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213

气,活着的本钱,一个补气的小方
诗曰: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我们每个人,都该感恩自己的母亲。
前几天,我收到一位读者朋友的来信,说她的老母亲,最近这段时间,说话的时候总觉得累,容易出汗,越来越没精神,食量也大不如前,
她说,这让她这个做女儿的,十分心急。她让我帮她想想办法。
我回复,这种情况,可能要考虑气虚的问题。这样的人,往往伴随舌淡苔白,脉象细弱,舌边有齿痕等问题。当然,最好还是带老人家去医院看一看,做个全身的检查。
是啊,人心都是肉长的。母亲病了,谁的心里不会急?
在这里,我给气虚的老人们,说一张小方子吧。也许,能够给大家提供一点帮助。
你记住啊——
中药党参、黄芪各5克,绿茶1克。把党参和黄芪都切成小碎块,和绿茶一起,放入大暖水瓶里,然后倒入刚烧开的沸水,盖好盖子,闷泡15到20分钟之后再来饮用。一边喝,一边加开水。每日上午泡一剂即可。一直喝到药味淡下去为止。这里头的黄芪,最好是蜜炙黄芪。
有人可能会说,闹了半天,是这么简单的小方子,哪里值得大书特书?真是煞有介事、没话找话。
我觉得,你切不要看这小方子简单,实际上,人家自有一番妙处。
正如我之前所说,人老了,容易出现气虚的症候。气是什么?气是生命的能量,是人活着的本钱,就好比汽车油箱里的油。气虚的人,会有一系列生命力不足的现象,就像汽车没油了,跑不动了一样。
生命力不足了会怎样?
一,说话没有力气,不爱说,或者语音低微,说多了就累。中医讲,气是人之所以能发出声音的根源。气不足,说话也好,唱歌也好,都会觉得累。
二,食欲不振。气,源于脾胃。人一旦气虚到一定程度,就意味着脾胃之气的不足。脾胃气衰,则食之无味,食欲开始明显下降。
三,容易倦怠。气,载血,充溢到四肢百骸,成为我们人体的能量。我们这一身的肌肉活动,都离不开气血的滋养。气虚,四肢没有了乏力的底气,自然也就乏力、倦怠、容易劳累了。
四,容易出汗。人容易冒汗,总被看作是虚弱的象征。这种想法有合理之处。因为气有固涩津液的作用。气虚,固摄失常,津液就容易作为汗水,流出来。所以说,气虚的人,容易多汗、自汗,甚至晚上盗汗。
五,容易便溏。便溏,意思是大便不成形,如泥塘里的泥巴一样。这是脾胃气虚,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的象征。
气虚的人,身体可以很消瘦,也可以超重或略胖。他们的脉象,往往是细弱的,他们的舌头,往往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
这个时候,我个人认为,用党参和黄芪来滋补,是对的。
首先,这两味药,都入脾肺二经,是中医补气药里头的首选,能够对气虚所带来的症候,有很好的调治作用。
其次,这两味药互补。党参是所有参字辈中药里头,唯一气血双补的药材,既能补气,又能补血,同时还可以生津止渴。它和黄芪搭配起来,就能起到气血双补、气津双补的作用,就调养效果来说,更具有综合性。
还有,就是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两味药都具备明确的抗衰老、提高免疫的作用,对造血机能、心脏机能、大脑机能,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党参,性平。黄芪,性温。两者配合起来,相对平和。不过为了防止上火,所以加了一点绿茶。
这,就是此药茶方子的基本意图。
当然了,是药茶,就不是饮料。它一定具有偏性。阴虚火旺、脾胃气滞、肝郁气滞、食积不化、湿热内蕴、痰湿壅滞的人,最好不要用。
行文至此,我又想起了开篇所提到的,那位向我诉苦、求助的女儿。
我觉得,天下的老人,如果都能有这样孝顺的子女,该多好。如果所有孝顺的子女,都能掌握一点基本的中医常识,该多好。可以说,我们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掌握中医知识,并且有能力、有精力去学习中医基本知识。这是应对中国未来老龄化趋势的基本手段啊。所以,在这方面,文老师会孜孜不倦地,给大家介绍一些东西。哪怕是能帮助一个人、两个人,也可以啊。
川乌粥
【别名】 乌头粥
【处方】 川乌(生,去皮尖,为末)。
【功能主治】 风寒湿痹,麻木不仁。手足四肢不遂,痛重不能举。
【用法用量】 乌头粥(《普济方》卷一八五)。
中湿,更入薏苡仁末2钱,增米作1中碗。
【各家论述】 1.《本事》:此粥大治手足四肢不遂,痛重不能举者。有此证预防服之。左氏云:风淫末疾,谓四肢为四末也。脾主四肢,风邪客于肝,则淫脾,脾为肝克,故疾在四末。谷气能引风温之药径入脾经,故四肢得安,此汤剂极有力。予尝制此方,以授人服者良验。
