人出力流汗多,投入劳动时间长,劳动量大换来的。父亲凭自已的力量和勤劳一一不会让自已有一分钟闲着。每天去地总担个箩头,在上下工路上或地头割草挖菜拾柴拾粪,反正去地回来总要捎点啥。

  到家饭前饭后,拿个扫帚扫叶扫灰积粪,咱家的草粪堆总是比别家又多又大。在陆浑建大坝时,经常三四点起早到十里外的陆浑工地拾大粪,天微明到家,跟上队里上工。

  记得有一次,下着雨赤脚去拾粪不小心踩上了玻璃碴、但他还咬着牙硬把两罐大粪送到地里后,才回来包扎。

  陆浑工地盖工棚打土坯,打坯是个重体力活,一般干不动。大多人干一天就累得不行。可父亲,早上起来拿上工具跑十来里路,到工地一天打五百算一茬,晚上还回到家住,这样一连干了半月多。

  父亲是好牛把式。每秋夏犁地,耙犁套有不捎上镢头铁锨等工具一大堆全背在身上,足有七八十斤,有时地远有好几里,到地干活。雨天做河滩大堤,好几个人抬起几百斤重的大石头搁在父亲背上,赤脚踩着沙石,趟着水背上大堤。想想父亲为了这个家,为了养我们出了多大的力啊。

  父亲为多增几个工分,为了挣几块零花钱,凭着自己的力量,在当时生产队里,重活累活都是他抢着干。

  再就是他的节俭,记得在地干活从不穿鞋,夏天从不穿衣衫,太阳把脊梁晒得黑红油流,看了怪心疼的。家里剩饭坏馍都舍不得倒,舍不得扔。家里的农具,家具,坏了总是自己动手修了再修,能省的尽量省减。

  母亲个子矮,很勤劳。咱们人口多,活一大堆,还得喂猪喂牛喂鸡,母亲是凭着手巧手头快和会盘算过日子,才有咱们的家有饭糊口,有衣遮体,才使咱家食不断顿,衣鞋不至破烂,才使咱家比别人家稍高一点。

  拿一家十几口人吃饭来说,从淘麦推磨,过去没电磨,吃面需自己推石磨磨面,磨面到择菜做饭刷锅冼碗,喂牛喂猪,得用多长时间,我们可以算得出来。

  再说做衣,从纺线到织布,做衣再到缝补和冼衣,光说做鞋,自做的布鞋不耐穿,一年每人得好几双,每双鞋从棉花到纺成线,再到织成布,做成衣和鞋,得要多少工序?纳一只鞋底得好几天,一年这么多人,光鞋底得一大筐。

  想想看,一大家人光一年穿鞋做衣要费长时间啊。现在回想起来,母亲真了不起,似乎是个神仙,母亲那么瘦小,还有咳嗽毛病,这么多活是怎么忙乎过来的,我真的想不出来。

  我们只知道晚上我们睡着了,母亲还在纺花,早上醒来母亲不是在做饭,就是在纺花。一天也不知道能睡上几小时。

  父母有德,为人和善。父亲除了正常上工做地里活外,还时常给村邻打短工,即白工。谁建房修笘房屋,打坯磊根基磊墙,包括扬场讲地,拉土拉沙等活,谁家喊就到谁家。

  咱村几百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干过,有些家几乎年年干。咱婵表姐家的农活,苦活重活相当一部分是父亲帮干的。程村二姑家,二姑父去逝早,二姑家农活几乎是父亲包干的。  母亲也一样,不论自己家咋忙,谁家有针线活,难做的修补衣服,剪个鞋样,剪个花,婚丧嫁娶帮个工,一年也得花费好多时间。

  再就是心善,好说话。村队干部安排说书的,下乡干部人员吃,总好选咱家。讨饭的到家门口,母亲任凭自己不吃,也要先给讨饭的吃。舅家当时生活困难,一年生活父母得帮上很大一部分。父亲经常给舅家送面,生菜等。

我清楚记得瓦盆窑那个烂眼皮老汉,每年春天,总要到咱家住上十天半月,度饥荒。因此咱父母在村邻亲戚中有一个好名声。

  父母在当时的勤俭能干是出了名的,他们永远是咱们和晚辈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于心的。

  我们姊妹几个,都是凭着父母给我们的德和能,靠自己双手来不断建设改变我们家庭的生活居住条件的。现在我们每家都盖了新房,用上了电器,过上了好生活。

  我们的子女大多也长大成人,有些已在外工作中干出了成绩。这都是父母传给我们的基因好,对我们教导得好的结果,功还记在咱父母头上。

  总之,我们的父母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铭记的,他们的事是说也说不完的,有条件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把父母的经历翻出来给子女晚辈们讲给他们说,也让他们知道先辈们的生活与创业的难上难与苦中苦。

