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嫦娥五号去月球旅行的稻种收获了,稻粒长一厘米,有白色有褐色

可能不少朋友还记得去年底我国嫦娥五号前往月球表面进行月壤取样的时候,顺便携带了一些植物种子前往月球轨道旅游了一圈,目的是让它经受宇宙射线的照射,改良水稻品种的基因,这些植物种子中就有着40克的水稻种子。在去年12月17日返回后不久,这些水稻种子就被种到了位于广东省的华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中,如今7个多月时间过去,这些水稻已喜获丰收!

在试验基地的农田里,这种编号为15-1号的水稻采用单穴单株的种植方法,主要是想保证成活率以及供应充足的养分,成熟的水稻已经长到了一米多高,一共有2000株左右,沉甸甸的稻穗垂向地面,每一粒都很珍贵,从稻穗上来看,每粒稻种都有1厘米长,看上去很大很饱满,剥开之后的稻粒呈白色或褐色,工作人员将水稻收割之后,收获了3大袋稻种,除了小部分会被检测和实验之外,绝大部分将会继续种植收获稻种。

这个收获如何呢?从产量上看是不低的,2000株水稻收获了三大袋稻种,亩产超1000公斤应该是很轻松的。

那么太空育种的水稻与普通水稻有什么不一样吗?表面上其实看不出区别,但是从育种方面来说,差别就很大了。太空育种是利用宇宙高能辐射、微重力、交变磁场、高真空等空间环境条件对植物种子进行诱变,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可引发种子基因变异的频率相对较高,可达地面育种的10倍左右,类型也更丰富、有益变异更多,因此太空育种是一种高效的育种路线,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很好的补益作用。

如果是同一种水稻,一部分经过了太空育种,另一部分没有经过太空育种的话,那么两者的基因基本上还是一样的,只是太空育种的水稻基因方面可能会发生诱导突变,性状方面或会发生变化,但并不会改变其基因序列,通过已有的经验来看太空育种后的植物具有更高品质,比如水稻具有高抗倒伏性,抗病性,抗虫害,产量提升,口感变好等,由于它没有外来基因的导入,所以太空育种的植物不属于转基因作物。

我国已经经过太空育种的水稻品种有“华航57号”,具有高抗稻瘟病、高抗白叶枯病的特性,而且口感很好,米质国标优质一级;还有“野香优航1573”,是一种优质香米,高产还抗倒伏,都已经得到大面积播种。

这次跟随嫦娥五号前往月球,奔跑了上百万公里,经受了23天的宇宙射线照射的水稻,也将成为一种新的水稻品种,是不是会被叫做“月亮稻”或者“嫦娥稻”呢?不过已有媒体将其称作“中国天稻”。至于它的特性,诱导突变的基因改良作用,也很可能让它具备上述的优良品质,口感也很可能会变得更好哦。预估再过一两个月,这次收获的水稻种子将再次育秧,之后移植到试验田中等待再次收获,如此两三年后,该水稻将会成为我国又一著名太空稻种了。

而跟随嫦娥五号探测器跑到月球旅游一圈的植物种子除了这种水稻之外,还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的紫花苜蓿和燕麦种子,以及华南农业大学与多家农业科研院所精心遴选的水稻、甜玉米、南药、微生物等31份生物材料,它们也都将进入收获继续育种阶段。

参考资料:

人民网7月8日文章《稻穗金灿灿!跟随嫦娥五号环月旅行的“中国天稻”收割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