2.《本事方释义》:川乌气味苦辛大热,入足太阳、少阴,能行走经络,风寒湿三气之邪,流入经脉隧道,至气血壅滞,麻痹不仁,四肢不遂,夫邪客于肝,肝必侵。犯脾土,故肝脾相犯之候,每多此症,非辛热善行走之药不能直入病所,独用一味者,欲其力量之大而专也。
【摘录】 《本事》卷三
一切风疾,并脚气,腰痛,妇人赤白带下
川乌丸
【处方】 没药半两(为细末),川乌4两(去皮尖,切作片子,分两处,将一处用齑汁于砂石器内煮腐,取腐和后药,不用汁。如无川乌,草乌头亦得),麝香1钱(别研)。
【制法】 上为末,杵烂川乌为丸,如鸡头子大,以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 一切风疾,并脚气,腰痛,妇人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至2丸,如风疾,食后茶、酒任下;脚气,木瓜煎酒下;腰痛,核桃酒送下;头风,嚼生葱茶送下;妇人赤白带下,艾醋汤送下;软风,金银花煎酒送下;早晚进2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一一六引《卫生家宝》
活经络。主发背
川乌丸
【处方】 大川乌(去皮尖)1两,木鳖子(去壳)1两,当归1两,赤芍药1两,苏木1两,独活1两,羌活1两,没药(另研)1两,五灵脂(去沙,微炒)1两,穿山甲(蛤粉炒)1两。
【制法】 上药各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活经络。主发背。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酒送下。
【摘录】 《外科精要》卷下
顽固性失眠针灸
顽固性失眠临床常见,扰人尤甚,其病机最终为阳不入阴、神不守舍。“五心穴”取穴少而精,通过经络学说,概括、切中了失眠的病机,既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方法简单,疗效明显,易掌握和推广。
“五心穴”为组穴,可单用亦可配伍用,临床多以涌泉穴为主,
根据病情配伍劳宫穴和水沟穴组合施治疗效更好。
中风及情感障碍配水沟穴为宜,加强镇静安神之功;
更年期或烦躁易怒可配劳宫穴,两者井荥相配,实泻其子,虚补其母,制中有生、刚柔相济的关系符合阴阳交泰和互根的道理,从而水火交融,心肾相交,故宁心安神。
采用针刺“五心穴”,
水沟穴,向上斜刺7~12 mm,以眼球湿润为度。
涌泉穴,直刺12~25 mm,针感胀痛即可;
劳宫穴,直刺7~12mm,针感胀痛即可。
手法均以适量雀啄泻法为主,留针25分钟。
武老临床多重调神,从心人手,认为神不安会失眠,神过安也会失眠,失眠的病因很多,诸如情志内伤、思虑太过、房劳过度、惊恐伤肾、饮食不节等,最终致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故治疗法则以宁心安神为主。
“五心穴”即双涌泉(足心)、双劳官穴(手心)及水沟穴(头心),为组穴伍用之简称。
涌泉是足少阴肾经之井穴,阴阳二气之根皆从下而上,刺肾经井穴兼根穴涌泉,可固阴阳之根、滋阴清热、交通心肾,使水升火降、上下相贯,虚火上炎可壮水制火,实火独亢者亦能釜底抽薪。
《灵枢·经脉》日:“肾足少阴之脉……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水沟穴属督脉,手足阳明之会,贯心络肾,上通于脑,并与任脉交于龈交,使阴阳二脉相连系。
《会元针灸学》日:“水沟者……鼻下长沟中,有手足阳明经相挟,土镶金邦,经水交合故名水沟。”
刺水沟穴可安神定志,醒神开窍,天地交泰,阴阳交合,气血畅行,神府得养,魂魄意志各行所司。
《素问·骨空论》日:“督脉……别绕臀至少阴……贯脐中央上贯心。”劳宫是心包经之荥穴,性清善降。
清代廖润鸿《集成》日:“荥主身热,心邪也。”荥穴主治心之疾患,心属火,身热为心火亢盛的主要病症之一,热伤神明则心烦失眠,故刺劳宫穴可清痰舒气,开七情之郁结,清胸膈之热,清心安神。
五穴治宫寒
人体部位反应
肚脐下冷凉\u003C叫>宫寒!
肚脐上冷凉\u003C叫>胃寒!
腰上冷凉\u003C叫>带脉寒!
肩上冷凉\u003C叫>胆不通!
手臂冷凉\u003C叫>肺气虚!
颈部冷凉\u003C叫>膀胱虚!
手背冷凉\u003C叫>气不足!
大腿冷凉\u003C叫>脾胃虚!
小腿冷凉\u003C叫>肠胃虚!
女性“宫寒”,是中医上的说法,顾名思义就是“子宫寒冷”。