  父母为人处世为他人着想,勤劳能干,善良助人,这样的好家风,要一代一代相传,使咱家族世世代代人不忘本不离根。教育孩子们要知道珍惜今日子的甜中甜和福中福。

  任何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幸福的背后是劳动付出,是血汗甚至是血泪的流淌。幸福是劳动付出血汗泪流淌所结的果实,要始终记住一分辛劳付出,收获一分幸福,天上是不会掉下馅饼的。

  我们的子女晚辈。先说凯锋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深受上级领导器重提拔重用,是个人才,大有可为。利锋朴锋虽说性格内向腼腆,但在单位工作,在外干事可靠,在外面干得也不错,也会经营小家庭,小日子过得也不错。杨浩智毅在外闯荡拼搏,在事业上也都已站住了脚,创出一片小天地,有奔头算是不错。

  刘行虽然年纪轻轻刚出茅庐,但在单位同事和领导眼里是凤毛麟角,深受上级领导信任和器重,可以说前途无量。再看丽霞旭峰小旭晓丽晓菲,她们在外工作干事,在家料理家务都是一把好手。在外工作干事能做到能干会干干得好,在同事和领导中深受好评表扬奖励,在家能把家里事物打理得井井有条,会计划打算会过日子,在外在家各方面关系处理得都不错。她们也都很贤惠,知道孝敬尊重长辈和老人,会教育她们的子女。

  可以说咱们的子女无论是德还是才各方面都是很优秀的,可以称得上德才兼备。他们不论在外工作干事或料理家务等各方面都不用我们操心。反过来他们还得替长辈操心。这是好家风的功劳,也是咱们的福气。

  我们怀念父母,用我们的真情写出的这些。如果孩子们看了,对他们是有一定的教育作用的。时常回忆父母,追忆往事,可时常勉励自己,教育后代。

  妹妹们,我们都己经慢慢变老,我们要放下心,放开手,让孩子们自己干自己的事业,自己闯自己的天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幸福。我们只要注意身体保证身体健康,不给孩子们找麻烦,不让孩子们操心,这是我们的福也是子女们的福。

  最后再祝我们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祝我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祝我们家庭和合安康,福旺人旺财旺!祝我们各家一年比一年好!一代比一代强!

  话外音:以下是岳父行欣姊妹及晚辈们的留言

  女儿行月芬:

  哥哥说得都是实情,看得我泪流满面,有的事我还不知道,但大多数还记得。

  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他们为了我们起早贪黑,毫无怨言。每次我去学,母亲总是烙馍,蒸馍,烧柴火,眼熏得流泪。母亲偏瘫,每次回去看她,天不黑就催着让走,说是怕坐不上车。

  每次带着刘行回家,父亲就给刘行做陀螺逗刘行玩,父亲去世时,刘行7岁,父亲的事办完,刘行回来还哭着说没外爷,他也与外公感情深啊!真的很怀念我们的父母,他们真的很伟大,虽然他们不识字,但他们对我们的教育不比有知识的父母差,也感谢哥哥,姐姐们为了我上学付出了那么多!!

  印象中父亲总是早上天不亮就去地干活,中午干到人家吃过饭才回来,晚上干到伸手不见五指。

  记得有一次,已经非常晚了,村里人家都吃过晚饭好长时间了,父亲还没回家,母亲怕父亲出事,由于天晚坡上害怕,我陪哥哥到坡上找父亲,面对黑乎乎的山坡,到处又是坟,我吓得大气不敢出,也不敢吭声,故作镇静,我们沿着山沟边用手电筒照着,边呼唤父亲,可是没人应声,(因为父亲忙完地里活,总是到沟里拾一捆柴火回家)当时既害怕又担心,无奈只好回家,到家时父亲才刚到家,父亲真的是干完活捡了一捆柴啊!

