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高手的六经辨证真传(附阴阳辨证16字诀)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六经之理浩渺难穷,非泛涉之所能道。诏以管窥蠡测集注是书,如陟高山耸岫,愈进愈难着脚。方其注完太阳,接注阳明之时,觉神形俱疲,将有畏难自却之意而搁笔倦吟者,凡历旬日矣。

忽夜梦行至荒丘,得一老翁,貌端严而髯修美,肃然起我敬畏,拱而旁立,聆所言论者久之。复以手指其处,命我曰:此桥非尔不能造,愿竟成之而毋负其初。予骇而觉,即语诸妇,妇曰:毋乃喻嘉言先生乎!

《伤寒》一书乃后学之津梁,君能集之,无异造桥,苟始勤终堕,将不能成矣。故或托梦,而致叮咛,君其勉旃。予韪其言之有理也,乃复殚心悉虑,寝食研求,拈出本气,用作主脑,专责六经,千凡要妙疑关,会族肯綮,无不迎刃而解。噫,此中有莫之为而为者,殆果有神助耶。今六经已就帙矣,足以塞吾责而偿所愿也。是为跋。

六经定法

太阳病,头项强痛,腰背骨节疼痛,恶寒发热,此为太阳经证,时有微汗者,为风伤卫,法主桂枝汤,以驱卫分之风,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壮热无汗者,为寒伤营,法主麻黄汤,以发营分之寒,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头身疼痛,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者,为风寒两伤营卫,法主大青龙汤,营卫互治,风寒并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石膏;若非烦躁,石膏不可用,非壮热无汗,麻黄不可用。太阳邪传膀胱,口渴而小便不利,此为太阳腑证,法主五苓散,以去腑邪,猪苓、茯苓、白术、泽泻、肉桂;

按:小便不利,气化不利,病在气分,不可用猪苓血分之药,当以桔梗易之。太阳腑证,有蓄尿、蓄血二端,膀胱有尿,热邪入而搏之,则少腹满,为蓄尿;若无尿,热邪入无所搏,则少腹不满,为蓄热。蓄尿者倍肉桂,蓄热者易滑石。

有为蓄尿过多,膀胱满甚,胀翻出窍,尿不得出,胀异常者,名为癃闭,不可用五苓散,愈从下利,其胀愈加而窍愈塞,尿愈不得出,法宜白蔻宣畅胸膈,砂仁、半夏醒脾开胃,肉桂化气,桔梗升提,生姜升散,如吸壶盖揭起则出之意,使上焦得通,中枢得运,而后膀胱之气方能转运,斯窍自顺,而尿得出。若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者,为膀胱蓄血,详见太阳上篇。

阳明病,前额连眼眶胀痛,鼻筑气而流清,发热不恶寒,此为阳明经证,法主葛根,以解阳明之表,口燥心烦,汗出恶热,渴欲饮冷,此热邪渐入阳明之里,法主白虎汤,以撤其热,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而大便闭者,此热邪已归阳明之腑,法主小承气汤,微荡其热,略开其闭,大黄、枳实、厚朴;加之胃实腹满,微发谵语者,可以调胃承气汤,以荡其实而去其满,大黄、芒硝、甘草;更加舌胎干燥,喷热如火,痞胸腹塞闷,满胸腹膨胀,实胃上按痛,燥便闭干结,坚按之石硬,与夫狂谵无伦者,法主大承气汤,急驱其阳,以救其阴,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少阳,头痛在侧,耳聋喜呕,不欲食,胸胁满,往来寒热,此为少阳经证,法主柴胡汤,以解少阳之表,柴胡、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口苦咽干,目眩,此为少阳腑证,法主黄芩,以泻少阳里热。 太阴,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自利不渴,手足自温,法主理中汤加砂半,人参、白术、甘草、干姜、砂仁、半夏;

若胸膈不开,饮食无味而兼咳嗽者,乃留饮为患,法宜理脾涤饮,黄芪、白术、砂仁、白蔻、半夏、干姜;若由胃而下走肠间,沥沥有声,微痛作泄者,名曰水饮,即于前药内加附桂;