造成宫寒的原因多种多样,快速减肥、脾肾阳虚、过度疲劳、生活方式不佳、妇科疾病、肾虚、着凉受寒、气候寒冷等等因素都被认为会造成女性宫寒。
“宫寒”这个词也被越来越频繁的提及,很多女性饱受宫寒带来的气色不佳、月经不调甚至不孕等困扰。
我们应该怎么防治宫寒呢?
平时可以按摩以下五个穴位,轻轻松松让子宫回暖。
1劳宫穴:劳宫穴位于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手屈指握拳时,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双手掌心相对,互相搓擦,直到手心微热止。
2阳池穴:阳池穴位于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可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侧阳池穴,再交换,按压时力度要柔和,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3气冲穴:气冲穴位于大腿根内侧,在腹股沟稍上方,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按揉气冲穴,两侧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佳。
4肾俞穴: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先将双手搓至发热,然后双手搓双侧肾俞穴15分钟,然后轻轻拍打双侧肾俞穴100余次。
5足三里穴:足三里位于人体下肢膝关节外侧下四指宽处,即膝眼直下3寸,中医认为该穴为“强壮要穴”。先搓揉双手直至发热,然后双手掌搓揉双侧足三里15分钟左右,然后拍打100下左右,早晚各1次。
除了按摩穴位之外,日常生活中也应多加注意,从各个方面调理宫寒。
1少吃凉的
女性千万不要吃过多的冷饮、瓜果等寒凉之物,否则造成盆腔的血瘀和宫寒。
2注意保暖
很多女性夏天喜欢冷水洗头,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不知不觉中,寒邪已经悄悄地侵入你的脏腑,伤害着你的子宫。
3多运动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寒性体质者需要通过运动来增加阳气,尤其要参加有氧运动,改善血液循环,使全身变暖。
4吃暖宫食物
乌鸡是最好的暖宫食物,能补血驱寒。蜂蜜也是不错的驱寒食物,也可以吃点温补的食品,如桂圆、龙眼、大枣、羊肉、牛奶、红肉、辣椒、红糖、姜等等都是温宫补血的佳品,平时多喝点红糖姜茶水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防治宫寒,重点在暖宫。宫寒的女性要学会穴位按摩,平时注意调理,让宫寒回暖!
面瘫十二针
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口角、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中医又称口眼歪斜。
主要病因是由风寒之邪,侵袭面部的手足阳明、太阳、少阳之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气血不和筋肉纵缓不收而致。
首先取猪牙皂200克,研成细末,取适量以醋调如糊状,涂于患侧颊车、地仓穴之间,一日换药2次,10天为一疗程。
然后再使用面瘫十二针: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是:
二白穴(阳白、四白),
二竹穴(攒竹、丝竹空),
二风穴(风池、翳风),
地仓、颊车,均用患侧,
合谷,足三里,均用双侧,一共十二针。
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0.22×30毫米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行平补平泻手法,每日针一次,先针6次,再隔日针一次,针六次,共12次为一疗程。
再配合眉弓、颧髎穴、口腔内咬齿线点刺放血,患部葱浴。因面瘫多因风寒袭络,故选用葱白连根带须一味煮水,以热气熏患部达辛温散寒通络祛邪目的,面瘫日久多瘀,点刺患侧眉弓处、颧髎穴、口腔内咬齿线部位出血。实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头面部的经脉循行走向较复杂,手足三阳经及任督二脉,八条经脉都循行过头面部,故临床所见虽然是面瘫一症,但其病变部分涉及到八条经络,这就要求在临床治疗中全面兼顾,不可顾此失彼。