  想想那时吃得差,活又重,父亲该多饿啊!父亲真是可怜为了孩子为了家,竭尽所能,拼尽体力。父爱如山,我们的父亲是一座高山,一座永不风化的山,一座刻在我们心坎中的山!一座值得晚辈惦念、敬重的大山!那么厚重,那么巍峨。

  我们的母亲教育我们敬重父亲,父亲不回家,有时饿得饥肠辘辘,但父亲不回家,我们如无特殊情况是不会开锅吃饭的,家中第一碗饭一般都是父亲的。

  只要父亲碗中饭见底了,我们姊妹都会挣着给父亲打饭,那时觉得给父亲打饭很光荣,很幸福,特别是夏天,为了乘凉晚上端到公路边吃饭,回家打一碗饭跑好远,但是也觉得很有意思,很幸福,很快乐,那时小觉得给父亲打饭,很有本事,形成这种习惯。

  一方面是我们亲眼看到父亲的劳累,一方面是父亲对我们的爱在感动着我们,更重要的是母亲对我们的教育有方。

  有一次和别人说起这事,他们还说那你是大家出身吧,能做到这真了不起。但我觉得很平常,是理所当然,是情愿为之。愿以为别家也这样,由此可见咱们家的优良传统也是别人仰慕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父母是天下最好的老师,他们没有文化却胜过一本好书,值得我一生读,一生学。我们为这样的父母而骄傲,能成为他们的儿女,我们多幸运。

  感恩父母,感恩上苍让我们遇见了天底下最可爱,最可敬,最善良的,最能干的好母亲,好父亲。

  女婿王社学:

  每逢佳节倍思亲,失去后值得回忆。勤俭持家的父母,更能让人记起。

  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勤俭二字值千金,懒费致汝穷一生。我们要发扬老一辈的勤奋,节约,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优良传统,为我们的国家,自己的家园努力奋斗吧!

  哥写的具有真情实感,更富有启发教育意义!实属好文。小妹月芬的又是一篇佳文,有浓厚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影响力!

  女儿行改芹:

  哥,你把以前的真实生活写的就在眼前。咱们的父母是真真实实不怕苦不怕累,勤俭持家,咱们才没受太受苦。感谢父母。爹娘,我们很想你们。

  外甥女小旭:

  我姥爷他真的好强大,好辛苦,那时候我记得放学就喜欢去外婆家玩,总是给我就好多好吃的东西。

  外甥女晓飞:

  想起小时候,外婆带我,冬天下雪怕我冻着,陪着我一起在被窝里好吃的,好喝的,总是想着我,我想他们了。

  外甥杨小锋:舅写的真好,都是长辈的真实生活,父母对子女的爱护是无私的,也是最伟大的!

  孙女行丽霞:

  印象中,爷爷总是去地回来中午到晌午错,晚上到天黑,才背着给牛割的草回来。奶奶纺花,下午还得给牛铡草,我还压过铡刀。勤俭节约的爷爷奶奶真的很伟大。

白俊庭简介:

白俊庭,曾获得特级教师、河南省学科教育专家、省名师、省优秀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名校长、省魅力教师、省优质课一等奖等几十项荣誉称号,曾在全国高校、中小学、政府、企业开讲座五百多场。

在《人民教育》等几十家报刊发表作品三百多篇。在《教育时报》开设过“白俊庭专栏”。安徽师大出版专著《借给老师一分钟》 ,做国家、省级教研课题六项,分别获一、二等奖。

微信及联系电话:18238863332

十里春风不如你,
三里桃花不及卿!
愿有岁月可回首,
且以情深共白头!

近期热点推荐

  1. 白老师语丝958:人生三乐:闭门读好书,开门迎佳客,出门寻山水

  2. 重磅,板书设计,晋级面试、优质课赛讲、特岗、招教面试都需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也是讲好一节课的关键,怎样进行精美设计,这里面有诀窍。

  3. 一位衡水中学考上清华的学生,写了一篇文章《习惯了衡中生活记忆》,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磨难成就习惯,习惯成就性格,性格改变命运

  4. 重要收藏:教师评职称不知道条件,现将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收录大全。

  5. 白老师语丝954:家庭教育的五条金科玉律,掌握了,学会了,会把孩子培养得更优秀

  6. 白老师语丝960:鞋舒不舒服,脚最知道。人,合不合适,心要知道

  7. 晋级、招教、特岗、优质课大赛,资深评委告诉你微型优质课讲课黄金法则,让10分钟掌握要领,旗开得胜

  8. 为什么父母的焦虑毫无意义?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家长心语

  9. “博士坐下,硕士留下,本科等下,专科让下!”不是优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会变得优秀。自律到极致的时候,全世界依旧会为你让路。

  10. 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作文试题,白老师两篇下水文来了,试试水。

  11. 2020年高考作文我来写,教师下水文。白老师写一篇下水文,试试水。

  12. 一位老师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火了:家长有五层,你在哪一层?

  13. 重磅:高考志愿怎样填报,这里面有大学问,请看本文解惑。

  14. 教师还是不是铁饭碗?县管校聘政策出台了,马上要全面实施了,请看刚刚发布的政策。

  15. 爆文:河南省2020中招考试语文评卷教师精准分析,附试卷及答案,最具有收藏价值。

  16. 白老师语950:用数字精确自己的生活

  17. 教育部:再不练字,孩子将无缘上大学!(老师转给家长)

  18. 一定要让孩子看看这篇文章:“妈妈,你能不能别管我学习!”这位妈妈的回答够狠!

