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史话廿:举3国之力,攻打2座城邑,其背后还隐藏着很多真相
前三次的文章,不管是“史话”,还是“番外篇”。“闲叙”一直带着大家逗留在鲁国,陪您看了看鲁桓公所遇到的喜事、战事、受朝事,算是把这两年间(即周桓王十四至十五年)鲁国国内发生的故事基本讲完了。那今天,咱们就要离开这里,并赶往郑国一趟,去看一场差点儿被忽略的战事。因为,鲁国的史官们在写鲁桓公七年(即周桓王十五年)的历史时,只记载了春、夏两季。而这场看似不太激烈,实则非常值得回味的战事,刚好发生在该年的秋季。若不是《左传》再次帮忙进行补充,咱们就真的跟它错过了。所以,咱们话不多说,快去看看左先生怎么写的吧。
据《左传》所记,发生于鲁桓公七年秋季的这场战争,是郑、齐、卫三国对盟、向两地进行的一次讨伐。之所以三个国家会联手,是由于盟、向两地对郑国背信弃义,惹得郑庄公恼羞成怒,才邀请两位国君派兵来一起教训他们的。那盟、向到底是谁?他们是如何背信弃义的?他们的结局如何?这场战事值得回味的地方又是什么呢?“闲叙”这就给各位一一道来。
盟、向两邑的背信弃义,惹恼了郑庄公
1、盟、向不仅不是两个国家,他们的属性更是特殊
乍看盟、向这两个名字,很像是两个诸侯国,并且他们还对郑国做出过背信弃义的举动,显然应该是与郑国有过盟约的两个邦国无疑了。但我要告诉各位的是,这两个特别像诸侯国名的名字,指的并不是两个国家,而是郑国自己的两块属地(或者可以说是两座城邑)。
只不过,盟、向两地除了归属于郑国之外,还有个更加特殊的属性。各位请先回忆一下咱们之前讲过的内容,鄙人在“郑国史话十四”中曾提到过郑庄公与周桓王做了笔大买卖。当时,天子拿出了距王都较远的12处土地,换得了庄公手中4处邻近雒邑的土地。虽然看上去是王室吃了亏,但毕竟这次买卖得到了双方的认可,所以还算是互惠互利的。而在郑庄公刚刚得到的这12处土地中,刚好有盟邑、也有向邑。也就是说这两座城才刚变更过所有权,如此特殊的属性让他们的背叛变得不再突兀。
周、郑交换的12处土地中包含盟、向两邑
2、从史书的记载来看,盟、向两邑的背叛并不简单
上一条内容,咱们简单介绍了盟、向这两块土地,让大家了解了他们的特殊属性。正因为两邑归入郑国版图的时间并不长,在那里会发生反叛也属正常现象。按说遇到了这样的情况,郑庄公只需派遣部队过去镇压一下就好了,完全没有必要邀请什么外援。但从《左传》对盟、向两邑背弃郑国的描述来看的话,他们的反叛并没有那么简单。
各位请看书中的这条记载:“(鲁桓公七年)夏,盟、向求成于郑,既而背之”。其中,“求成”一词就是求和的意思,说明两邑肯定不是第一次背叛郑国了。并且,之前的反叛行为,已经让盟邑、向邑遭到了郑国的讨伐,所以他们才要跟郑庄公求和,以获得自保。可当庄公原谅了他们以后不久(句中“既而”一词证明了这次反叛距他们被原谅的时间点并不远),两座城邑又反叛了。
您说说看,这样两个弹丸之地,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再次背信弃义,怎能不让郑庄公恼怒呢?精明的姬寤生又怎么会不怀疑其背后有帮手在给他们撑腰呢?因此,庄公这一回下定了决心,要彻底剿灭两块土地上的反叛势力。并且,为了确保平叛的胜利,也防止盟、向两邑的后台跑来添乱,庄公这才邀请了齐、卫两国共同参与平叛行动。
担心盟、向有后台,郑庄公也要寻找帮手
3、盟、向两邑的结局,道出了他们的后台到底是谁
既然郑庄公下定了清剿的决心,又有齐、卫两家的帮助,那以盟、向两邑的兵力是很难去对抗三国大军的。因此,他们夏季才刚宣称要再次背信弃义,秋季就被郑国联军给灭掉了。于是,两块土地上的人民为了活命,只能选择逃往他处。也正在这个时候,天子好巧不巧地出现了。
