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曼:殷墟商代族宗庙的发现与研究 2024-06-20 11:27:53 1969~1977年,在殷墟西区发掘了939座殷墓,这批墓葬可根据地域分为8个墓区。各墓区之间有明显的界线,各区的墓向、葬式和陶器组合及铜器上的族徽铭文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在每个墓区内的墓,还呈现出成群分布的特点。发掘者杨锡璋、杨宝成注意到文献记载殷人是有族的组织,又从甲骨文中查找到不少关于族活动的卜辞。他们在发掘报告的结语中指出殷人活着时是聚族而居,合族而动,那么死后也当合族而葬。因而他们推测殷墟西区墓地是一片族墓地,每个墓区可能为宗氏一级组织,而每个墓区中的各个墓群则可能是属于分族。后来,考古工作者又研究了殷墟其他地点的墓葬资料,发现这些地点墓葬分布与西区近似,表明在殷墟范围内族墓地是相当普遍的。以后,考古工作者受到“族墓地”问题的启发联想到,殷人生前是以族为单位进行各种活动,而祭祀祖先应是最重要的礼仪活动。举行祭祀,应有专门的場所。殷王在宗庙(如乙七、乙八、丁一)祭祀先公、先王,各族也当有本族的宗庙作为祭祀自己祖先的場所。一、族宗庙的发现近三十年以来,殷墟已发现了三处被考古工作者推断为“族宗庙”的建筑基址:1.1997年春,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白家坟东进行发掘,清理了殷代墓葬466座、房基35座。在黑河路南段,发掘出一座结构独特、保存较为完整的面积较大建筑基址F34。该基址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7、东西宽约11米,门向朝东。其前中部系一大间,尤如“厅”,“厅”内陆基夯土中埋有18座儿童瓮棺葬。“厅”之左、右、后均为窄长间,互相通连。从基址的位置、规模、结构,以及“前堂”(即“厅”)部位埋有大量祭祀功能的瓮棺看,发掘者推测,它应是宗庙一类建筑。2.1985年春,在妇好墓西南约八、九十米处,发掘了一座长方形的房基F29,该房基东西长12.4、南北宽8.4米,面积约96平方米。房基四边各有柱洞或夯打的柱基一排,东西两边的柱洞或柱基排列较密,南北两排柱洞或柱基分布较稀。在南排柱基之外,还有一排稍小的柱洞与柱基,发掘者推测房基南边有廊庑。房基是挖槽而建,房基面土质纯净,夯打得很结实。夯土厚度65~75厘米。破坏F29北边房基槽的一座殷墓M61,属殷墟文化二期,该墓可能与修建房基的祭祀有关。破坏房基的另四座灰坑,都是殷墟文化四期的。这座房基大概建于殷墟二期,其使用的时间较长,到四期才废弃。在F29南部与F29南边线相连接的有F31(东西长8.2、南北长7.5米),在F31之东约50厘米有F30(南北长8、东西长5.2米)。值得注意的是此二基址只有夯土台基,不见柱洞和柱基,大概是F29南面的活动场地。从F29西南角的灰坑H126的剖面观察,F31稍晚于F29,在F29建成不久,就接着沿其南边线挖基槽建造F31(图一)。 在F29的南面、东南分布着17座小葬坑,其中13座在F29南约5米处,排列较密集,另4座在F29之东13米处。这17座小葬坑,大多坑穴窄小、仅够容身。如一座最大的埋2人的坑(M53),长1.95、宽0.8、深0.15米,一座最小的埋1人的坑(M45),长1.4、宽0.4、深0.35米。均无葬具,填土未经夯打,与殷墟一般长方竖穴墓有显著区别,应属祭祀坑。这批葬坑,除1座埋狗外,其余都是埋人的,埋1人的6座,2人的9座,3人的1座。16座埋人的坑中,9座埋的是儿童,全躯,人架放置较规整,多佩有玉柄形饰或成组简单的饰品。经人骨鉴定儿童的年龄在5~12岁之间,以6、7岁为多。7座坑埋的是砍头成年男性,年龄在22~45岁之间,以22~25岁为多,这些坑内,多数人头与躯体共存,有的头骨上有明显的刀砍痕,躯骨大多放置凌乱。17座葬坑中,南北向坑13座,东西向坑4座,其中有两座南北向坑M51、M52打破东西向坑M53、M54,由此推测,东西向坑早于南北向坑。一座南北向坑M46,被一座第三期灰坑H112打破,从而可知M46的上限早于殷墟三期。从几座葬坑出了玉柄形饰形制看,与妇好墓出的Ⅰ式柄形饰基本相似,又联系到多数祭祀坑在第二期建筑F29的南面,发掘报告整理者认为这批葬坑可能属殷墟二期,大概是为祭祀殷王室成员而杀戮人牲。祭祀活动至少分两次进行。并推测“F29”是第二期修建的祭祀性建筑,大概是甲骨卜辞中所见的“宗”,是又一处殷王室的祭祀場所。