若由胃而上走胸膈,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者,名曰支饮,即于前药内加故纸、益智,更用斩关丸以下痰,自愈;

若由胃而旁流入胁,咳引刺痛者,名曰悬饮,即于前药内加芫花、草果,搜出肋缝之痰则愈,

若由胃而溢出四肢,痹软酸痛者,名曰溢饮,即于前药内加虎骨、威天仙;

在手更加姜黄,在足更加附子;又有着痹、行痹二症,痛在一处者为着痹,流走无定者为行痹;

与溢饮相似而证不同,乃为火旺阴亏,热结经隧,赤热肿痛,手不可近,溢饮不赤不热,法宜清热润燥,人参、竹沥、生地、阿胶、天冬、玉竹,在手加桑枝,在足加桑根;

若身目为黄而小便不利,不恶寒者,为阳黄,法宜茵陈五苓散。

若腹痛厥逆,身重嗜卧而发黄者,为阴黄,法宜茵陈附子汤,人参、白术、茯苓、附子、干姜、茵陈。 少阴,真阳素旺者,外邪传入,则必协火而动,心烦不眠,肌肤熯躁,神气衰减,小便短而咽中干。法主黄连阿胶汤,分解其热,润泽其枯,黄连、黄芩、白芍、阿胶、鸡子黄、黄柏;

真阳素虚者,外邪则必协水而动,阳热变为阴寒,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恶寒,四肢逆冷,腹痛作泄,法主温经散邪,回阳止泄,附子、干姜、黄芪、白术、半夏、砂仁、故纸、益智。

厥阴,有纯阳无阴之证,有纯阴无阳之证,有阴阳错杂之证。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热深厥深,上攻而为喉痹,下攻而便脓血,此纯阳无阴之证也。法主破阳行阴,以通其厥,喉痹者用玉竹、天冬、麦冬、石膏、鸡子白;

便脓血者用生地、阿胶、黄连、鸡子黄。鸡子甘寒润燥,其白象天,轻清上浮,用治上燥;其黄象地,重浊下降而润下燥;四肢厥冷,爪甲青黑,腹痛拘急,下利清谷,呕吐酸苦,冷厥关元,此纯阴无阳之证也。法主驱阴止泄,以回其阳,附子、干姜、砂仁、半夏、黄芪、白术、吴萸、川椒;腹中急痛,吐利厥逆,心中烦热,频索冷饮,饮而即吐,烦渴转增,腹痛加剧,此阴阳错杂证也。

法主寒热互投,以去错杂之邪,附子、干姜、砂仁、半夏、黄芪、白术、吴萸、川椒浓煮,另用黄连浸取轻清之汁,掺和温服。凡病总不外乎六经,以六经之法按而治之,无不立应。

一经见证,即用一经之法;经证腑证兼见,即当表里两解。若太阳阳明两经表证同见,即用桂枝葛根以合解两经之邪;兼少阳更加柴胡;

兼口渴而小便不利,即以三阳表药加入五苓散之中;兼口苦、咽干、目眩,更加黄芩;

兼口燥心烦,渴欲饮冷,当合用白虎汤于其间,并三阳表里而俱解之。

若三阳表证与三阴里寒同见,谓之两感,即当用解表于温经之内;若里重于表者,俱当温里,不可兼表。

无论传经、合病、并病、阴阳两感,治法总不外乎此。病有阴阳之辨,不得其法,无从分认,即如舌胎干黑,芒刺满口,皆有阴阳之分,有为少阴中寒,真阳遭其埋没,不能熏腾津液,而致舌胎干黑,芒刺满口者,法当驱阴救阳,阳回则津回,方用附子、干姜、黄芪、白术、半夏、砂仁、故纸等药,其证必目瞑嗜、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恶寒,此辨阴病十六字;

有为阳明火旺,烁干津液,而舌胎干黑起刺者,法当驱阳救阴,阴回则津回,方宜斟酌于白虎、承气诸法以消息之,其证必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此辨阳病十六字;