据《左传》所记,盟邑、向邑的反叛刚一被平定,桓王就主动出面,将两城的百姓迁到郏地保护了起来。试问,如果盟、向两邑的反叛只是郑国内部事务的话,天子有必要干预吗?如果没有“老东家”给两邑撑腰的话,他们敢说背叛就背叛吗?如果叛军不是有桓王这个后台的话,庄公怎会如此小心地请来外援呢?所以,从反叛者的最终结局来看,天子一定参与了此事,目的就是要让郑庄公的日子不好过。反正正面战场上,王师已经拿郑国没有办法了,那就只能在背后搞事情喽。
《左传》中天子迁两地之民于郏的记载
甚至,在下认为,早在周郑之间发生战争以前,桓王就已经唆使盟、向两邑背叛郑国来策应王师的行动。只可惜,天子联军最终战败了,让两座城邑变为了孤军,他们这才赶紧向郑庄公“求成”去了。等到桓王新的指示下达,两邑又感到有了靠山,便再次背信弃义了。至于为什么是盟、向两地发生叛乱,而不是当初交换的12处土地都起来闹事。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两座城邑距离雒邑最近,以王室当时的实力来看,天子所能影响的范围也就这么大了。
4、郑庄公平定盟向之乱的战事背后,有这三点值得咱们去回味
其一,“周郑大战”才刚过了不到两年,桓王就着急唆使两邑进行反叛,是朝廷要再次伐郑的信号吗?予以为这不是双方又要开战的信号,但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即郑庄公的控制显出了漏洞。
或许您要问为什么庄公的控制会出现漏洞呢?一方面是大战刚刚结束,郑国一边要修复各地城防,一边又要恢复生产,还要派兵去支援齐国,如此繁多的事务势必会让庄公有些捉襟见肘。另一方面,我认为跟郑庄公的身体也有关系,毕竟此时的姬寤生已到垂暮之年。并且,就在四年之后,他老人家便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想必这个时候的庄公已经没有精力把事情做得面面俱到了,这才会让对手钻了一些空子。
为郑国霸业操劳了一生的郑庄公
其二,从这次郑国邀请的援军来看,曾经的“铁三角”组合已经不复存在了。大家可以回顾一下之前的一些战事,郑、鲁、齐三国经常会统一行动,并且只要他们三国联合起来,几乎是战无不胜。可这一次齐国依然在组合里,甚至还带来了自己的大女婿卫国,但鲁国却从组合中消失了。想必是姬忽援齐时与鲁人结下的仇恨,已经转达给了郑庄公,让两国关系降至了冰点。
其三,原本周王室想要惩处一个诸侯国,只需降下责罚或者进行征讨即可。但现在的天子周桓王,既无法问责于郑国,又不敢出兵去讨伐,只会背后搞些小动作,说明朝廷的实力和地位再次下降了。另外,“周郑大战”之时,卫国乃是天子联军的一员,而齐国也忌惮朝廷,不敢派兵去支援郑国。可这个时候,两个国家都能猜到盟、向两邑的后台是天子,却仍然敢于参加战事,更加印证了周天子已经越来越不被众人放在眼里了。
越来越不被众人重视的周桓王
好了,这就是《春秋》缺省的,又被左先生补充上了的,爆发于周桓王十五年秋季的一场战事。看似这场战事仅发生在郑国国内,又是很普通的平叛之战,但其背后的诸多真相才是咱们最该认真挖掘的内容。并且,“闲叙”目前提出来的这几点只是在抛砖引玉,希望有真知灼见的朋友可以踊跃留言,说出您所理解的郑伐盟向之战。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伐盟向、春秋缺省、左传补充、盟向叛郑、三国清剿、盟向介绍、邀援原因、叛军后台、郑庄显漏洞、铁三角崩坏、王室地位再降。
关键词云图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