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不好的人,如何锻炼逻辑思维,提高自己的逻辑表达力?
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具备逻辑思维的人,更能够以一种比较系统而条理的方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然而,很多人对于逻辑思维的了解,通常都处于“半吊子”水平;或者说,是一种更偏向于感觉的逻辑思考方式。
这不是一个人蠢不蠢的问题,而是大多数人在思考问题时,很少主动运用逻辑的方式去构建思考的脉络。
这就导致说话的时候,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缺乏条理清晰的表达;做事的时候,喜欢凭感觉行动,不懂得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去解决问题。
那么要怎么锻炼,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呢?
逻辑思维的核心运作方式
我们都知道,构建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考,通常都会用到“推理”这种思维形式。
所谓“推理”,指的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未知结论的过程。例如我知道小明是一个男生,这是一个已知的判断,那么我就可以推断出,当小明要上厕所时,他肯定会选择去男厕。
这个例子乍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你仔细思考,这个结论是存在漏洞的。
难道小明是男生,就不能选择去女厕吗?尽管会被别人当成是变态,可是他有这样做的“权利”啊!
所以小明是男生,跟他上厕所一定要去男厕,这两者之间是不是存在必然关系呢?未必!那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就出在,我给出这个例子的推理形式,并不“严谨”,因为它并没有用到“三段论”——即两个前提,加上一个结论的推理形式——去得出“小明一定会上男厕”这个结论。
因此,我这个例子,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前提”。用上了这个“大前提”去构建三段论,就会形成一个更加严谨的推理了,如:
一个正常的男生,去厕所肯定会选择去男厕(大前提);
小明是一个正常的男生(小前提);
所以,小明上厕所时,也肯定会选择去男厕(结论)。
这个结论,其漏洞就少很多了。只要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是正确的,那么通过这个三段论得出来的结论,也肯定是正确的。
而这个思考过程,其实你已经“无意中”用到了逻辑思维的两种推理形式:
1,演绎推理;
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其中包括三段论推理、直言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
2,归纳推理;
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其中包括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也许你会说:不是吧!我明明只是用了演绎推理中的三段论而已,好像并没有用到归纳推理啊!怎么会用到这两种推理形式呢?
其实,“一个正常的男生,去厕所肯定会选择去男厕”和“小明是一个正常的男生”这两个前提,都是属于一个“结论”,只不过是一种“已知的结论”。
那么这种“已知的结论”,就被称之为“直言判断”,即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
那么这种“已知的结论”是怎么来的呢?就是通过归纳推理得来的,而且往往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来的。
所谓“不完全归纳推理”,说的就是你无法获悉事物的全部属性,只能在观察一定数量后而归纳出来的一种结论。
为什么你会得出“小明是一个正常的男生”这个结论呢?就是因为你在跟小明相处的过程中,经过长时间观察他的言行举止后,而对他这个人归纳出来的一种性格判断。
那小明私底下会不会做一些“不正常的行为”呢?你不知道!说不定他私底下喜欢脱裤子放屁呢?但由于你观察小明的那些言行举止,都是属于正常的范围,所以你就得出了这样“小明是一个正常的男生”这个结论。
这就是“不完全归纳推理”了,因为你没办法全天候、每时每刻去观察小明的言行举止。可以说,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来的结论,说不定会存在例外的情况。
但没办法,碍于人类的认知局限,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依靠这种推理方式去获得某种看法。然后基于这种看法,再进一步做出研究和思考。
所以当你听到一个失恋的女生说“这个世界没有一个男人是可靠的”时,你就知道她这个结论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而得出来的,只是一种气话。
好了,现在你有了这些逻辑的基本概念,那怎么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上面呢?