凡辨诸证,总不外此阴阳各十六字。

又如厥逆一证,亦有阴阳之分。凡四肢厥者,外见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之证,为阳厥,法主破阳行阴,以通其厥;若外见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恶寒之证,为阴厥,法主驱阴散邪,以回其阳。 又如谵语一证,原有阴阳虚实不同。经言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在阳明为实证,为谵语,乃阳明胃实,燥结不通,阳火亢极,真阴立亡而神明内乱,狂谵无伦,法主大承气汤,急驱其阳,以救其阴;在少阴为虚证,为郑声,乃少阴中寒,魄汗出而下利,气虚阳脱,神魂无主,细语呢喃,错乱颠倒,法当急回其阳,以固其脱,方用附子、炮姜、人参、黄芪、茯苓、故纸、益智等药。

二证阴阳,均以上十六字诀辨之。 又如烦躁一证,阴阳互关,曰阳烦阴躁,又曰烦出于心,躁出于肾,其实不然,烦者未有不躁,躁者未有不烦,烦躁皆同,而证之阴阳不同,有为少阴亡阳,身热多汗而烦躁者,乃肾中真阳随汗而浮越于外,法主附子、炮姜、黄芪、白术、故纸等以回其阳;有为阳明热越,身热多汗而烦躁者,乃胃中津液随热而尽越于外,法主白虎、人参等法,以撤其热,

二证阴阳亦以上十字诀辨之。

又如昏睡一证,在少阴,为阴霾盛而阳不开,法当急回其阳,以御其阴;在阳明,为热盛神昏,法当速撤其热,以退其阳。其证阴阳总以上十六字诀辨之。

且昏睡与不眠,其证不同,而法相同。在阳明张目不眠者,其常也,然又有热盛神昏之证,其人均为口臭气粗,汗出恶热,其法亦均当撤其热;在少阴,但欲寐者,其常也,然又有里阴过盛,隔拒真阳,随汗外越,不得内交于阴,亦不得眠,其人均为头悬身重,少气懒言,其法亦均当回其阳。

咽喉痛者,有火有寒,寒痛不赤不热不肿,不作臭秽,身倦恶寒,略可硬饭,饮水吞津则痛甚,可食硬不可食软;

火痛者,内外俱肿,且赤且热,气粗口臭,身轻恶热,水可多饮,而饭粒糁不能下,可食软不可食硬。

打呃一证,有虚寒,有实火。若胃实闭结,阳火上冲而打呃者,真阴立尽之候也,其证张目不眠,身轻恶热,法宜急下,以救其阴;若脾气虚寒,健运无权,气不调达而打呃者,其气缓,非死证,其证目瞑踡卧,身重恶寒,法宜人参、白术、附子、炮姜、甘草、半夏、丁香、白蔻,温中散逆。

头痛一证六经皆有,不可妄用川芎、藁本、白芷、细辛,故乱瞎撞,法当分经用治。

太阳头痛连后脑,其法分主桂枝、麻黄;

阳明头痛在前额,主葛根;

少阳头痛在两侧,主柴胡;

太阴湿痰塞壅胸膈,如天之阳气蔽塞,地之阴气冒明,头为之痛,症兼腹痛自利,手足自温,法宜黄芪、白术、炮姜、附子、砂仁、半夏;

少阴中寒,阻截真阳不得上达,阴邪僭犯至高之处,则头痛如劈,重不可举,症兼身重懒言,手足厥冷,法宜附子、干姜、黄芪、白术、砂仁、故纸;

厥阴头痛在脑顶,盖阴邪上逆,地气加天,症兼腹痛拘急,四肢厥冷,四肢作冷为逆,冷过肘膝为厥,法宜附子、干姜、半夏、砂仁、黄芪、白术、吴萸、川椒;