“面瘫十二针”的辨证选穴,就是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确定的。
十二穴的四白、地仓、颊车、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
翳风、丝竹空属手少阳三焦经。
阳白、风池属足少阳胆经。
攒竹属足太阳膀胱经,
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
可见十二针把面部经络(除手太阳小肠经外)几乎全部兼顾,但重点又放在阳明和少阳二条经上,这种主次分明,各经兼顾的辩证用穴思想,有效地指导了临床治疗,尤其是足三里穴在十二针中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其一,因足阳明胃经在面部循行较广,受邪时也较多,又“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足三里正合此意。
其二,针足三里可以鼓舞胃气以祛邪外出。
其三,《慎斋医书》中说“诸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针足三里治顽固面瘫也合其理。
脐针“打枪”治腰痛
很多腰痛的患者在接受脐针治疗时听到“打枪”两字都觉得像在开玩笑,事实上治疗结束后又会觉得疗效好到不可思议。其实,
“打枪”只是脐针治疗当中一种形象的说法,也是脐针疗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打枪的概念就是将肚脐看做“洛书全息图”,在脐部找到疾病反应点,向病灶或痛点进针,如同军事上用枪向病灶瞄准射击,故形象地谓之“打枪”。
“洛书全息图”既是信息全息,也是结构全息,洛书中描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其中“三、七”为腰,在脐壁上找到疼痛的反应点后,将针从反应点刺入,调整针尖方向朝向或对准疼痛的中心部位慢慢捻入,就是整个打枪过程。很多时候,只要这个“枪”打得准,其止痛疗效往往立竿见影,针到病除。
最值得关注的是该疗法对各种类型的腰痛均有效哦,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等等,取穴少、见效快、疗效好才是王道!
腹 针 疗 法 复
简述脐针五针疗法和四针疗法 昨天晚上在海天针灸群,海天和大家分享了脐针五针疗法和四针疗法。
讲课提纲简述如下:
五针疗法:
1.偏五针
a.扎法:从上往下扎患侧,离到坎,例如患者左侧偏瘫,离坤兑乾坎,反之,离巽震艮坎。
b.用针:长针细针0.20*75,或者0.25*75 平刺。
c. 针法排行:离老大。 特别注意离这一针,朝向对侧眼睛方向。有ct报告或者知道颅脑病灶点的,指向病位。
2.五行针 :四正位+土 。 顺序 坎震离艮{坤}兑 ,男坤女艮
a.主要用于多器官多系统问题,格式化身体。
b.面部祛斑祛痘 ,高出皮肤的用艮,没有高出的用坤 。
c.针法排行:土一针最主要。
四针疗法
1. 四正位,调全身。 顺序有
(1)在地 .坎震离兑
(2)因天:春:震,夏:离,秋:兑,冬:坎。从所在季节开始扎,顺时针。
(3)因人:少儿:震,青年:离,中老年:兑或坎,主要以相生为主。 针法排行:第一针为主。
2. .四隅位,调消化系统,后天之本。
顺序:.巽艮坤乾或是坤乾巽艮
针法排行:坤一针为主
3. 右降四针
a.离坤兑{乾}坎,男兑女乾
b.主要用于舌头上焦高厚,如颅脑疾病,上焦心肺疾病,高血压等等 针法排行:金为主,坎为次,离老三。
十.四局针法
(1 )水局 申子辰 ---用于足三阳经络循行部位的病变
( 2 )金局 巳酉丑 ---用于足三阴经络循行部位的病变
( 3 ) 木局 亥卯未---用于手三阴经络循行部位病变
( 4 ) 火局 寅午戌---用于手三阳经络循行部位病变
一、四大护法
1.天地定位
2.雷风相薄
3.山泽通气
4.水火不相射
二、洛书 双针疗法
1.左三右七
2.二四为肩
3.六八为足
4.戴九履一 三、河图 双针疗法
1.天一生水
2.地二生火
3.天三生木
4.地四生金
5.万物土中生
四、八卦双针疗法 相生吉祥,针证合拍
脐针高手话脐针
1.四正位+坤坎+震+离+坤+兑
2.四正位+艮
3.偏五针 主要用于中风偏瘫,哪一侧肢体瘫痪,就扎那边的5个卦位,均是从上到下的扎法,即离开始,坎结束。难点或者细节有:
(1)第一针是关键,第一针须当洛书使用,针尖直指大脑损伤的位置。
(2)进针深度,建议以气交点为准。
(3)针毕,可以兼用动针法。
