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lib线上展览 | 辛丑牛年·喜迎上元——节庆主题特展
/共/庆/元/宵/
前言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提到元宵节,我们有太多朗朗上口的诗词歌赋,作为一年庆典中最具欢喜意象的节日,正月十五的元宵佳节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
“元宵”又名上元节、元夕节或灯节,最早可溯源至汉武帝对“太一神”的崇拜,以盛大的灯火进行祭祀。唐代已由祭神灯火演变成可供游赏的花灯,夜舞百戏,喧嚣熙攘,盛况空前。宋代元宵节前后会置设“灯市”,悬售各式奇巧灯彩,明代以后更为风行。现代的元宵节盛会,除延续观灯、猜谜及品尝元宵美食等活动,复结合时尚、科技与传统等丰富元素,绽放绮丽缤纷的视觉效果,为灯节妆点出无比欢乐的气氛。
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里与元宵节庆相关的书画丰富,本展共划分“年节年俗”、“花灯迎春”、“岁朝报喜”三个单元,再现古代浓厚的年节欢庆氛围。让读者宛若穿越时空,亲临其境地赏览古代年节欢庆兴味,体验元宵灯市之辉煌盛景。
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年节·年俗
新年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从腊月冬至祭天、腊八节敬佛,到祭灶送神、迎神的仪式;除夕驱疫、祭祖、分岁、守岁;元旦爆竹迎新、拜年贺岁,直到元宵观灯,才算完成整一套年节仪式。这一系列的年俗活动,除了表达对天地神祇及万物的感谢与敬畏,也包含慎终追远与饮水思源的文化传承。藉由古代画家的巧手,新春佳节也以多种角度,呈现各种礼俗与欢庆气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向右滑动→
瑞鹤图 北宋 赵佶 绢本设色
51cm×138.2cm
1112年 辽宁省博物馆藏
《瑞鹤图》作于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整幅作品表现了瑞鹤祥云与皇家宫廷建筑的意境之美,也尽表徽宗寄情于书画,期盼祥瑞之兆能兴国运昌盛。
全幅布局有序,诗发画未尽之意,画作因诗更显圆满。书画合一的构成,让瑞鹤祥云表现期盼兴盛未尽之意,在卷旁题跋再次表达徽宗见瑞鹤而临喜悦之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向右滑动→
岁华纪胜图 大傩 明 吴彬 纸本设色
29.4cm×69.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傩”是除夕打鬼驱疫求吉的仪式,以戴假面装判官、土地之类,驱祟出城外;另有铜鼓驱疫习俗,如桥上一列送祟队伍,其中两人手舞足蹈,装扮成“傩”的奇特面貌,四人抬着“神祇”,桥头两人抬鼓,一人打鼓,一人敲锣引导,描写傩仪时闹烘烘的景象。画中人物外形肖似陶偶,通体结构虽不尽眞实,但细看却处处充满变化。
吴彬,万历(1573-1620)间人。所绘人物,形状奇特,自成一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亿春书瑞·万户春声 清 刘权之
纸本 浅设色 12.8cm×16.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选自《亿春书瑞》册第一开,画过年即景,城垣连绵,房舍林立,远山掩映,烟云无际。河岸边,孩童燃鞭炮戏耍。邻里友人,互道恭喜贺年,大有“千家万户腊月闹,阡陌道路互道吉。”的春节热闹景象。通幅设色淡雅,线条简练,点染随意。
刘权之(1739-1818),乾隆二十五年(1760)翰林,官至大学士,善书、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绘高宗御书范成大照田蚕行 清 陈士俊
纸本 浅设色 112.7cm×28.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照田蚕行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叙写农人于岁末点火照田以占卜来年年景,祈求蚕业丰收的趣俗。而陈士俊在乾隆的授意下绘成此图。
