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戏与看戏
有一期朗读者,出现了赖声川,对于这个名字,我本不熟悉。
在看见这个人之前,家里已经买了一本《赖声川的创意学》,听名字,总感觉像是一本很有噱头的书,于是,带着某些固有的偏见,一直没有打开来看。
节目开头照例有一段与董卿面对面的采访,赖声川提到了一段在国外餐馆打工挣学费的经历,他说每天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顾客,也经常会有挨骂的时候,有一次,他又碰到了一个脾气暴躁的顾客,这时候,他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
“OK,那就让我进到你的心里来看看,你在想什么?”
当然,观察的结果是,这位男顾客今天带了一位漂亮的女士来吃晚餐,他需要彰显一些关于身份的特性。
那么,赖的分析是:“好的,那么我就配合你做足面子。”
后来我把他的书看完了,创意来自对生活的系统性思考,以及持续不断的观察和串联。
我想,赖在这段分享的经历里,已经说尽了关于生活戏剧化的精髓。
把生活戏剧化,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创意。
昨天,看到钱穆先生的《湖上闲思录》,有一篇《无我与不朽》,摘录一段:
“有人说,人生如演剧,这话也有几分真理。剧本是现成的,你只袍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登场,只扮演那剧中的一个角色。扮演角色的人换了,那剧本还是照常上演。当我生来此世,一切穿的吃的住的行的,家庭、国家、社会、艺术爱好,宗教信仰,哲学思维,如一本剧本般,先存在了,我只挑了生旦丑净一个角色参加,待我退场了,换上另一个角色,那剧本依然在表演。”
“所以演剧的人生观,却比较接近无我的人生观。”
人活一生,需要有一种演戏的投入感,角色感。
然而,演到一定的阶段,又需要有一些超脱感,这时候,我们成了看戏的人,坐在看台上,细细品味。
读书的好处就是如此,读好书的益处更是如此,你学会了演戏,也学会了看戏,于是,便可以极认真又及超脱地活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