4.四正位
(1)坎+震+离+兑
(2)坎+离+震+兑
5.四隅位
齐永老师的进针顺序也是有2种,
一是艮巽+坤乾,
二是坤乾+巽艮。
第三种:
巽艮+坤乾。取意:从风山渐到地天泰,渐入佳境。或者第四种:艮+乾+巽+坤 取意于洛书数 2、4为肩,6、8为足。皆阴数尔。阳顺阴逆,故从8(艮)开始,扎到2(坤)。
6 右降四针
离+坤+兑/乾+坎 *为什么没有左升四针?左升右降,左阳右阴,左升即升阳三针。
7
1.升阳三针 坎+震/巽+离
2.健脾三针 震/巽+离+坤
3.滋阴三针 离+坤+兑/乾
4.补肾三针 坤+兑/乾+坎
5.疏肝三针 兑/乾+坎+震
8.女科三针
艮+乾+坎 --- 三阳治阴
9四象针法(四象针方互换针法之简称)
(1) 冬--真武三针 亥+子+丑
(2) 春---青龙三针 寅+卯+辰
(3) 夏---朱雀三针 巳+午+未
(4) 秋---白虎三针 申+酉+戌
脚气疼,不能行步
川乌丸
【处方】 川乌(略炮)1两,草乌(略炒)1两,五灵脂(去石)1两,土茴香1两(略炒),黑豆4两(炒,焙干;以上同为末,分2处),赤土(细研,矾朱是也),百草霜。
【制法】 上将前5味药末1半,以赤土细末三分之一。同和令匀,以米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又将药末1半,以百草霜末三分之一,同和令匀,亦以米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脚气疼,不能行步。
【用法用量】 如脚气,以红丸者15粒,黑丸者5粒,并作1服,食前用松节、木瓜、赤芍药煎汤送下;入少甘草同煎尤佳。如风气,以黑丸15粒,红丸者5粒,同1服,食前茶清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二四三
一切头风
川乌丸
【处方】 川乌头4两(清白者,去皮脐,研为细末),韭菜(洗过,风干,取自然汁)。
【制法】 搅和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一切头风。
【用法用量】 每服4丸,渐加至7-8丸;临睡用冷茶清送下。
【注意】 忌鱼腥。
【摘录】 《普济方》卷四十六引《鲍氏肘后方》
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
川乌丸
【处方】 川乌头2两(去皮,切碎,以大豆同炒,候豆出汗即住),干蝎半两(微炒)。
【制法】 上为细末,以酽醋1中盏,煎熬成膏,可丸即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7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方出《圣惠》卷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五
腰腿痛验方
处方:续断、杜仲、宽筋藤、牛膝、当归、丹参、羌活、海桐皮、姜黄各30g,防己、赤芍各20g,细辛10g。
用法:上药捣碎,用醋淋湿后放布袋内蒸30分钟,然后用毛巾将其包裹敷于患处,等稍降温后可将布袋直接置于皮肤上。
每日2次,每次约40分钟,6天为1疗程。
药包用毕放阴凉通风处,可连用3天。
风湿特效中药方
炙麻黄9克,当归,防风,苍术,川羌,独活,钻地风,千年健,补骨脂,炙川乌,炙草乌,炙马钱子各50克,自然铜,制乳香,制没药各15克,杜仲,牛膝,木瓜各250克。
共研粉末,每次9克,黄酒冲服。
服后脸会发热,身体也温和,我也吃过俩次,确实脸发热
可能是马钱子和川乌、草乌的作用吧,此三种药有大毒,但不过量,可放心服用,但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的人还是不要服,毕竟安全是最重要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验方
骨碎补30g 、补骨脂30g 、鹿角15g、生白芍30g、 生熟地各15g、 甘草6g、 山萸肉15g、 山甲粉(冲服)3g 、全虫粉(冲服)3g、蜈蚣粉(冲服)3g 。
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一月一疗程。
男女腰脚滞重
川乌丸
【处方】 川乌、当归、杜仲、骨碎补、五灵脂各等分。
【制法】 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 男女腰脚滞重。
【用法用量】 空心酒送下。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三