在狭长的画幅中作者画出了乡间晚霭中农人们执长把火炬照田的情景,人物形象生动自然,很好的溶入环境中,是奉勅画的优秀作品之一。
陈士俊,画史无载,应是清廷内供奉画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绘高宗御书范成大祭灶词 清 周鲲
纸本 浅设色 113cm×2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祭灶词》序:“腊月二十四夜祀灶,其说谓灶神翌日朝天,白一岁事。故前期祷之。”也就是祭拜灶神。灶神是家神,年末时向天庭玉皇大帝禀报此家的善恶诸行,掌握着一家的祸福吉凶。因此,在祭拜灶神回天庭时,无不“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希冀“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传统上为避男女之嫌,故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故由男性酹酒烧纸钱祭拜灶神。
画中左下角近景人物最大,屋内灶前双红烛,供猪头等三牲祭品,男子行跪礼,中景庭院焚烧纸钱,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绘御笔范成大分岁词 清 董邦达
纸本 浅设色 112.9cm×28.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分岁词》序:“除夜祭其先竣事,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一年最后的一天叫“除日”,该夜名“除夕”。在除夕,合家围炉夜坐,达旦不眠,称为“守岁”。而,夜中祭祀祖先,长幼聚饮,祝颂而散,则是“分岁”。画中聚焦描绘一户人家,屋内筵席丰盛,长者将酒分与晚辈,屋外孩童放鞭炮玩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岁朝报喜
正月一日是为岁朝,此时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以岁朝命题的吉祥画,描绘茶花、蜡梅、水仙、南天竺和灵芝等新春应景花卉,展现春暖花开、岁首迎新的洋洋喜气。另有描绘以亲朋故旧走春拜年,孩童嬉戏于庭,庆贺新年的新春情景。历代画家作岁朝图,同时也蕴含有元旦开笔,预祝全年皆万事吉利之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岁朝图 传 宋 赵昌 绢本设色
103.8cm×51.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画梅花、山茶、水仙和长春花等新春花卉,色彩明丽,以硃砂、白粉、胭脂、石绿画成,再用石青填底,显得富丽堂皇。构图压缩景深,采层层往上堆栈的方式,坡石和繁密交错的花木布满整个画面,将自然生态转化成图案式的趣味,灿烂缤纷,富装饰性,与《岁朝图》的吉祥命意相侔。
赵昌(10-11世纪间),善画花卉。每于清晨朝露下,对景描摹,故自号写生。本幅虽有“臣昌”二字款,但以笔墨画风论,应是宋以后画家的托名之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传 宋 缂丝 新韶婴戏
82.8cm×74.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缂丝是以简单的平纹木机,采通经断纬织造,将纹样描绘在经面上,依画稿所需调配各式色线,分别装进梭子中,依图案设计来回穿梭于图形的经线之间,周围留下锯齿状的空隙,又称为“刻丝”。
本幅为红地设色织,牡丹文石满布画面,花形繁复硕大。孩童十人,于新春过年时节,戏耍于花间,有着官服,有穿仆役、马夫服饰,扮演官员出巡、差役鸣锣开道的戏码,阵仗威风,既富趣味,又具吉祥意涵。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元日村庆图 明 李士达 纸本设色
33.3cm×53cm 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这个乡村场景展现了典型的元旦活动,大家走街串巷,相互表达新年祝愿。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院子门口有两个男孩在放鞭炮,门前三人正敲锣打鼓欢迎客人。院子内,主人提供热酒来招待客人,客人写新年对联来回应主人,好不热闹的民间过年氛围!