关于F29的性质,笔者认为可能是与王有密切血缘关系的某一个子族的宗庙。3.2004年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大司空村东南、豫北纱厂厂区中部偏北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勘探和发掘,发掘面积6400平方米,发现了丰富的遗迹遗物,发掘清理了殷代房基53座。在这五十多座房基中,最受学术界关注的是C区四合院建筑基址群。该建筑群南北70余米,东西近40米,总面积2800余平方米。它包括14座房基,其中两座房基时代较其他房基早,其余12座房基时代较晚,属于同一组建筑群。这12座基址分为东、西两院,东院有基址8座,前后6排东西向建筑,2排南北向建筑,形成前、中、后三进院落;西院有基址4座,东西向与南北向各2座,形成前后两进院落(图二)。这组基址有较完善的排水设置,大多数房基内,发现作奠基的儿童瓮棺葬,共有60多座。 从C区这12座基址所处的层位、其下叠压或打破的灰坑、墓葬的时代、基址内所出的陶器等判断,属于殷墟文化第四期。在东院居中位置的北殿F22,东西长17.5、南北宽7米,其宽度较同组的其它基址要宽。发掘者推测,该基址应有前后回廊,原来的夯土台基应很高。值得注意的是,在F22前后护坡上散落着大量特殊的遗物,如螺蛳摆成的图案,有的似凤,有的像鹰,有的似兽首,还有卜骨、卜甲和高度83厘米的大型陶瓮等,发掘者认为,F22应为C组建筑群的中心基址,有特殊的性质。在东院最北的是F38与F40(虽是两个编号,实为一个基址),其下叠压着4座殷墟四期的墓葬,即F38的南部叠压M303,F40叠压M400与M020,F38西侧垫土层下叠压M225,这几座墓打破了下层夯土基址。四座墓中,M303是一座保存完整、出土遗物很丰富的中型墓葬。该墓出土的青铜礼乐器42件,大多数铜器上有“马危”二字铭文,发掘者认为墓主为“马危”族的首领或高级贵族,进而又推断M303可能与上、下层夯土为同一体的遗迹,C区建筑群的性质可能与“马危”族的族宗庙有关。二、甲骨文中的族宗庙甲骨文的非王卜辞[7]中,有不少关于宗庙的记载,下面将辞义较完整的卜辞列举如下:1. 丙寅夕卜:子又音在宗,隹永?(《花东》234)音,释为歆,祭名。赵诚谓:作为祭名的音,即后代的歆,饗也,如《乙》4708“王音祖丁”2. 癸丑卜:其將妣庚[示]于東官?用。二(《花东》195)將,为祭名。示,即神主。,地名。官,多指住的馆舍,但此辞中的官,应是祭祀場所。3. 壬:盟于室,卜?(《花东》236)盟,祭名。室,亦是祭祀之場所。卜辞有“祖丁室”(《合集》30369)、“大甲室”(《林》2.1.)、“祖戊室”(《京津》4345),可知室为宗廟的一部分。“《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是室为庙中之一部分,处于两夹之中间”4. 甲申余卜:子不、商又言(歆)多亞?(《合集》21631)5. 癸亥貞:乍(作)多亞?(《合集》21705)“子不、商”即“子不、子商”,人名。亞,是宗庙的一种名称,王卜辞中有“其禦于父甲亞”(《合集》30297),指禦祭于父甲的廟室。多亞,指多位祖先的庙室。6. 己卯卜:午(禦)于多亞?(《合集》22305)7. 戊戌卜:歲父戊,用牛于官?(《合集》22045)8. 戊午卜:兄(祝)亞,用十?(《合集》22130)祝亞,朿(刺)彘?刺亞?祝亞,指祷告于宗庙。刺亞之“刺”,为用牲法,指于宗庙刺杀祭祀的牺牲。9. 帝(褅)乇(磔)尞(燎)門?(《合集》22246)于省吾谓:“帝即褅祭。乇谓磔牲。燎門是说举行褅祭时燔燎割裂之牲体于宗庙之门。”10.丁亥:犬户?(《乙》4810)黄天树说:“‘犬户’,户相当于王卜辞《屯南》3185‘于宗户尋王羌’之‘宗户’,‘当指宗室祖庙的门’(《综述》478)。”11.戊午:不祀,示咎?该辞意谓,不举行祭祀,神主会加罪于我吗?表明该家族有自己的宗庙。以上第1~3辞属花东子卜辞,4、5辞属子组卜辞,6、7辞属午组卜辞,8、9辞属非王无名组卜辞(有学者称之为妇女卜辞),10辞属非王圆体类卜辞,11辞属非王劣体类卜辞。这六种卜辞基本上包括了武丁时非王卜辞的类别。以上列举的卜辞反映出殷人各宗族都有自己的宗庙,并在宗庙内举行祭祀活动。既然殷人各宗族都有自己的宗庙,那么在殷墟商代遗址中它应与族墓地一样有较多的发现。但为什么至今考古工作者能推断为“族宗庙”的遗存数量较少?