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如何管理好高血压“危险分子”?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高脂高盐饮食、熬夜静坐等各种不良生活方式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大批高危人群成为高血压的“后备军”,做好这部分人群的健康宣教、干预管理,对于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意义深远。

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是重视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落实三级预防,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做到高血压的早诊、早治、规范化管理,重点是加强公众健康教育,高血压社区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家庭医生应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和挖掘高血压的高危个体,及时给予适宜的干预指导,做好高血压高危人群管理。

1

如何快速甄别高血压高危人群?

具有以下1项及1项以上的危险因素,视为高血压高危人群:

1.血压测量为正常高值:收缩压 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 89mmHg。

2.超重:BMI≥24 和(或)腰围男≥85cm,女≥80crm。

3.高血压家族史:一、二 级亲属。

4.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 且每周饮酒在4次以上。

5.长期膳食高盐。

6. 嗜好吸烟:吸烟是高血压冠心病最显著的危险因素,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心率增快,血压增高。

7.静坐生活方式、熬夜、长期精神紧张等。

2

如何快速全面筛查高血压高危人群?

1.家庭医生在管理高血压慢性病患者时,可对高血压患者的一 、二级亲属或与其有共同生活习惯的人,如高血压患者的配偶、子女,进行测量血压,发现血压高值者,及时纳入高危人群管理。

2.全面落实首诊测血压制度,对日常就诊35岁以上居民全面落实测血压制度,血压在正常高值时应加强健康教育,了解有无高血压家族史,建立健康档案,纳入高危人群管理。

3.各全科团队积极开展健康义诊咨询宣传活动,在社区职工集中体检中筛查出危险因素的人群,在社区公益活动、健康促进活动中以及各种健康调查中可能筛出的高危人群。

3

科学规范管控高血压高危人群

1.高血压高危个体评估: 基本信息,计算 BMI、腰/臀比;各项检查值:其他疾病史;行为状况(饮食、运动、不良嗜好、睡眠等);社会心理状况的评估;高血压知识知晓程度。

2.高危因素的诊断:根据评估内容列出高危个体现存的危险因索,对机体的危害程度、可干预性及本人的性格和工作生活状态分析哪些应优先纳入干预计划。

3.制订干预计划:根据高危因素的诊断制订高危个体干预计划,原则上计划应切实可行、易操作。具体目标制定应细化,计划内容适宜个人实际状况,可操作性强,有易实现的短期目标。这样可在短期内看到成果,激发坚持不懈的信心。

4.评价、反馈:按照计划规定的目标时间定期评价执行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干预计划,以适应实际需要提高干预效果。执行计划期间遇到困难也可随时沟通,实时反馈,调整方案。

5.高血压高危群体干预: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高血压慢性病档案,纳入高血压规范管理,定期随诊。而高危人群遍布各个年龄段,散落分布在生活社区和部分功能社区,或是企事业单位的在职职工,甚至是中小学生,忙于学习和工作,高危知晓率低,没时间到基层卫生机构听取指导建议,不便于个体干预管理。

对于这部分群体,基层卫生机构服务人员与企事业单位的健康管理部门合作,抽取职工年度体检数据,筛选高危人群,与单位协商工间集体培训计划,发放高血压健康教育资料,建议企业单位采纳科学的作息时间,教授工间保健操,对食堂工作人员营养膳食搭配知识进行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对于筛查出的高危人群除个别指导外,可动员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高血压俱乐部活动。

6.加大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宣传力度和范围: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健康教育的优势,全科医生团队经常深入小区开展高血压相关知识义诊宣传、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利用家庭医生工作群、智医助理外呼系统等新媒体手段,广泛宣传高血压相关疾病知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村卫生室、小区宣传栏等醒目且人流量多便于居民驻足观看的地点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宣传有关高血压高危人群识别标准,采用何种健康生活方式可远离高血压等内容的宣传海报。提高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度及高血压高危个体的自我识别能力,以便其自觉采纳健康行为,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战胜高血压,从社区做起!防治高血压,做好高血压三级预防管理。一级预防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防止发病和延缓发病;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35岁以上所有初诊病人常规测量血压;三级预防积极治疗高血压(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并举),控制血压,控制并发症及并发症再发,预防靶器官损害,减缓高血压及并发症造成的功能障碍,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