  19. 白老师语丝942:孩子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

  20.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白老师语丝

(0)

相关推荐

  • 宁可事事宽待人,不可一时恕待已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风.家训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策鞭,也同样 ...

  • 严是爱 松是害

    听父母说,20多年前,当我们兄弟俩一起呱呱坠地时,朴实的村里人就替他们担起心来:三间破瓦房,一个穷教书的爹,一个种田的娘.以后,这两个儿子不谈立业,成家恐怕都是问题呢!20多年后的今天,村里人终于对我 ...

  • 成长的道路上,他,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成长的道路上, 他,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文║一剪梅 他,是我的父亲,也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良好的家风犹如灿烂的阳光焕发着不朽的生命力,逝去的父爱像久酿的茅台浓厚醇香,孜孜不倦的教诲如昨日电影在脑 ...

  • 姚小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将自己的照片还有父亲母亲的照片发到好友群里时,刚开始还有说有笑.可突然间就泪流满面了. 有小伙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每看一篇乡愁的文章,对父母思念就会加深一次,等我再也无法承受 ...

  • 夜读 | 我们这一家

    我们这一家 作者:梁娴静 我们这一家,并不是什么书香世家,父母都是90年代前往珠三角务工的普通农民,文化水平都不高,所以家风在我家并没有成文之书,传代之语,有的是父母长辈举手投足间无言的教育,是家人用 ...

  • 走进柳塘村:清白堂清白家风代代传

      走进柳塘村:清白堂清白家风代代传 柳塘村位于街道办事驻地西南2000米,因村民委员会驻柳塘得名.地属平原,区域面积1.33平方公里,辖柳塘.青龙山.杨麻车.前山.下赵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 ...

  • 【“中国梦•家风美”征文比赛:122号作品】张权朴 ||家风代代传

    家风代代传 徐闻中学高一(3)班   张权朴 家,这个仅由十笔组成的汉字,看似简单,可它所蕴含的意蕴却丰富而深刻. 我自小在农村长大,由于爷爷奶奶走得早,家中大大小小的事便由父亲和伯伯决定.每次回老家 ...

  • 『尘世走笔』第107期:王树淼丨好家风代代传

    好家风代代传 王树淼 国有国法,家有家风.我们家的好家风伴我成长,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的家风是:"勤俭.诚实.孝敬长辈"这八个字.父母在解放前后虽不知道家风是怎么回事,但日常就是这 ...

  • 利剑出香山 | 革命先驱杨殷(十)——家风代代传(续)

    编者按 8月13日,在学校党委书记王秀明的带领下,杨殷音乐剧宣传组一行前往中山市杨殷故居.中山市纪委监委等单位作了深度采访.后推出杨殷事迹介绍系列推文9篇.报道推出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其中就有杨殷女 ...

  • 中小学课堂播放周广兵作品《家风代代传》,传唱于全国校园!

    "一把戒尺七寸长,老一代的道理天天讲......"伴随着王红涛京剧的唱腔,歌曲<家风代代传>不仅登上了央视戏曲的最高舞台央视戏曲春晚,还被<中国戏歌>收录, ...

  • 谭喜爱:勤劳家风代代传

    勤劳家风代代传 谭喜爱 周仁卿一爷是我队勤劳持家的典范.在我印象中,他从没一天闲过.他的子女孙辈在他濡染下,个个爱劳动.特别是他的长子周炳益.长女周细英完完整整继承了他的衣砵. 仁卿一爷一直热爱劳动. ...

  • 京剧戏歌《家风代代传》表演:王红涛

    京剧戏歌《家风代代传》表演:王红涛

  • 【方志四川•家风家训】陈琳 ‖ 家风代代传 温情记心间——我的家风故事

    家风代代传 温情记心间 我的家风故事 有一种传承,叫家风:有一份情怀,叫家国.家风,家庭之风气,它展现了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的真善美:家国,民族之底气,它彰显出全国各族人民为梦想奋斗的自信力.唯有家风代代 ...

  • 【地名故事】柳塘村:清白堂清白家风代代传

    柳塘村:清白堂清白家风代代传 柳塘村位于赤溪街道办事驻地西南2000米,因村民委员会驻柳塘得名. 柳塘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村旁有360亩大塘一口,四周早年满载柳树,名柳塘,村以塘名. 柳塘村杨氏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