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不需要教企业家做人,学者是最后的底线

文丨张是之
同时,支付宝中也已经无法搜索滴滴出行小程序。
微博下面点赞最高的评论,看的我直想发笑。
「停止使用是最好的办法,代替品那么多。」
这些人啊可真是,说滴滴垄断的是他们,说代替品那么多的也是他们。
而且即便滴滴真的停止使用,怎么想好像对他们也没什么好处啊,不知道他们这股子暗爽的劲到底是来自哪里。
说真的,我很好奇这些人的脑回路到底是怎么想的。
上篇文章《从滴滴被调查看北大金融学教授的水平》写了一点经济学常识,有位读者留言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有必要单独说说。
这位读者的核心观点有两条:
其一,这么简单的经济学常识,难道人家北大教授真不懂吗?
其二,消费者多掏钱就会心疼就会骂人,所以做企业的要照顾到这些人的感情,不能死守经济学教条。
为了说明第二点,他还列举了美国工会、欧洲高福利、微软、谷歌被反垄断打击,然后说这是时代背景,企业不应该和大众较劲。
当然需要承认,他说的大时代背景确实非常不堪,全球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大众和各国政府的双重夹击。
单单做好产品赚到钱远远不够,还要安抚消费者的情绪,让消费者花钱花的开心,说不出啥来。
像滴滴高峰时段涨价这种事,部分消费者不开心,所以要宠着消费者,而不能惯着企业,该敲打就敲打。
但是很明显,这位读者搞错了经济学和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探寻的是什么?是那些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底层规律,这些规律超越时空、国界和族群而成立。
企业管理则是完全另外一个维度,是解决人与人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之间各种矛盾的。
企业管理需要的是经验,而这种经验既没有什么普遍必然性,也未必是经济学能够直接发挥作用的。
站在经济学的角度,这位读者的两条核心观点,其实很容易证伪。
首先,北大教授是人,是人就会犯错,所以北大教授也可能犯错。香帅原文错的明显。
你以为的常识,对很多人来说却未必。
这个问题在很多领域都存在,也不仅仅是经济学的问题。
第二,说消费者多掏钱就会心疼就会骂人,这也明显不符合事实。
这位读者只不过用自己的感受和代入,来臆想别人的感受罢了。
有其他读者留言说,他加价打到车很开心,因为相比于淋雨感冒,这个加价其实很划算。
另外一位读者留言说,原来没有滴滴的时候,一下雨北京出租车就趴窝,很难打到车。
为什么?就是我在上文中说过的,原来的出租车计价是固定的,不允许随便涨价。
下雨出车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天气,不允许涨价的情况下,不出车更保险更安全。
有了滴滴,高峰时段,假如一位着急去见重要客户,签重要合同的人,加价打到车多半是庆幸的而不是骂人。
甚至说,就是一般的上班族,快迟到错过打卡时间要扣考勤费了,这个时候加价打到车,他同样是庆幸而不是埋怨。
所以说,高峰时段的涨价,是更好地满足了需求,是双赢而不是什么宰客。
至于那些花了加价的钱又不开心的人,我只能建议他们去学点经济学常识。
这有助于调理心气,更加平和地看待这个世界。
这个钱是你自己决定出的,你明明是可以拒绝,甚至可以卸载滴滴APP,永不使用,以示抗议的决心。
到最后钱都花出去了,还生自己的气,这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而如果强行规定,不允许在高峰时段涨价,不允许恶劣天气涨价,你可能连这个花钱的机会都没有,当然也就没有不高兴和骂人的机会了。
但因此你却耽误了见客户、耽误了签合同、耽误了打卡,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这个弯一般人都能想得通,但在现如今几乎仇视一切资本和资本家的大环境下,很多人被情绪、感觉和节奏带着,就顾不上什么逻辑了。
的确,全球大环境对企业和企业家都不太友好,但这不是企业家的错。
企业家们应对起来也不会那么死板和僵硬,非要和消费者、和政府硬杠逻辑上的对错。
企业家身段要柔软,能屈能伸恐怕是基本要求。
那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想要生存只能那样。
但这并不等于说,逻辑上那些对企业家不友好的观念、舆论和政策就是对的。
企业家无奈屈从,但大学教授不应该。
尤其是在仅仅是论述问题,并不直接涉及切身利益的时候,说真话应该是基本要求。
大学不是企业,大学教授也不必教企业家怎么做人。
大学要的是求真,逻辑上的求真。
大学如果连逻辑上的求真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那这个世界该退步到什么程度?
所以我说,大学是最后的坚守,逻辑是最后的底线。
还有个读者过来杠:「可惜生活不全是靠经济学运转,还有社会学、心理学、法律等等。」
我只好杠回去,「你没把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加上,差评。」
经济学是科学,是像几何学、物理学一样的底层规律,不是你想不想靠它来运转的问题,而是无论你有没有意识到这些规律,它都在那里发挥作用。
一个人不知道牛顿定律,牛顿定律就不起作用了?显然不是。
秉持这样观点的人,都没有把经济学置于科学的位置,而是放在了施政纲领的位置。
而且长期持有这样观点而不反思的人,有着某种思维上的懒惰。
不愿意深入理解经济学本身的规律,理解不了的时候,就搬出社会学、心理学或者道德法律这些东西来。
在他们那里,经济学解释不了的,换社会学、心理学来解释。
看似能解释一切,却失去了最基本的逻辑坚守,也就与科学渐行渐远,甚至是背道而驰。

2021年7月8日

——————

题图:Nicholas Roerich

上一篇:从滴滴被调查看北大金融学教授的水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