伏梁气,结固在心下,横大如臂,饮食渐少,肢体消瘦
川乌头丸
【处方】 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芫花半两(醋拌,炒令干),京三棱半两(锉,醋拌,炒),桂心半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防葵半两,干漆半两(捣碎,炒令烟出),硼砂1两半(不夹石者,细研),川大黄1两(锉碎,醋拌,微炒),木香1两。
【制法】 上为细末,先以米醋3升,熬令稍稠,入少面作糊,和溶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伏梁气,结固在心下,横大如臂,饮食渐少,肢体消瘦。
【用法用量】 每服7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渐加至10丸。以取下积滞物为度,隔两日再服。
【摘录】 《圣惠》卷四十八
中风,偏枯不遂,手足挛急疼痛
川乌头丸
【处方】 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天南星半两(炮裂),白僵蚕3分(微炒),桂心半两,赤箭1两,安息香1两,麝香3钱(细研),牛黄半两(细研)。
【制法】 上为末,研入后2味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中风,偏枯不遂,手足挛急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5丸,食前麻黄酒送下。兼取麻黄末3两,以酒2升,慢火煎如膏,放冷,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以冷酒或冷水研下。须臾偏枯处有汗,通手足舒展。
【摘录】 《圣惠》卷二十三
你为什么会得子宫肌瘤与结节?
这种人不敢发泄,有什么事憋在心里,自己承受,当然这样的人很有人缘,有什么事都默默埋在心里,久而久之这个气走到哪里哪里就长包块,称之为结节,到了子宫就叫肌瘤,我是直性子,有什么事憋不住,管你什么人、什么事我都会说出来,所以我不会长这些东西。
所以无论什么人,都有好处和坏处,我伤的是别人,你伤的是自己。
专治闪腰岔气神奇妙方
【配方】:当归五钱、赤芍三钱、桃仁三钱、川断三钱、 杜仲三钱、泽兰三钱、 乳香二钱、 没药二钱 、枳壳二钱 、生甘草二钱、广木香二钱。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主治】:闪腰岔气,腰肋疼痛。
【禁忌】:孕妇勿服。
一个防疫香囊送给你们
“凡瘟疫之流行,皆有秽恶之气”。自西汉以来,中国发生过300余次大型瘟疫。中医药与各种瘟疫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对决,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用香防治瘟疫,是中华民族先祖的智慧结晶和经验实践。其中,佩戴香囊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提到:佩戴香囊,有“避疫气,令人不染”之效。
《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芳香性中药挥发之气味通过口鼻粘膜、肌肤毛窍,随气血经脉的循行而遍布全身,可开泄腠理、活血化瘀、宣畅肺卫、平衡阴阳。因此,将芳香药末装入香囊中,借药气味挥发可以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金顶中医团队的大夫们在每年大寒来临之际都会为科室的患者送上亲手制作的中药防疫香囊,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制作防疫香囊的配方。
配方公布:
艾叶5g,紫苏叶5g,苍术5g,霍香5g,佩兰5g,薄荷5g,白芷5g,石菖蒲5g,冰片3g
香囊制作方法:
1、按照以上方子的比例去购买中药,想制作多个香囊可以按数量倍数抓取。
2、将中药用打粉机打碎待用。
3、缝制或购买现成的香囊袋把药粉装入袋中。
佩戴方法:
每人佩戴一个,可挂于胸前或放于口袋,有空拿出来闻一下。
可置于枕头下,或挂于床头或挂于车内等。
使用注意事项:
1、严禁食用;
2、注意防水、防潮、保持香囊干燥;
3、小儿容易抓舔,注意避免香囊入口,禁止吞食;
4、过敏性体质者慎用;
5、孕妇禁用;
6、佩戴香囊过程中出现胸闷、心慌、全身不适者应立即停用。
五火得五病,五药治五火

