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王步瓷板画
王步在瓷画界的热度,甚至超过了珠山八友。王步的作品仿者无数,引来众多模仿,赝品也层出不穷。
王步质朴敦厚,欣赏他的作品,好似饮过佳酒,味很“醇厚”,究其因在于淳朴的品性。首先一点是,“淳”渗透到取材选题方面。他的青花题材多数是富有田园风味、乡土气息的,如白菜,萝卜、芋头、鲇鱼、八哥等。他表现神州大地春意盎然的景象,不醉心于姹紫嫣红的烂漫春 色,而是画《杨柳飞燕图》,赞颂红梅俏不争春铁骨冰心的情操,有《梅雪迎春圈》,还有香远益清的《荷塘幽趣图》等等,这些题材充分体现了作者朴厚的品质,乐观的情绪。其次,在创作之情萌动的时候,王步真淳的思想感情注到笔端,赋形而为画,寄言而为诗。如果说他内心淳朴之情寓托于画中还有些扑朔迷离的话,那柬他的题画诗则是“显”而“附外”的了。他的诗语言朴素,韵律流畅,题《鱼乐图》云; “恩波更比春波暖,鱼水中涵无限情。”比兴自然,感情真挚,抒发了一个在旧社会生活潦倒的民间艺人得到党和袒国关怀的赤子之情;题《欲翔》云:“卓立高峰观宇宙,鹏程万里欲飞时”。寄托自己重操青花笔,创作力旺盛时勃发的豪情壮志。其三,色彩有淳朴的风韵。当然青花瓷本身具有幽靓,典雅的特色,王步善于在特定的构思中,发挥青花色彩给人以静谧,安定的心理作用,他不追慕画面的热闹、华丽和浓艳,一些与釉上,色釉、釉里红结合装饰的作品也是如此。如萝卜瓶《寿桃》、圆盘《杂果图》等,就是高 贵华艳的牡丹,(与刘雨岑先生合作的爆竹瓶《牡丹》)他还是着力于表现雍容尔雅的体态而绝无妖冶的媚姿。
王步在青花人物画创作上,一向提倡生活的不断积累,技巧的刻苦锤炼,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胸有丘壑,成竹在胸,进而臻于“神興物游”之境,他曾对古今历代名画家的作品多有摩擦和深究,遍临唐宋元名迹,对西画之造型能力,亦颇用功,复于景德镇大家名匠的熏陶和传授下,涉猎益广,这为他青花人物画承负《红楼梦》书的绘制,打下了雄厚而扎实的基础,于是才能食古而化,跳出古人窠臼。
晚年的王步十分讲究青料与瓷釉的色泽,他所使用的青料多由自己配制,一般来说,青中微带蓝黑,给人以庄重、浑厚、宁静之感。他的青花瓷忌用纯百釉,而常用一种白里泛青光亮度较弱的釉子,他认为这种釉比纯白釉和古代的重石灰釉含蓄,与青花结合有温厚的效果而无浮滑之感。除此之外,他选用与青花相斗的釉下彩料时,也不用铬绿、锰红,而喜欢选用釉里红与龙泉青釉及淡紫金釉。由于使用这些材料绘制,他的作品常常获得浑厚的艺术效果。
王步(1898~1968年),江西丰城长湖竹溪人。字仁元,号竹溪,晚年作品常署陶青老人款,斋名“愿闻吾过之斋”。他1907年到景德镇学艺,1968年病逝,毕生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达62年,制作釉下、釉上、堆雕、刻花瓷器数以万计,尤精于青花。其青花作品从浓到淡一次染成,不见细碎笔迹,可谓前 无 古 人,当时在景德镇被尊称为“青花大王”。
王步自号竹溪先生,是不是与北宋的廉溪先生(周敦颐)有一种心灵相通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他把《爱莲说》的真谛和诗情完全融到他的画里了。
王步在青花艺术实践中,大胆革新,创造了“淌水法”,把青花水色的表现力又提高了一步。在坯体上要分出大面积色料平整且淡浓有韵的色面,鸡头笔恐难办到。他采用以勺舀水倒入坯上后,按胸中画意,随手转动坯体,让料水自然地淌到物象的适当部位的方法,然后,依据料水流动的势向而因势利导.进行艺术构思上的勾线处理,往往获得意外而美妙的艺术效果。如他作品中的大块荷叶或葡萄叶等,常运用这种高难的淌水方法,使作品具有水墨画中之泼墨韵味。这种方法的水色效果尤好。但要求高,难度大,不易掌握,一般画工办不到。王步凭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巧以及深厚的艺术素养,故能“得之心,应之乎,心手相迎,则无不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