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这三句话,暴露了他屹立不倒的底牌

以前听一位历史迷长辈说:你要是能把《大明王朝1566》看明白了,大概一辈子也不会活得太差了。

当时不明白,现在其实也还不明白,因此,也确实混得不怎么好。

就像有人说,年少不懂曹操,读懂已是中年人,说的是,读懂曹操,你必须要有足够的阅历,足够的磨砺,足够的碰壁,势必要经历些蝇营狗苟,经历些折辱算计,要不然,心智就不够坚定,脑力就不够精明,盘算就不够接地气。

严嵩,是忠是奸,这重要吗?这或许也只是一件历史悬案而已。

只是,忠或者奸的评判,都太过极端、太过泾渭分明,这样就不够客观。就像宋朝的丁谓,那些一窝蜂说他奸臣的人,不过是自己的智商跟不上人家超级理工男神的逻辑而已。

那么,看看所谓大奸臣严嵩,到底是怎么个“奸”法?

01

第一句: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

这是对时局的精准判断,这种判断需要格局。这叫“识势”。

东南,是明朝财政的主要来源地,对国家的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浙江是严嵩要重点布局的地方。因此,精挑细选,弄去了一个胡宗宪,兼着兵和政的一把手,既是总督,又是巡抚,也就是说,东南的兵都是胡宗宪管着,东南的钱也是胡宗宪管着。这地位没谁了。

然后,倭寇屡犯东南,对东南这一经济要地,造成了巨大的隐患。胡宗宪带着抗倭名将戚继光,不仅以少胜多,还屡战屡胜。你看胡宗宪的份量有多重?

这里有两个事情,一定要清楚。

第一、东南的重要在于,为国库空虚的大明王朝给以续命的钱。

第二、东南的重要在于,倭寇的犯边,不仅是领土安全问题,还是与国库挣钱的问题。

因此,在嘉靖帝眼里,可想而知,会把东南放在什么位置。要不然,也不会病急乱投医,弄出个“改稻为桑”的政策,来解决大明的军需问题。

严嵩,看准了东南之于明王朝时局的重要性,而这也是他最后的底牌。

02

第二句:东南不可一日无胡汝贞。

这是在对时局准确判断下的高段位布棋,这种布局需要眼光。这叫“识局”。

为什么说是“高段位”?你看一下严世蕃用的些什么猫猫狗狗,就知道严嵩的老谋深算了。

严嵩说:“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也不可一日无胡汝贞。”因为,他提拔起来的胡宗宪,他知道他的能耐与品性。

因此,把东南一手全交在了这个自己培养提拔的学生身上。这也意味着,对大明王朝至关重要的地方,实际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而要能一直保持胡宗宪的这种重要位置,就必须是朝廷一直离不开胡宗宪。怎么办?

严嵩说:“倭寇不能不剿,不能全剿。”然后才是“倭寇在,汝贞就在。”前面一句,无不藏着对“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深刻洞察,后面一句则是精明政客对于这一种古时帝王常用手段的抵御。

古来功高震主者,下场都不好。太能干的人,一旦无用武之地了,一定会是个祸患,能全身而退的聪明人,没几个。

这是一个常见的政治局,也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人心局,悟不透的,都早早退场了。

人人喊打的大奸臣严嵩却能把持内阁二十年不倒下,就在于他看透了这些格局,早早都在局里布好了棋子。

03

第三句:你爹不光是杀人、治人、罢人,也会用人。

这个是严嵩屹立不倒的杀手锏,叫“识人”。

严嵩杀人、治人、罢人,是铲除异己,给自己让路。但识人、用人,却是为了把朝廷的利益与自己捆绑。这一招有多狠,有多高明,看看严嵩与胡宗宪就知道了。只要与胡宗宪有关,嘉靖帝就只能忍着,只能睁一眼闭一眼。

嘉靖帝即使知道严嵩教唆胡宗宪“倭寇不能不剿,不能全剿。”也奈何不了他。为什么?因为胡宗宪深得人心,清廉正气,能文能武,是干臣,是功臣。但他敬爱自己的老师严嵩啊。

严嵩当年,大概也是看明白了胡宗宪的秉性,要不然,哪有功夫培养提拔他,终有一日成为自己牵制嘉靖的最后筹码。

相比而言,其子严世蕃,弄了什么何茂才、董必昌之流,就像严嵩骂他的话:“你知不知道他们把你卖了!”

不会识人,做不了领导;不会用人,成不了大事。

严嵩说:“只要用对了人,才是干大事的第一要义!”

这句话,要是被同样被污蔑为大奸臣的曹孟德听到,估计要狂奔过去,给一个拥抱的。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是奉孝在,曹孟德何愁不能统一大业?

04

很大程度上,我们是被某一段文化蒙蔽得太久了。

历史,从来需要有距离的审视。

历史评价,也从来只代表当时的主流意识。

我们要做的,不过是看到支撑起所谓忠奸背后的利益与局势。那些才是构成历史底色的人心、人性,是权衡利弊,是得失荣辱之间的抉择而已。

于是,你说严嵩是奸臣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