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取穴”法 —— 一探针法的奥妙

导读:今天一起学习中江县人民医院刘华先生的“对应取穴法”,一探针法的奥秘。

痹症、扭挫伤等为临床常见疾病,治疗常难满意,针灸虽有疗效,收效却较缓慢。

笔者在《内经》有关理论基础上,根据临床实践,并参考前人“手足同名经相应配穴”等经验,应用“对应取穴法”于临床,治疗痹症和扭挫伤等疾患,常获满意疗效。

1

病例一:王xx,男,24岁,中江县仓山镇郊人,1979年9月4日门诊。

病员因骑自行车不慎,后脚扭伤,不能步行。

经查:右内踝下缘,足太阴脾经商丘穴处,肿痛拒按,活动受限。

随即按对应取穴原则,针刺左手太阴肺经太渊穴,强刺激,10分钟后出针。病者疼痛很快消失并能步行。

病例二:陈xx,男,32岁,中江县新坪公社社员。

病者因连续插秧四日,致右腕肿痛,活动困难,曾贴伤湿止痛膏,内服止痛药,效果不明显。于1979年5月10日来我院门诊。

检查:右腕明显红肿,手少阳三焦经阳池穴处拒按。

当即针刺左足少阳胆经丘墟穴,强刺激,右腕出现热感,数分钟后疼痛明显减轻,能用力握物。次日复针一次,即告痊愈。

2

为了相互切磋,现就此法谈谈个人体会。不当之处,尚希指正。

“对应取穴法”,主要是从与病侧相对应的健侧部位取穴并针刺之,包括左右对应,上下对应、阴阳经对应、邻经对应等几种情况。

左右对应,系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用针者,从阴引阴,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及《灵枢·宫针》“巨刺”、《素问·缪刺论》“缪刺”之“左取右、右取左”的理论,而采取左右对应取穴。

董氏针灸林君交流平台

针灸 正骨 推拿 按摩 养生培训中心 我们更专注于技术的培养每月开班80到100个班不等医学提升的道路上l卢欣主任陪你同在咨询17710876503
公众号

《针灸大成·标幽赋》所谓“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缪刺者,刺络脉也。右痛而刺左,左痛而刺右,此乃交经缪刺之理也”。与此基本同义。

上下对应及阴阳经对应则是根据《灵枢·终始篇》“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的理论,

以及《黄帝内经太素·三刺篇》“手太阴下接手阳明,手阳明下接足阳明,足阳明下接足太阴,以其上下相接,故手太阴、阳明上有病,宜疗足太阴、阳明,故曰下取之;足太阴、阳明之下有病,宜疗手太阴、阳明,故曰高取之”之注。

邻经对应则据三阴、三阳经脉相通,表里同归一气的原理。术者经临床反复实践验证逐渐形成此“对应取穴法”。

3

“对应取穴法”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一、左右对应

即人体左侧病变,取右侧相应部位之经穴;右侧病变,取左侧相应部位之经穴。

如左腕痛,取右腕相应经穴;反之亦然。躯干部疾病之治疗亦常用此法。

二、上下对应

即上肢病变取与上肢部位相似的下肢经穴或相反。如掌指对掌趾、腕对踝、肘对膝、肩对髋、上臂对大腿之类。

三、上下左右交叉对应

即上二种对应的综合。

如左腕手厥阴心包经大陵处病变,取右脚内踝足厥阴肝经之中封穴等等。

四、阴阳经对应

局部病变较广泛,为加强疗效,可在配合上述几种对应取穴法时,根据经脉循行的表里关系,以相接经脉对应取穴。

如足阳明经病患,取足太阴相对应穴位,能透穴者更可对应透穴。

五、邻经对应

即以针刺或透刺邻经脉的并行穴位。

常与上述几种对应取穴法配合,应用于病变较广的病例,以加强疗效。

4

注意:

一、对应取穴,必须遵循“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的原则,以经为主,以穴为次。

左右对应时,取穴部位应相同。

临床反复观察证明,凡对应好,疗效就高,反之则较差。故对应取穴,强调对应。

二、患部较大,超过一经循行部位时,除阴阳经对应及邻经对应取穴外,也可选与患处敏感点或阿是穴相对应的部位取穴。

三、严重病例对应取穴效果不很满意者,除对应取穴外,患侧亦可选穴,并要求健侧与之对应。

四、常用的对应穴

少商对隐白,太渊应商丘,尺泽阴陵泉,侠白箕门求。

少府对然谷,神门应照海,通里配太溪,阴谷合少海。

劳宫对太冲,大陵应中封,曲泽曲泉并,天泉五里通。

商阳厉兑取,合谷陷谷匹,阳溪配解溪,手足通三里(手三里与足三里相对应)。

少泽取至阴,养老对昆仑,支正承山配,膈俞秩边寻。

阳池丘墟通,中渚临位同,环跳肩髎共,外关绝骨宗。

五、针灸手法

“对应取穴”针剌手法与一般针刺手法相同。

即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先小幅度捻转提插,得气后则施以强刺激,使针感循经传导,约十分钟左右即可出针。