白色的樱花宣布春天的到来,石湖水乡是中国江南地区的特色。李士达出生于苏州,这是明代苏州过新年的方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岁朝村庆图 明 李士达 纸本设色
132.9cm×6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绘水村山郭,松屋柳溪,村中人家,长者访友宴饮,儿童燃放鞭炮,敲锣打鼓,辞旧迎新,欢庆佳节。所画山水、松柏笔墨苍劲滋润;所画人物用笔圆熟,无论老少,身姿各异,神态生动,每个人物形象皆具动感,全无刻板之姿。画面充满岁朝繁忙、喜庆的升平景象。画法严谨,笔法流畅娴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清 沈源、丁观鹏等
绢本设色 305cm×20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帝继承皇位后,许多方面都承袭前朝典制,每遇汉民族历代相承的传统节日,如元旦、上元、清明、七夕、中秋、重阳等,他都要求在皇宫中举行相关的庆祝活动。在众多的节令中,他对新年伊始的第一天,即岁朝(元旦),尤为重视。图绘乾隆皇帝与皇族子弟在庭院内点炮竹,庆贺岁朝的热闹场景。其慈祥的目光,温柔的举止,显现出他身为帝王之外,作为普通家长的一面,令画面充满无限的爱意与温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岁朝图 清 金廷标 绢本设色
82.4cm×5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岁朝欢庆图轴 清 姚文瀚 绢本设色
82.4cm×5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彩灯迎春
观灯、提灯是元宵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富贵人家往往布置大型彩灯,以供亲朋好友观灯行乐;孩童则是提着各式动物造型的花灯,四处炫耀嬉戏。更有高达五、六层的“鳌山”灯专供游人赏玩,设置精巧机关,假山、流水自然,光彩四射,鲜明耀眼。画家也喜以此为题,记录古时元宵灯节的盛况,传达出灯月交辉,迎春纳福的景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竹园婴戏图 南宋 苏汉臣 绢本设色
28cm×2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竹园婴戏图》是一小幅纨扇,但结构复杂精妙,画家利用台栏池沼等高低上下称景。将一百名儿童布满画面,三五成组,相互呼应,远近关系处理得明确而有节奏,丰满而不拥塞,繁复而不杂乱。画面描绘一个小孩左手拿着绳索,右手牵着一头金镀眼睛、银贴齿的狮子。张嘴摆尾的狮子,由两个披着狮皮的小孩扮成。旁边三个孩子正在观看戏耍,组成一幅童子戏狮的舞蹈场面。“狮子舞”是人们熟识喜爱的传统民间舞蹈,有关狮子舞的最早记载见于三国魏人孟康的《汉书·礼乐志》注,注中说:“象人”“若今戏鱼虾狮子者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观灯图 南宋 李嵩 绢本设色
171cm×107.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了宋人在元宵节奏乐赏灯的场景。画面中央有四位女子,身着淡绿、葱白、杏黄、靛蓝各色衣衫,腰系绸带,左侧三人正在奏乐,全神贯注,或弹琵琶、或吹箫,犹如天籁之音,余音袅袅。两名童子一高一矮,被白象灯所吸引,紧跟其后,但又不敢触碰那个“庞然大物”,表现得天真活泼,幼稚可爱;两名男孩手提兔形、瓜形灯,赏灯玩耍,又好像在比谁的灯更漂亮好看。整个画面构图十分协调和谐,浑然一体,色彩搭配恰到好处,景色描绘细致入微,生机盎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请横屏欣赏→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明 佚名
绢本设色 36.7cm×690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485年
“元宵”是岁时节令的重中之重。明代的元宵节,百官放假十日。在正月十五前后,宫中要举行大型的元宵庆典。
在公元1485年的元宵节,朱见深下令要在宫中隆重庆祝。于是,皇宫内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无论是皇宫大臣,还是宫女侍卫人人都穿着喜庆的服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画面中,从早至晚的各种节目,场面均有宪宗在场,其中演出、杂技、魔术、烟花爆竹及整山灯市等场面恢宏。画中,还有在宫内设街市,模仿民间习俗放爆竹、闹花灯、看杂的情景。图中身着便服的朱见深坐在殿前围帐中,侍臣们立于两旁,殿上悬有彩灯,一派繁华。这幅写实性的行乐图,也是一幅明代民俗画的代表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请横屏欣赏→
上元灯彩图 明 佚名 设色绢本
26cm×267.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该画作主要描绘了明朝中晚期的南京地区,元宵节期间的街市景致,从全景内容来看,画家描绘的是一次元宵灯市与古董贸易相结合的集市活动,明朝中叶金陵的富庶安逸,从这幅图卷上可略窥一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目光所及人人人……