若血虚肝燥,风火相煽,上攻头顶,痛不可近,症兼口苦咽干,恶热喜冷,法宜当归、生地、黄连、黄芩、柴胡、龙胆草。 凡遇泄泻,法属太阴,宜主理中。

世医仅知分利,则气化愈伤,脾土日衰,阳神日陷,阳光渐坠,眼渐昏蒙,甚至双目不开,闭久生瘴,而且渐坏,此乃阳气下陷,不能升举,羞光怕日,眼皮欲坠,津液不上腾,目中干涩,紧闭难开,而又谬谓泄动肝火,兼之肾水不足,转与泄火滋水,佐金伐木,谓之泻南补北,益西损东,愈误愈深,不可为也。

法宜黄芪、白术、附子、肉桂,补火殖土,回阳止泄,更加白蔻、砂仁宣畅脾胃,故纸、益智收固肾气,则阳回而津自生,目开而瘴自落。

有等瞳人散大而眼渐昏蒙者,乃为土败火衰,水邪泛滥,法当补火殖土,以御其水,世医皆谓肾水不足,安知水有余而火不足也?如果肾水不足,自必瞳人缩小。缩小者,火土熬干肾水也。法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凡遇留饮,不可以滋其阴,以致阴愈长而阳愈消,脾气愈亏,不能传布水谷之气,所生之血皆为停蓄,上逆而吐,势所必至,故治咳嗽,误兼滋阴而酿吐血者恒多,皆由不悟阴阳消长之理也。

凡遇呕吐,不可发汗,盖气上逆而不下降,更用表药助其升散,其气必脱,法宜黄芪、白术、炮姜、半夏、砂仁、丁香、吴萸、故纸。上吐下泄者,表证虽重,不可发汗,盖为上争下夺,法主理中,急用黄芪、白术、人参、茯苓、半夏、炮姜、砂仁、吴萸。若兼腹痛厥逆,更加附、桂、川椒。

若误用表药,重耗其阳,中气立断,阴阳两脱。 脾约一证,不可发汗。其人素禀阳脏,多火少水,恶热喜冷,三五日一次,大便结燥异常者,名为脾约。

纵有太阳证,壮热无汗,不可发表,缘其平素火旺津亏,营卫枯燥,汗不可得,法宜生地、阿胶、黑脂麻、核桃肉、大黄、枳实,原方用麻仁丸,今改易数味,功较胜。润其里燥,通其大便,结去津回,自汗而解。

设不知此,妄投麻桂,强发其汗,徒令津愈伤而热愈结,汗与大便愈不可得,表里闭固,内火加炽,立竭其阴而死矣。

故治病而不知救人之津液者,真庸士也。 统而言之,凡病外无表证者俱不可发汗,即如当行发汗者,必察其人本气阴阳无亏,方可径用。

若真阳素亏,平日恶寒喜热,惯服辛温,大便溏滑者,宜加附子、炮姜、黄芪、白术,助阳御于表;

若真阴素亏,平日不服辛热,大便常结者,宜当归、生地、阿胶,滋阴助汗;

燥胜者,心烦尿短,身烦躁而神气衰,宜加玉竹、蒌仁、天冬、麦冬,润燥除烦;

火旺者,张目不眠,口臭气粗,宜加石膏、花粉、栀子、连翘,清火退热。

本文来自:舒驰远伤寒集注

(0)

相关推荐

  • 黄元御的脾胃升降汤 调整脾胃升降的临床体会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是脏腑经络之阴阳气血运动的基本过程.如肺之宣降,脾升清,胃降浊,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肝胆之生发疏泄,谐调内外等,都是这一过程的具体体现.升降平常,出入有序,则阴平阳秘 ...

  • 男5 5 慢性支气管炎

    咳嗽 蜜麻黄 袋 苦杏仁 袋 炙甘草 袋 生姜 袋 桂枝 袋 细辛 袋 法半夏 袋 姜半夏 袋 厚朴 袋 茯苓 袋 石菖蒲 袋 款冬花 袋 白术 袋 剂 麻黄 g 蒸附片 g 细辛 g 桂枝 g 干姜 ...

  • 噎膈—气虚阳微证 食...

    噎膈-气虚阳微证 食管癌早.中期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回阳 主方:人参 黄芪 白术 茯苓 生甘草 砂仁 陈皮 生半夏 附子 肉桂 鹿角胶 杜仲 菟丝子 熟地黄 山茱萸 山药 枸杞子 当归 解方:人参. ...

