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厚荣:《音配像纪事》(33)为黄桂秋剧目配像

《音配像纪事》

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1985年由李瑞环同志提出并组织人员在天津试录了7出戏,1994年开始批量录制,并委托已故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先生操办此事。到2002年9月完成一期工程,共将355部戏的录音配了像,二期工程则录制了105 部戏。在此期间,共有70多个单位3万余人次参与了这项功在千秋的盛举。

《音配像纪事》由曾直接参与这项工程的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叶厚荣撰著,共收入文章68篇,其中反映李瑞环同志决策指挥的26篇,记叙音配像重要活动的6篇,抓工作落实的26篇,其他具体工作的10篇,因所记事件多为作者亲历,因而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为黄桂秋剧目配像

黄桂秋(1906—1978),京剧乾旦,祖籍安徽安庆市,生于北京。

  1927年拜陈德霖,经常与马连良、余叔岩、高庆奎、杨小楼等合作演出。当时拿手节目有《春秋配》、《别宫 祭江》等。后来去南方,以《别宫 祭江》获“江南第一旦”称号。
  1941年定居上海。黄桂秋的嗓音甜美,在“陈腔”的基础上强调湖广韵,吐字行腔讲究技巧,不久即以新而不僻、媚而不俗的艺术风格,蜚声江南,被称为“黄派”。

  1963年起,黄桂秋在上海京剧院教戏,1978年病逝。

  黄派弟子很多,有言慧珠、李玉茹、童芷苓、王熙春、曹慧麟、金素雯等。

  音配像一期工程中,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录制黄先生的剧目,这不能说不是缺憾。在二期工程中,李瑞环主席要我们予以弥补。

  我们的音乐编辑王联生同志通过多方寻找,不但找到了黄先生的代表剧目《别宫 祭江》(与李盛泉、黄正勤主演)的录音,而且还找到了黄先生在1954年与金宗久先生演出《女起解》和他在1955年与李盛泉、刘韵芳演出《彩楼配》、《三击掌》、《母女会》的录音,从而为黄先生配像创造了前提条件。

  接下来就是寻找合适的配像演员。我们请迟金声老师征求黄先生之子黄克同志意见。

  黄克同志很感动,专门给迟老师写了一封信,后来迟老师把此信转给了我。黄克先生说:原来曾经想推荐他的侄女黄小秋,“大概是在华盛顿艺校的工作难以脱身,加上近来又身染重疾,终于不能成事。”故黄克同志推荐上海戏校的张敏智女士,说她是黄桂秋先生的关门弟子,“她系学员班出身,1959年后直接得到先父的传授且同台演出,在这一点上较之原学歌唱的小秋还要优越一些,故而予以推荐。”黄克先生对音配像工程为其父配像“万分感念”,同时还随信给我们寄来一张张敏智同志的剧照,供我们参考。

  为了慎重起见,我又征求了上海市文广局艺术总监马博敏同志意见,她亦认为张敏智同志是合适人选。

  在此情况下,我们报请李主席批准。

  从而,二期工程中终于留下了黄桂秋先生这几出戏的配像剧目,丰富了音配像剧目,弥补了缺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