笔者认为原因有三:其一,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殷墟考古工作的重点是配合当地的基本建设,大多偏重于墓葬的发掘,对建筑基址发掘得少;其二,建筑基址离现今地表较近,比墓葬更容易遭到破坏,故保存下来较为完整的基址不大多;其三,考古工作者对已发掘的建筑基址研究得不够充分。我们相信“族宗庙”遗存在殷墟还会有新的发现。三、族宗庙遗存探析上文提到,被考古工作者推断为族宗庙遗存的只三处,而在考古报告中较详细地发表资料的只有小屯F29及大司空村C区建筑群,下面对此二处遗存作些分析。1. 小屯西北地F29。发掘报告编写者认为F29南面的十多座祭祀坑是殷王室的又一处祭祀场地,那么F29就应是殷王室的宗庙。笔者认为,这种见解有一定道理,但认真推敲又感到仍有可商榷之处:(1)王的宗庙(如乙七、乙八、丁一)在小屯东北地离洹河较近的优越地段,而F29位于小屯西北地,离王的宫殿、宗庙区尚有一段距离。(2)乙七基址面积约一千一百多平方米,乙八基址一千二百多平方米,丁一基址占地面积约五百五十平方米,F29的面积才九十六平方米,其规模远逊于王的宗庙。(3)乙七、丁一基址南面(或东南)的祭祀坑所埋的人牲较多,且绝大多数为砍头的青壮年。如乙七南的北组葬坑共埋198人,一坑最多为9人,中组葬坑共埋372人,一坑最多埋13人,北组葬坑还有5座车坑,少数葬坑内还有铜器、陶器,反映出祭祀场面较大,所用的祭品相当丰富。F29南面(或东南)的祭祀坑,共埋人牲27人,埋人最多的1坑才3人,多为每坑一、二人,大多数人牲为儿童,葬坑中遗物很少。从以上三点看,F29不是王(或王族)的宗庙,可能是族的宗庙。上文提到非王卜辞中有子组、午组、圆体类、劣体类卜辞,这四类卜辞都与大量的宾组卜辞(王卜辞)共出于小屯北的H127坑中。这一现象表明,这四类非王卜辞的占卜机关与王的占卜机关有密切联系,可能其地点就在小屯。若此推论可以成立的话,还可进一步推测,以上这几类非王卜辞的主人“子”(即占卜主体)及其家族成员亦在小屯或小屯附近居住。据考古所安阳队的资料,在宫殿区范围内,在小屯西、西北、西南、东南、花园庄等地都曾发现过大大小小的夯土建筑基址,其中有些大概是与王有密切关系的子族的居址,那么F29很可能就是某一子族的宗庙。2.大司空村C区建筑群上文提到2004年大司空村遗址的发掘者认为C区建筑群可能与马危族的族宗庙有关。这一说法的依据是C区建筑群规模宏大,夯土层中夹叠着大量的瓮棺葬和规模较大的四座同期墓葬,它们可能是同一体的遗迹,其中一座墓(M303)的墓主据墓中的铭文判断为“马危”族的首领。笔者认为,C区建筑群虽然与M303等四墓同属殷墟四期,但彼此在时间上还有一定差距,即下层夯土稍早,M303等四墓陆续打破它,随后C区建筑群F38与F40又叠压在墓葬之上。所以说C区建筑群与M303等几座墓为同一体的遗迹不大科学。但M303、M400等几座墓的方向与C区建筑群基本一致,特别是F38西排南段的三个础石,正好位于M303西边线的旁侧,笔者认为这一现象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建造C区建筑群的人们有意的安排。由此表明,C区建筑基址确与M303等墓有着密切的关系。C区建筑群包括12座基址,占地26000平方米,其面积超过商王的乙七、乙八宗庙基址,不大可能整个建筑群都是族宗庙。从该建筑群内出土了不少日常所用的陶器,表明不少基址原来是住人的,可能是族的首脑及其家庭成员的住所,而其中的F22,位置居中,夯土台基较高,房基较宽大,其护坡上有螺蛳摆成的图案,还有卜骨卜甲等,相当特殊,可能该基址(或包括F19、F24、F34等组成的四合院)是马危族的族宗庙。 (作者:刘一曼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考古与文物》2019年第6期 此处省略注释,完整版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赞 (0) 相关推荐 殷墟博物苑:安阳市 安阳市西北25公里的小屯村一带,古名"北蒙",亦称"殷".公元前14世纪,商朝第十代国王盘庚,从山东"奄"(今曲阜附近)迁都到"殷 ...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用一首暴露年龄的歌来开始对那个尘封三千年王朝的探索. 按备受争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说法,公元前1600年,汤的商族取代了夏,成为中国第二个广域王权的朝代.