说话和逻辑的关系
当你说一个人表达“很有逻辑”时,其实是有两层意思:
第一,你认为这个人说话很有道理,观点以及理由彼此之间的论证,给人非常信服的感觉;
第二,你指的是这个人对说话内容的铺排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头头是道。
想一想,这两点是不是对应到前文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当你抛出来的观点,通过正确而严谨的演绎推理论证之后,你讲述出来的理由,自然就会给人很有道理的感觉。当你懂得对讲述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之后,那么你说出来的话,自然就会给人层次分明的感觉。
例如罗振宇有次参加活动,有一个职场新人问他,初入职场,如何开好头,起好步?罗振宇就这样回答他:
“你想在职场上好好混,首先你要把自己所有的思维和观念统一到三个词上:目标、方法和行动。
是你的事,你要把它解决,躲是没用的,想方法,去行动。遇到问题,然后就搁置,这是职场第一大忌。
其次,要做大概率会赢的事,不要拘泥于每件事的具体效果。
第三,表达是最重要的事情,沟通是最重要的事情。职场最没有前途的人是什么人,叫‘反馈黑洞’。
你不沟通,你拒绝袒露你的信息,不管你多能干,你最后都会混得一败涂地,你没有沟通能力,你其他能力都归零。人在职场,有啥事是不能够通过一次沟通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次。
第四,找不到态度,就回到真诚。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通向一切的道路。”
罗振宇这段回答,不管你喜不喜欢,你也不能否认,能够在短时间内构建出这样条理清晰的回答,就可以体现他的逻辑思维是怎样。
这段话他说了四点,这四点说不定是他通过观察自身或者别人经验,而归纳总结出来的一种结论。
于是他就把这些结论,按照归纳的形式重新整理成说话的内容。
当然,或许你会隐隐约约地觉得罗振宇这些建议没道理,为什么呢?因为罗振宇对于这段话的论证不是很多,只有对第三点“沟通”上稍微给出相应的论述。
至于其他三点,由于没有经过严密的演绎推理的论证,所以前提和结论之间,就会给人不是那么有道理的感觉。
只要你找到这个没道理的地方,然后对照一下自己的切身经历,你就会产生反对的心理。例如第四点,你会怀疑:真诚真的是通向一切的道路吗?有些人虚以委蛇、两面三刀、自私自利,也不是一样活得很好?
也就是说,罗振宇这番话只在内容讲述的铺排上,做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但并没有在观点和理由之间,给出让人信服的论证。
当然,这只是“事后分析”。毕竟这种现场即时回答问题的情况,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把话说得这么周全的。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得出,想要让自己说出来的话更有逻辑,你必须要做到两点:
1,逻辑严谨的论述;
2,条理清晰的铺排;
例如以下这个例子,你要向老板解释某个项目不宜太快推行,你可以这样说:
老板,对于这个项目,我个人并不是太赞成这个月就立刻推行。原因有三点:
第一,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市场动态的变化,贸然推动项目,肯定会遇到很多预料不到的问题;
第二,这个项目是否符合消费者的期待,我们仍处于猜测的阶段,还没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万一不符合消费者的期待,我们只有亏钱的份儿;
第三,以目前的价格去推动项目,只是保守估计,我们很难确定项目实施期间预算会超支多少。一旦超支,就会影响项目的落实;
所以,我建议针对这三方面再仔细认真研究多两个月,到时再去推动项目说不定会更好。
这段话说了三点,每一点都是针对“不宜太快推行项目”而做出了论述,分别给出了理由;
而这三点,都是通过归纳推理得出来的结论,如第一点的归纳推理形式就是:A、B、C和D公司在没有掌握市场动态变化下,贸然推动项目,最终遇到了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公司在没有掌握市场动态变化下就贸然推动项目,也会遇到很多麻烦。)
然后把这三个结论用作一个复合判断推理的前提,于是最后的建议就会给人“有道理”的感觉,不会有太大的漏洞。
有了这些内容之后,再把这三点内容用有条理清晰的方式去铺排说出来,这样别人一听,一下子就捕捉到核心的意思,这种表达就很有逻辑了。
换言之,平时说话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从这两点入手,让自己的表达更严谨的同时,也懂得运用一些表达框架,把内容条理地梳理出来。
有什么方法锻炼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
说了这么多,最后再来说一说有哪些方法,可以锻炼到我们的逻辑思维。
这里给出三个建议:
第一,系统学习一点逻辑学的知识;
上面提到的逻辑知识,只是这门学科的冰山一角。
尽管我们平常说话,很难一一对应运用到逻辑学上的所有知识,但掌握一些表达这方面的知识,例如一些与逻辑有关的表达框架,好比是金字塔原理、MECE分析法、SCQA归纳法等结构化表达模型,至少可以让我们思考的时候更加清晰和严谨。
这样当我们把思考结果转化为口头语言时,我们的表达自然就做到有逻辑了。
第二,通过阅读来锻炼总结能力;
平时要养成看书善于总结的习惯。
想一想别人是怎么论述一件事,怎么构建严密的推论,你能从文章中总结归纳出多少个观点等,这些思考,都可以提升你的逻辑思维能力。
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带上”脑子,不要看完就算。思考一下别人的论证有没有道理,是否严谨之类的。
慢慢地,你在表达的时候,也会懂得这样去要求自己了。
第三,多多练习;
思维跟说话虽然有很密切的关系,但就算你的逻辑思维锻炼得再厉害,我们大脑负责调动说话的区域,依然还是“置身事外”。
毕竟思维有思维的锻炼,说话有说话的锻炼,这两者是对应大脑不同的区域的。如果不刻意训练自己逻辑说话的能力,那么你说出来的话,还是很难形成逻辑表达的形式。
所以,不管要学什么,多多练习,经常开口锻炼自己的口才,你的逻辑表达能力才会“蒸蒸日上”,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