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着不扔是为啥?爱囤积的老人,来场痛快的“断舍离”吧!

你收拾半天,准备扔掉,

一转身却发现,

家里老人又把它好好放了起来。

于是,在过年期间,

一场囤积与断舍离的“争夺战”

就此展开……

爱囤积是问题吗?

储藏物品是人类的一种普遍行为。适当的储藏是有益的,但过度储藏,或过分收集无用、没有价值的东西而无法丢弃,则是一种病理性的行为,就是心理学家们所称的囤积症。

囤积症患者对物品有着旁人难以理解的感情和超乎寻常的追求行为。轻则舍不得扔掉用过的老物件、旧东西,或经常购买非必要的物品,以至于家中的东西越积越多;严重者到外面捡垃圾带到家中,导致家中垃圾成山,生活空间严重被侵占。囤积症患者居住的地方往往堆满了物品,杂乱无章,以至于家中走动困难,门口被堵住,出入也成为问题。物品的堆积常常影响正常生活和家庭关系,引发家庭、邻里冲突,还会产生环境卫生问题,带来安全隐患。

老人为何爱囤积?

在我们因为舍离与囤积的问题和老人争执不休的时候,更应该了解一下他们究竟为何爱囤积。通常情况下,老年人囤积行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老年人常见的恋旧心理。 在一些老年人眼中,生活是由各种各样的记忆和怀念组成的,用过的物品上处处都有过去的影子,有割舍不掉的情感。

其次,受勤俭节约习惯的影响,也是节俭生活的延续。 对东西比较爱惜,不轻易丢弃物品,总觉得扔掉很可惜,什么时候可能会派上用场。

第三,对经历过的物质匮乏年代记忆犹新。 还有部分老人总担心生活中会缺东少西,于是,把储藏物品作为对安全感的填补。

第四,社会活动少,情感和精神生活相对匮乏。 部分老年人退休后把囤积物品当作一种习惯,或精神寄托来充实生活。囤积症患者往往比较内向,孤僻,缺少社交活动,收集储藏物品成了他们与世界连接的方式。

有囤积行为的老人往往给人懒惰、不喜欢整理收拾物品,或不讲卫生的印象。但是,如果囤积行为影响生活,给他人带来麻烦,问题就复杂了,可能就是囤积症了。

研究发现,囤积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患有严重囤积症的老年人,脑功能存在明显紊乱,从而导致对物品的 认知障碍 并形成病态的依恋。比如,他们害怕丢掉重要的东西,夸大物品的功用,赋予物品人性化特征,如果失去物品就好比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等等,因此无法丢弃。也因脑功能障碍,他们表现出对物品放置的感知减弱,无法分类,也容易忘记与物品相关的重要信息,所以喜欢将物品放在视线范围内。

“断舍离” 帮老人告别囤积症!

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简化生活的重要性,倡导生活中的“断舍离”。

断  斩断物欲,不盲目购买不需要的东西。

舍  舍弃废物,清理掉多余没用的东西。

离  脱离执念,脱离对物品的迷恋,清楚内心真正的需求。

这些生活理念对老年人同样适用。把“断舍离”作为一种生活智慧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表现在舍弃使用过的物品上,还可以利用它对生活做减法,不为物品所累,高效管理时间和精力。

一旦患上囤积症,患者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自知力,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因此不愿接受治疗。即使勉强接受治疗也非常不配合,所以治疗非常困难。而且,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以 认知行为治疗 为基础,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

通过 认知治疗 ,能帮助囤积症患者认识到囤积行为的原因,并教授他们管理、分类物品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学习如何丢弃物品。对于明显带有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要进行药物治疗。

最后提醒大家,正常的储藏行为与病态的囤积行为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线,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家人要在早期注意识别家中的老人是否有囤积的倾向,及早进行干预,帮助他们管理并及时清理家中物品,以免发展为病理性的囤积行为问题。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瑞金医院 临床心理科 副主任医师 金海燕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北京回龙观医院 王绍礼教授

策划|谭嘉 王俊聪

编辑|陆奕敏 王千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