针刺部位及对应部位出现热胀感,效果常较满意。

每日或间日一次。一般2~5次即可,病程长者,可适当增加针刺次数。

5

“对应取穴”的机理: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素问·举痛论》),机体任何部位遭受损害,机体“稳态”,即内外、上下、左右、气血以及阴阳的动态平衡均会失常,可导致病态出现。

若积极治疗,包括通过远处针刺输入信息,经机体自控系统的反馈调节,而使经脉气机通畅,损害消除,机体“稳态”恢复,疾病随之痊愈。

“对应取穴法”综合了左右交叉取穴、上下交叉取穴、同名经脉相应配穴、接经取穴、邻经取穴以及局部取穴等法之长,变单级单路反馈调节为多级多路反馈调节,对于系统的相对稳定,机体“稳态”的恢复,是有意义的。

这也可解释“对应取穴”为什么往往较通过局部机能调整而取效的局部取穴收效更为满意。

目前,“对应取穴法”的临床应用,还非常局限,经验也不多,它能否广泛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尚待进一步探索。

(0)

相关推荐

  • 踝关节扭伤---高建中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最常见的关节扭伤,多见于青少年.当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行走,或下坡.下楼梯,或跑步.跳跃.由高处落地,踝蹠屈位,突然足底向内或向外翻转,即可造成踝关节扭伤. 临床以足内翻位扭伤多见,根据 ...

  • 自我康疗60:解读《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

    自我康疗60:解读<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 所谓忧患意识,就是"防患于未然"的超前意识.防疫防病的安全战略和行动,就体现在"不治已病治未病".定期 ...

  • 肾盂肾炎(膀胱湿热型)取穴法

    临床表现为小便赤热,尿痛尿急,肾区扣痛,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或兼有发执业恶寒,或恶心呕吐,尿液混浊,或腹胀疼痛. 取穴:夹脊,膀胱俞,脾俞,肾俞,胃俞,中极,蠡沟,阴陵泉. 配穴:兼有发热恶的加曲池, ...

  • 肾盂肾炎(脾肾两虚型)取穴法

    临床表现为小便淋沥,涩痛尿急,腰痛绵绵,夜尿频频.舌淡苔少,脉细沉迟.或兼有肢寒畏冷,或腹泻便溏,或五心烦热,或失眠健忘. 主穴:关元,气海,夹脊,膀胱俞,三焦俞,脾俞,肾俞,胃俞,阴陵泉,蠡沟. 配 ...

  • 泌尿系结石(下焦湿热型)取穴法

    泌尿系结石包含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中医归属于石淋,血淋,腰痛,癃闭等范畴,多由热积膀胱,肾气亏虚而致.初起多为实证,经灸不,则每呈虚象或虚实夹杂. 泌尿系结石下焦湿热型在临床上表 ...

  • 泌尿系结石(肾元虚损型)取穴法

    泌尿系结石包含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中医归属于石淋,血淋,腰痛,癃闭等范畴,多由热积膀胱,肾气亏虚而致.初起多为实证,经灸不,则每呈虚象或虚实夹杂. 泌尿系结石肾元虚损型在临床上表 ...

  • 人体保健大穴之一:大椎穴取穴法:正坐低头...

    人体保健大穴之一:大椎穴 取穴法:正坐低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最高突起骨)下凹陷处. 大椎穴是人体的十字路口,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大椎穴的不通,会堵塞七条经络. 大椎穴对后背部脊柱.腰背部疾病,如颈椎 ...

  • 尿潴留,尿失禁(外伤瘀闭型)取穴法

    临床表现为小便点滴而出,时通时塞,舌质青紫,脉象涩滞.或兼有腰和下腹外伤疼痛,腹部或者是做个手术的创伤史.或者兼有尿中带血. 主穴:夹脊穴,膀胱俞,脾俞,中极,关元,次髎 配穴:兼有腰腹部外伤疼痛或者 ...

  • 尿潴留,尿失禁(湿热壅滞型)取穴法

    临床表现为小便短赤,频数疼痛,舌苔黄厚,脉象滑数.或兼有烦渴咽干,或少腹拘急,或大便干燥. 主穴:夹脊穴,膀胱俞,肾俞,脾俞,胃俞,行间,蠡沟. 配穴:兼有烦渴咽干的加阳陵泉,支沟 兼有少腹拘急的加阳 ...

  • 尿潴留,尿失禁(肾气不足型)取穴法

    临床表现为排尿无力,淋沥不止.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兼有面色㿠白,神怯少气,或言语低微,或腰膝无力. 主穴:关元,气海,中极,夹脊,膀胱俞,脾俞,肾俞,胃俞,三阴交,阴陵泉. 配穴:兼有面色㿠白,神怯 ...

  • 乳糜尿(膀胱湿热型)取穴法

    临床表现为尿如用旨膏,浊秽带血,尿痛尿急,甚则尿闭.舌苔黄腻,脉象弦细.兼有恶寒发热,或腰腹疼痛. 主穴:中极,行间,内庭,夹脊,膀胱俞,脾俞,肾俞,胃俞,三阴交,阴陵泉,髀关,气冲,蠡沟. 配穴: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