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地图亚洲东北部有个狗国,真实存在吗?
明朝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上,亚洲东北角接近白令海峡的地方赫然写着“狗国”两个字。“狗国”两个字并非戏谑或玩笑,当时真的存在这样一个国家。
俄罗斯的楚科奇半岛,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北端。北临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南为白令海,东端为杰日尼奥夫角,隔白令海峡与美国阿拉斯加的威尔士王子角相对。
关于犬字,中文有“丧家之犬”、“看门犬”、“狗急跳墙”、“狼心狗肺”、“人模狗样”等等词汇,总之都不是什么好词。西周和春秋时期,周人把黄土高原上的戎人称为犬戎,因为周人也曾是陇东高原上的居民,被犬戎赶下山,因此深恶痛绝,给对手冠名犬字。
晋朝时期,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威胁很大,曾称鲜卑、乌桓、沃且为狗国,这是一种蔑称。
唐朝中国北方疆域很大,对西伯利亚也有所了解,认为北方极寒之地有一个狗国,但认识和很模糊。唐朝称北方狗国:“狗国人穴居,人身狗首,长毛不衣,手搏猛兽,语为犬嚎。男为狗,食生肉,女为人,食熟物,会汉语。”唐朝视狗国男人为狗,对狗国女人倒是能平等看待,称女人还会汉语。
宋朝时连燕云十六州都不在版图内,对北方并不了解,于是将晋朝狗国范围扩大,鲜卑、乌桓、且沃、玁狁、三韩,都蔑称为狗国。
明朝强盛时,东北部领土范围也很广,那时候黑龙江整条河都在我国境内,库页岛等大片领土都属我国。明朝郑和下西洋,航海业达到顶峰,地图制作同样精良。
明朝对楚科奇半岛的认识,比此前任何朝代都精准。明朝称狗国人:“衣狗皮,食狗肉,坐狗车,养狗如中国人养羊。不种田,善捕鱼。”
明朝称呼狗国人,并不是蔑称,而是因为这些人穿狗衣,吃狗肉,坐狗车。
明朝所述的狗国,便是生活在楚科奇半岛的爱斯基摩人,这个族群生活在亚洲东北部(西伯利亚东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和格陵兰。爱斯基摩人身材不高,宽鼻子,头发又黑又直主要,表现出蒙古人种的种族特征,他们是身材最矮的黄种人。
北极圈附近皑皑白雪,根本找不到树枝和柴禾来随时生火,爱斯基摩人吃生肉也是进化的一种选择。我们知道熟肉里面缺少一些维生素等营养,可以通过蔬菜水果补充,生肉里面则完好保存了这些营养物质,现代人还有不少爱吃半生不熟的牛排,何况没有烟火的爱斯基摩人。
爱斯基摩人不但吃生肉,且养雪橇狗、猎北极熊、住冰块屋,忍受长达数月的黑夜,在寸草不生之地猎捕鲸鱼、追杀海豹。爱斯基摩人强悍、勇敢、坚韧不拔,世代与茫茫冰雪斗争。
现在爱斯基摩人不超过20万,其中仍生活在北极圈内的更少,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在格陵兰岛,约有4万多爱斯基摩人。
爱斯基摩人最早生活在亚洲东北部,后来从白令海峡的海堤上横渡,来到北美洲。相传印第安人也是这样从亚洲来到北美洲的,而且二者可能是在同一时间大迁徙的,相互还有争端。
爱斯基摩这个名称是印度安语,意思是吃生肉的人,爱斯基摩人认为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于是国际社会逐渐将其改名为因纽特人,在爱斯基摩人的语言里,因纽特人意思是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