  • (火神派)六经治法-彭重善

    太阳证:以"脉浮.头痛.项强.恶寒为提纲". 太阳伤风:(脉浮缓,头项强痛,恶寒,发热,兼自汗恶风) 桂枝30,白术15,山楂20,炙甘草15,生姜60. 注:汗多怕风的可以加淫羊 ...

  • 女40 脸部神经麻痹

    口苦减轻,睡眠质量欠佳,咽喉异物感 当归 g 桂枝 g 白芍 g 炙甘草 g 生姜片 g 广升麻 g 黄芪 g 砂仁 g 炒酸枣仁 g 茯神 g 剂 桂枝 g 炙甘草 g 生姜片 g 砂仁 g 茯神 ...

  • 【舒驰远《伤寒集注》六经辨证真传、阴阳辨证16字诀】

    六经之理浩渺难穷,非泛涉之所能道.诏以管窥蠡测集注是书,如陟高山耸岫,愈进愈难着脚.方其注完太阳,接注阳明之时,觉神形俱疲,将有畏难自却之意而搁笔倦吟者,凡历旬日矣. 忽夜梦行至荒丘,得一老翁,貌端严 ...

  • 经方高手的六经辨证真传

    至道汇 1月14日 六经之理浩渺难穷,非泛涉之所能道.诏以管窥蠡测集注是书,如陟高山耸岫,愈进愈难着脚.方其注完太阳,接注阳明之时,觉神形俱疲,将有畏难自却之意而搁笔倦吟者,凡历旬日矣. 忽夜梦行至荒 ...

  • 经方高手:六经辨证真传。

    经方高手:六经辨证真传. 六经之理浩渺难穷,非泛涉之所能道.诏以管窥蠡测集注是书,如陟高山耸岫,愈进愈难着脚.方其注完太阳,接注阳明之时,觉神形俱疲,将有畏难自却之意而搁笔倦吟者,凡历旬日矣.忽夜梦行 ...

  • 经方高手:六经辨证真传

    经方高手:六经辨证真传. 艾御享堂 1周前 传承岐黄薪火,关注生命健康 艾御享堂 360docimg_0_ 六经之理浩渺难穷,非泛涉之所能道.诏以管窥蠡测集注是书,如陟高山耸岫,愈进愈难着脚.方其注完 ...

  • 中医辨证百字诀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转自/天下无疾的公众号 辨证,是中医临床中极关键的一环.上连人体的生理.病理和诊断,下接中药.方剂和内科.对于希望学中医的爱好者来说,掌握了辨证的方法 ...

  • 倪海厦才是真正的药神,用经方治愈无数白血病患者(附小儿白血病辨证治疗方)

    写给粉丝的话: 我不是药神里,4万一瓶的正版药吃不起,只能吃5000一瓶的仿制药.但是,不管是哪种药,都只能控制病情,却不能根治,当有一天,没有了这种药,只能等死.白血病是绝症,只能控制,不能治愈,医 ...

  • 两大经方高手讲抓主证之法!(附临床医案)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刘渡舟抓主证 刘渡舟先生说:"<伤寒论>言不虚发,句句皆有实践根据.我们一定要细致地抓好主证,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q ...

  • 经方的运用与阴阳辨证法的关系及重症的临床经验介绍(1)

    倪海厦(苏勉诚协助录音校对) 孙永章(主持人):首先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倪海厦老师.倪老师是一位海内外富有影响力的中医.他直接受教于世代家传的中医周左宇.上海中医名家徐继民两位老中医.倪老师1989年 ...

  • 错了:对阴阳五行的错误认识…………(附:阴阳辨证)

    对阴阳的割裂 阴阳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但是对阴阳的理解,很多存在偏差.一般人对阴阳的概念停留于热属阳,寒属阴,把事物进行对比分类.下面这个图片,就是一般对阴阳的理解.把水理解为阴,火理解为阳.实际上阴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