观舌知五火
1 ,舌尖发红,心就有火了;
2,舌侧发红,肝就有火了;
3,舌前发红,肺就有火了;
4,舌中发红,胃就有火了;
5,舌跟发红,肾就有火了。
五火得五病
1.胃里有火,牙龈就肿痛了;
2.心里有火,口舌就生疮了;
3.肝里有火,就头晕头痛了;
4.肺里有火,就咳嗽咳痰了;
5.肾里有火、就小便发黄了。
五药治五火
1、心火——黄连;
2、肾火——枸杞;
3、胃火——金银花
4、肝火——菊花;
5、肺火——牛蒡。
寒疝积聚,绕脐切痛,饮食不下
川乌头丸
【处方】 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京三棱1两(煨,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细辛半两,桂心1两,藁本半两,木香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脐,微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寒疝积聚,绕脐切痛,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1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四十八
历节风疼痛,发歇不止
川乌头丸
【处方】 川乌头半两(盐拌,炒令黄,去皮脐),白花蛇肉1两(酒浸,炙微黄),雄黄半两(细研),白僵蚕1两(微炒),天南星1两(微炒),麝香半两(细研),朱砂半两(细研),腻粉1分,天麻1两,当归1两,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干蝎1两(微炒),麻黄半两(去根节),蝉壳1分(微炒),独活1两,芎半两,地龙半两(微炒),乳香(半两)。
【制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更研令细,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历节风疼痛,发歇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以温酒送下。
【摘录】 《圣惠》卷二十三
妇人血风虚冷,月候不调,或即脚手心烦热,或头面浮肿顽麻;亦治丈夫风疾
川乌头丸
【处方】 川乌头1斤(清油4两,盐4两,同于铜铫内熬令裂,如桑根色为度,去皮脐),五灵脂4两。
【制法】 上药一处为末,入臼中,捣令匀,后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血风虚冷,月候不调,或即脚手心烦热,或头面浮肿顽麻;亦治丈夫风疾。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
【注意】 忌动风物。
【摘录】 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梅师方》,名见《普济方》卷三二三
速效湿疹散
方药:松香30克 轻粉30克 枯矾30克 炒官粉30克 五倍子30克 黄柏粉30克 冰片3克。
共为细末,香油调搽患处,每日两次。
本方适应于:各种湿疹,黄水疮,旋耳疮,奶癣,肛门湿疹及下肢溃疡。忌用水洗。
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手麻
摘要: 今年八月二十号是我伯父的生日,堂哥在村里摆了寿宴,我们一干晚辈和伯父的朋友都到场为他祝寿。饭前,他把我叫到他身边,说我手麻,脉结代,你帮我看看,说完把手伸了出来让我把脉。我不敢怠慢,仔细的体会脉象,六 ...
今年八月二十号是我伯父的生日,堂哥在村里摆了寿宴,我们一干晚辈和伯父的朋友都到场为他祝寿。饭前,他把我叫到他身边,说我手麻,脉结代,你帮我看看,说完把手伸了出来让我把脉。我不敢怠慢,仔细的体会脉象,六部均匀,四至一歇。心里马上闪现了一个方子:炙甘草汤!但随即想起柯雪帆教授所说炙甘草汤症对于伤寒引起的“伤寒、心动悸,脉结代”有良效,而非伤寒引起的心动悸脉结代则效果不好。黄教授也说炙甘草汤症一般是瘦人多见,而我伯父素来身体健壮声如洪钟,七十多岁了爬山看风水他的徒弟体力都还不如他,一下颇为踌躇。突然想起蒲辅周老先生的一则医话:蒲老让其学生为其把脉,学生初把先是喜形于色,后则蹙眉不语。蒲老问何故?学生说知而不敢言。蒲老问何也?答曰四至一歇。蒲老夸其有功夫,然六七日后学生再把仍是此脉象,蒲老乃笑说我有此脉久矣,不可一见歇止脉则断为不治,需脉证合参,脉断虚实即是分阴阳,五部脉皆虚一脉独实其病为实,反之则为虚。
念及此,方才稍微放心。然后问我伯父自己吃了什么药没有啊?他说自己泡了点舒筋活络驱风的药酒,但感觉手臂不麻了手掌还麻,好像药力不足。为什么我这么问呢?我伯父年轻时候就自学中医,记得小时候在他家的书柜里就有一套黄帝内经,当时很好奇的翻看了一下,整个一部天书啊,呵呵。他自己通过采集本地的药材在八十年代治好了两个肝癌患者(当然也有治不好的,估计更多,呵呵),当时我对他很崇拜,现在他能问医于我表明他很信任我,让我很感动。再仔细观察舌头,舌质淡,苔白,心里就有数了,我就对他说你这问题按现代医学说是微循环不好,中医谓之血痹,伯父赞许的点点头。于是我就写下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黄芪9克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18克大枣四枚(劈),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伯父看了下方子,问道生姜这么重?我说姜性多歧,桂枝行血,姜呢往两边推(台湾JT先生的本草观),姜的量大是改善微循环的关键。
随访:七剂后手麻症状基本消失,嘱有什么情况随时联系。病情有进的话我是准备要带伯父到广西中医学医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找李忠业教授那看病的了,李教授中医治疗心内科疾病是广西中医的佼佼者呢。
关于桂枝的使用自我感觉只要抓住了舌淡苔白即可竟投之,不用担心“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传言。桂枝类方我用过四首:小建中汤治疗胃痛,其人脉沉细,胃脘喜按;桂枝去芍药汤治疗胸闷、出冷汗,其人舌淡润苔薄白;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为一三岁小儿,咳嗽,食指络脉黯紫,舌淡苔薄白,咽不红;还有就是这次的黄芪桂枝五物汤。
鸡血藤泡酒半个月永久除风湿
用一斤半酒泡二两鸡血藤,泡半个月就行,每晚喝一小酒杯就可以了。
俗话说:单方一味,气死名医。这方子是我从安徽池州讨来的,主要是治疗胳膊腿关节风湿疼痛,已经医好了七八个人了。我们这用过的人都没再犯过。
车前子绝对的好药
牛膝、车前子绝对是好药,我越来越觉得这两个药太好了,在临床上我用得也比较多。车前子,不要光看车前子是一个清热通淋的药,其实它的清热作用不仅仅在下焦,上焦一样好用,比如肺热、咳嗽、咯痰、黄痰,车前子是很好用的,治疗胃肠道的感染也是非常好用的,对泌尿系的感染也很好,所以说车前子相当于一个广谱的祛邪药,但是又不伤正。肺不被外邪所侵,肺的功能就好;胃肠道不被外邪所侵,脾胃就好;膀胱不为外邪所侵,肾利膀胱就好,当然水就不容易产生了,所以他说最为切当。《本草》里边说“车前子虽利小便,而不走气”,所谓不走气就是不泄气,“与茯苓同功”,和茯苓一样不伤人体正气。“强阴益精,令人有子”,它还能够补阴益精,所以可以治疗不孕,令人有子,五子衍宗丸里边就有车前子,所以说车前子能够治疗不孕。
川乌头汤
【处方】 川乌头5两,汉椒2两,生姜2两。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毒攻手足,疼痛顽麻。
【用法用量】 以水2斗,煎至1斗,去滓,入盐2两,频频淋蘸,以愈为度。
【摘录】 《圣惠》卷二十五
(0)