当日金陵秦淮一带居人于上元节日欢腾游乐之景,千门万户,狭巷通衢,住号行者,老幼男妇,计以千外;画面上人们逛街赏花灯、看热闹的同时,纷纷走进店铺欣赏字画,评头论足;或在摊位上把玩瓷器等,侃价购买;一个销售乐器的摊主为了招徕顾客,竟然自己弹起了三弦。街市上各式家具品种繁多,所售家具做工精致,有些看似紫檀木所制,还有的家具上则镶嵌着大理石,藉以增强欣赏美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月曼清游图册·正月“寒夜探梅”
清 陈枚 绢本设色
37cm×31.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古代女子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的活动,描绘的正是宫中侍女赏月观梅共度元宵佳节的情景。画面正中,一个仕女手挑彩灯在前引路,五位侍女跟随其后,缓步而来。她们身着华服,衣袂飘飘款款而行,头戴金饰,其中一个女子正掩面而笑。
看,院内的屋檐下悬挂着彩灯,红色、蓝色,鲜艳夺目传递着元宵佳节的喜庆与热闹,庭中有两株怒放的古梅,梅上也悬挂着一盏彩灯,红色的彩灯映着古梅,极为典雅。曲廊中几个女子或坐或立,一边观梅一边赏月,十分雅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升平乐事图册-白象花灯 清 佚名
绢本设色 18.5cm×24.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升平乐事图》共计十二开,描绘宫廷仕女、孩童,于庭院中嬉戏闹元宵,贺新年等欢乐情景。画中提灯有象、鹤、鹿、蝙蝠、鹰、兔,魁星等,样式多元,制作精美,清宫过年奢华景况,表露无遗。
此册描写各样的吉祥涵意图样,如第一开《白象花灯》,象驮插着如意、戟之花瓶,有太平有象、吉祥如意等寓意,是民间过年喜爱的题材。依精丽之画风看来,应为院画家所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正月观灯
清 佚名 绢本设色
188.2cm×102.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组表现雍正皇帝日常生活的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的顺序排列,分别为“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五月竞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十一月参禅”和“腊月赏雪”。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乾隆帝元宵行乐图 清 乾隆 绢本设色 302cm×204.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的是清代乾隆皇帝与皇族子弟们在宫苑内庆贺元宵节的情景。图中乾隆皇帝坐在楼阁上,正安详地目视着皇族子弟们庆贺元宵节。展示出乾隆皇帝与家人间浓浓的亲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高宗御书范成大灯市行图 清 沈源
设色纸本 113cm×29cm
此图以范成大原诗为题,绘元宵灯市之繁、人物之盛、民俗之新,历历在目,宛然可亲可感。整幅线条流畅,人物神情动作均极生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元宵儿戏图 顾洛、奚冈
绢本设色 76.5×99.8cm
1794年
顾洛、奚冈《元宵儿戏图》以生动的笔墨,描写元宵之夜儿童舞灯游戏的欢快场面:侯门宅院的后花园,皓月当空,假山前十余个贵族小孩,身着不同的服装,画面由左向右,前面三孩童手舞花灯开道,中间一童边行边吹喇叭,后面紧跟着扮成骑马官员及护从,地上有三童玩游戏,身边二老妪为之击鼓。
纵览画面人物共有十四人,然众人形象无二重复,尤其是中间吹喇叭的儿童动态十足,官员扮演者神情则矜持凝重,凸显儿童天真活泼之神态,足见作者对人物绘画的观察细微,表现细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清代 王素 闹元宵图 纸本设色
114cm×39cm 1864年
题识:时在同治甲子嘉平月。小梅王素作于冬荣书屋。
钤印:小梅
王素,字小梅,晚号逊之,甘泉(今江苏扬州)人。所作凡人物、花鸟、走兽、虫鱼,无不入妙。道光初与魏小眠、王应祥并驾。篆刻效法汉印,为画名所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八子观灯图 清 闵贞 纸本设色
121cm×71cm 扬州市博物馆藏
此画是清代民间画家闵贞悉心描绘当时元宵灯节情境的一件人物画代表作。该画以传统民俗的观灯为题,画中孩子年龄相仿,充满椎气,他们围着灯盏,或议论或兴奋,或窃窃私语。画面构图极巧,用墨出神入化,只在头部用浓墨写发点睛,衣纹寥寥,而将稚子顽皮之态尽显。表现出孩子们在欢乐节日中兴奋、天真、活泼的神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结语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今宵佳节,祝各位元宵节快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
开放个人用户注册啦!
注册就送20000点数,
赠送96000点数!
48元即可畅游艺术殿堂,提升艺术修养,
古今中外海量高清艺术作品等您来欣赏,
各位看官是不是心动了?
心动不如行动,
往期回顾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好风 ]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