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目睹士兵劫掠民女做老婆,使母子不敢相认,他一计扭转局面
1355年朱元璋镇守和州时,有一次他外出办公,忽然看见一小孩在路旁啼哭,朱元璋便问他:“你因何事哭泣啊?”“我的父亲被你的部下抓去喂马,母亲被你手下某位兵士抓去做了妻子,如今我有父见不到,有母不能认,如何不伤心呢?”小孩答道。
小孩的话,让朱元璋听后,内心很震动,大家以前都没考虑过民心的重要性,以往起义军在攻破城池后,会纵容士兵劫掠百姓,他们把男丁拉去做徭役,将女性抢去做妻子。如今细细想来,这种做法导致老百姓们妻离子散、流离失所,不知道拆散了多少家庭,长远下去老百姓怎么可能支持、跟随自己打元朝?
朱元璋下定决心要整顿军纪,改变老百姓对他的看法,好重新挽回民心。
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朱元璋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和州并不是朱元璋一个人说了算,当时郭子兴虽让朱元璋“总其军”,但大家都是农民出身,为了推翻元朝统治才聚在一起的,因此平日里大家相处时并没有过分强调尊卑等级,起义军内部向来“诸将不相下”,这就使得朱元璋即使想整改军纪,手下的将领却并不一定会听他的话。
二是当时在和州纵容士兵抓捕民女的人是郭子兴的内弟张天祐,此人与朱元璋和郭子兴的关系都很密切,如果他直接和张天祐翻脸的话,会影响到内部的稳定性。
朱元璋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选择直接公开郭子兴让他总兵和州的命令,他略一思量,定下一奇计。
第二天,朱元璋便以筑城加强城防为由,把将领们喊到了会事厅集合开会。当时的人流行按照地位高低来分配座次,其中右边座位又比左边尊贵,起义军中的将领们进来时都自以为自己地位崇高,便径直朝着右边的座位坐去,朱元璋见此故意后落座找了左边的位置坐。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军事会议靠的是能力,而不是谁坐到了那里,谁的话就更具有说服力。会议上,将领们围绕着一个个难题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朱元璋却干脆利落地拿出了解决办法,一经比较,彼此间的差距立刻就显现了出来。
朱元璋的话听得在座的将领们是“瞠目结舌”,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这一刻他们打心底里对朱元璋是佩服不已。
按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为何你如此优秀呢?”
朱元璋眼见自己的话已经威慑住了众人,他便和将领们讨论分工筑城的事宜,并且他还和大家约定三日内完成。
三日期满,朱元璋便带着手下去巡视各个将领负责的区域,结果令人大失所望,诸多将领竟没一个人完成任务。
不过,这也在朱元璋的预料之内:你们平日里那么欺压老百姓,老百姓怎么可能真心帮你们做事?
朱元璋又将将领们叫到了会事厅开会,这一次,朱元璋直接坐到了主事者的位置上。等到将领们都到齐后,朱元璋拿出了郭子兴的任命文书,对大家说道:“我奉命总管诸位兵马,今筑城都未按期完成,按照规定我本应该用军法处置你们,但我于心不忍,诸位觉得我该如何做是好?”
此时,将领们才反应过来,自己当初答应的可不是什么同级将领给出的建议,而是上司给出的任务安排。其实,如果朱元璋一开始就点明身份强迫他们去做,他们未必会把朱元璋放在心上,只是朱元璋的做法是先用语言折服了他们,让他们在内心深处认同了朱元璋的话后,才主动参与到朱元璋的计划里去的,这样一来大家没有完成任务,将领们便不会有那么强烈的抵触情绪,反倒会下意识觉得是自己辜负了朱元璋的期望。
同一件事,不同的处理方式,产生的连锁反应完全不一样。这就跟管理公司一样,如果是老板直接让员工加班,员工肯定会心有不满,但如果老板先感谢员工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才让公司有了今天的规模,并且许诺提高大家的薪酬待遇时,那时候大家想必也就不会这么反感了。
低情商的人做事,是优先让自己感到快乐。
高情商的人做事,是让大家能跟着快乐。
朱元璋,便是一个高情商的人。
本来延误军机是大罪,朱元璋若是按照规定处理将领们,他们必然要受到重罚,但朱元璋的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将领们纵容手下劫掠百姓财产、抢夺女性的事情,他知道如果单是以处罚的形式去迫使将领们服从,那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所以,朱元璋在处罚将领们时给了他们缓和的空间,没有直接作出处罚。
将领们听懂了朱元璋话里的意思,他们连忙俯首称罪,表示任凭朱元璋处置。铺垫了这么久,时间终于成熟了,这时候朱元璋才摆出了自己真正的意图:“我知道兄弟们从滁州打过来的时候,大家都是单身汉,家里没有妻儿子女。但如果我们攻破了城,就劫掠妇人、女子,这与盗匪有什么差别呢?现在,大家就把自己抓捕的女子都放了吧,让他们与家人团聚。就算大家想娶妻生子,也不能找有婚约或者已为人妇的女子,只有无夫未有婚约的女子你们才能够去提亲。”
这时候,将领们岂敢违背朱元璋的话,他们见朱元璋不再追究自己的问题,第二天便把自己抓来的男男女女都给放出了军营。
一时间,夫妻相认、父女相认、母子相认的场景,遍布和州城。
得民心者得天下,出身于社会底层的朱元璋能够开局一个碗,成长为大明帝国的皇帝,足以见得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