早期的商统治者因为黄河泛滥和上层争斗而经常搬迁统 ... 闲话殷墟 殷墟,原称"北蒙" ,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 殷墟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 ... 殷墟 · 被尘封的宫殿 继续用永远年轻的谭校长为当年那部<封神演义>的配曲开始发现探索. 按备受争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说法,公元前1600年,汤的商族取代了夏,成为中国第二个广域王权的朝代.早期的商统治者因为黄河泛 ... 岳占伟:从考古材料看殷墟第四期的文化面貌 中国考古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小时前 摘要:本文依据殷墟的考古材料,从殷墟各个时期的墓葬(人口)数量.居址的数量与规模.青铜器铸造业.都邑规模等四个方面综合考察了殷墟第四期的文化面貌,不仅看不出殷墟 ... 马车在商代战争中的作用不大丨刘一曼 "车"字与殷墟出土的车 殷墟已陆续发现近百座车马坑,从中清理出二三十辆比较完整的马车,还清理出多条车辙.将考古发现有关车的遗迹和甲骨文金文车字的形体相对照,能使我们加深对商代车子结 ... 专家整理殷墟的甲骨文时,发现没记录三皇五帝,反而出现了“夋”和“契” 千百年来,我们的国家所会引以为傲的就是我们的文明,不管是哪个朝代的文明,对于我国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对于我国的发展是很用处的,而人民也将他们当作是最宝贵的东西,不过终究还是会有人质疑我们中华文明, ... 丰润商代遗址古石城发现绳纹砖和明代古石碑 照片:王亭贯 古石城,位于丰润县泉河头镇朝月山,上有兴禅寺.据清康熙版丰润县志记载,古石城在县北二十里,形状像个石鼓. 1989年2月调查考古发现,北紧临还乡河道最高处海拔76米朝月山南北长约800米 ... 殷墟妇好墓,发现一个玉雕阴阳人,它真的与“导引术”有关系吗 考古专家发掘出来的文物,除了进入博物馆陈列柜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有时候,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人的行为.在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一个玉雕人,它似乎与"导引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 城与玉——石峁文化玉器的发现与研究 城与玉——石峁文化玉器的发现与研究 彭明浩:中国石窟寺窟前建筑的发现与研究 <中国文化遗产>2018年第5期 中国石窟寺窟前建筑的发现与研究 彭明浩 摘要:中国石窟寺窟前建筑可分为窟面雕凿的石质仿木构和窟前接连的木构窟檐殿阁两大类,前者的研究较为系统,后者近年也逐 ... 张荣蓉 秦大树:琉球王国时期中国瓷器的发现与研究述论 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摘要:本文对琉球出土中国陶瓷的考古工作与发现情况,以及琉球本土学者和日本学者对相关问题所做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涉及到对出土陶瓷的分类与分期研究.产地研究,以及对琉球发现的元 ... 殷墟妇好墓出土玉琮研究!原来有这么多学问 我们现在对玉琮这一器物形制的认识,主要是依据清末吴大澂在其<古玉图考>中将收集的实物资料对照<考工记·玉人><说文>等文献记载的玉琮形制所做的考证:而将玉琮作为&q ... 重大发现:研究揭示维生素A与糖尿病的关系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不清楚维生素A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但是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维生素A可以改善胰岛素产生β-细胞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