相关推荐

  • 祛湿法:有关湿的部位经方及针药总结

    ​有关湿的部位经方及针药总结: 1.湿在皮肤表面:麻黄加术汤 如服用过激素类药物 则改用五苓散加减令湿从小便出 2.湿在肌肉:麻杏薏甘汤  术附汤 3.湿在关节:甘草附子汤 湿重令关节变形:乌头汤 乌 ...

  • 黄芪,白术,防风,能不能长期当茶饮用

    你好,本草对于黄芪的论述: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无毒.专补气.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之经.其功用甚多,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夫黄芪乃补气之圣药,如何补血独效.盖气无形 ...

  • 乌头栀子汤(百度百科)

    乌头栀子汤是一道主治素有湿热.外因寒邪.发作疝症的汤药,主要原料为川乌(童便煮).栀子仁. 药品名称: 乌头栀子汤 是否处方药:      处方药 运动员慎用:        非慎用 是否纳入医保 : ...

  • 养生古籍《千金翼方》第12-13卷1册

    <千金翼方>全书30卷,计189门.合方.论.法共2900余首.卷1-4论药物,引录<唐本草>的大部分内容,卷5-6系妇人疾病:卷9-10论述伤寒:卷11为小儿病:卷12-15 ...

  •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输卵管不通# 莪术50g三棱50g当归尾 100g 艾叶 50g白芷50g皂角刺 50g 血竭 50g地鳖虫 50g没药 30g透骨草 100g 红花 30g ...

  •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 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主要遵循软坚散结.舒筋止痛的原则,按照发病情况及疾病分型的不同予以配方.     1.复方红花酒     原料:红花20g,当归尾15g,赤芍15g,川芎15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老人尿不畅,参考一下这个方

    I导读: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作者以清·沈尧封所撰<女科辑要>之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老年性癃闭 作者/嵇明亚 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以小便涓滴不利或 ...

  • 万方论文网_核心期刊目录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学报(改名为:医学争鸣)   4.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5.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6.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7.解放军医学杂志 8. ...

  • 一个外用方,治疗慢性鼻窦炎

    I导读:作者应用苍耳子散原方内服作外治法,比内服简便经济,收效快,疗效高.临床值得一试. 苍耳子散外治慢性鼻窦炎 作者/黄宗勖 刘××,男,32岁,干部. 患者自诉: 在初中求学时即患慢性鼻窦炎,十余 ...

  •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真武汤! 治疗心力衰竭,首先要弄清楚患者是左心衰,还是右心衰?这个要了解二者的区别,再根据症状,选用选用五苓散合它方,或者真武汤. 一.左右心衰的区别. 心力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