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将“刀法”作“笔法”,100年也写不好!
标星“★”“书法功课”,不再错过精彩文章
看到这个标题不禁要有人问了:“我们只听说过书法中有'笔法’,而“刀法”并没有听说过,'刀法’是啥玩意?”
其实,当年笔者初闻这个词时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便开始查阅书法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终于找到了答案。
米芾
“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这句话是我在米芾《海岳名言》一书中找到的,说的便是“刀法”。
看了这句话有人肯定会质疑:“净瞎扯!全篇就没有'刀’这个字,哪来的'刀法’?”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句话,看看到底有没有我们要的“刀法”。
米芾书法
我们把这句话倒着来看:首先,“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这句话是说学习书法必须要学真迹,而真迹则是手写出的墨迹;然后,“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这句话是说手写后找人刻出来就不是自己写的了;最后,“石刻不可学”这句话是说刻出来的书法不能学。
注意!整句话中出现了两个“刻”字,看到这个字估计大家就明白了,刻必用刀或者其他金属利器。因此,“刀法”便是用刀刻出来的字或者说笔画痕迹。为了证实这一观点,也让大家能够在视觉上有所区分,下面我们来看两幅书法图片。
王羲之书法对比
上图这两张图片为同一幅作品,乃王羲之《初月帖》的后半部分,左侧是墨迹本右侧是石刻。我们乍看几乎完全一样,但是放大后仔细观察会发现有一个很大的区别:用笔上墨迹是自然入笔,而石刻是用刀截出来的。
倘若我们直接学石刻,即使能写出与刀截一样的形状,得到只是“刀法”。因为我们是在用毛笔刻画刀痕,所以最终写出来的东西是没有“笔法”的。
因此,书法“笔法”不等于“刀法”,如果不能参透,100年也写不好!
刀法≠笔法
米芾这句话不但说出了“刀法”,而且还告诉了我们此法不能学,根本学不出什么玩意。对于这个观点,从我掌握的知识来看,米芾是第一个提出来的,而到了当代启功先生也对此表达过自己的观点。
启功说:“书法学习,要能透过刀锋看笔锋。”前者是不让学,后者是可以学但要有方法。
启功先生
之所以古今有不同的见解,我想是有一定原因的:米芾说“刀法”不能学必须学真迹,是出于那时真迹较多的情况下考虑的;而启功说“要透过刀锋看笔锋”,是对于今天古人真迹少而石刻多的情况下考虑的。
因为面对目前的这种情况,我们又别无他法,只有通过学习石刻这一条路,所以启功给出了相对的学习方法。
启功先生书法
“透过刀锋看笔锋”虽然是学习石刻的方法,但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可以说只是一个“概念词”。如果不能参透“透过刀锋看笔锋”这句话,我们学习碑刻也只能获得“刀法”,不可能得到“笔法”。那么,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当然有,下面笔者就来分享自己对此的应对之法:
一、提高观察墨迹与石刻的识别,做到心中有数。
就是搜集大量墨迹与石刻的碑帖,尤其能找到墨迹与石刻相同的对应本最好,可以将其拍成照片放在手机里,一有空就看、就对比,在内心形成一个“笔法”和“刀法”的区别;
手机秒变高清字帖
+3.8万单字
+50部二玄社珍贵法帖
+1.5万张历代高清字帖
点图下单▼
二、增加墨迹与石刻的对比练习,做到心手相应。
这是基于第一种方法之上的,心中有数以后便开始下笔写就,临写一个墨迹,接着再临写一个碑刻,临写过程中多体会二者的不同。如此反复为之,眼力提高了,内心也掌握了,手上也形成了一定的肌肉记忆;
三、学今再学古,做到以今求古、化古。
举个例子:《集王圣教序》是石刻,如果我们正在学习这本帖,不妨找一些后世的墨迹临本入手,如元代赵子昂、清代的王铎、查升等人的临本,甚至沈尹默和当代其他高手的临本都可以。深入分析这些成功的书法家是如何临习的,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再去学原帖。
如果我们一时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不妨尝试以上三种方法。当然,不一定能让学者成为书法家,但绝对能令其很快参透“透过刀锋看笔锋”的用意。当我们明白了这句话且能够驾轻就熟以后,自然能将“刀法”转变成“笔法”。因此,“刀法”弥盖“笔法”之彰自可破解。
文/王呈祥
竹慈纸已售5000多刀
100%好评·高性价比
六尺屏仅59元/100张
点图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