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oii Icon Talk | 陈逸鸣,笔墨传情,描绘海派艺术家风采

 

勒杜小姐初次见到陈逸鸣老师,是在他的金臣别墅陈逸鸣工作室,一个非常气派的大型工作室,室内布满了陈老师的已完成和正在创作的作品。
陈老师身穿一袭长袍,带着围巾,一身浓郁的艺术气息。我们跟着陈老师的步伐,走进了他的艺术人生。
陈老师近些年作的红尘和梦乡系列作品,江南水乡唯美的景象悄然立于画面之上。他在疫情期间创作了威尼斯水乡系列,把东方和西方的威尼斯融合起来,结合疫情期间的一些新的感受,栩栩生动,希望满满。
陈逸鸣从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天分,加之在外滩附近长大,周围的环境也对他有着良好的熏陶。在陈逸鸣儿时,哥哥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他就在家附近写生,再加上哥哥对他的耐心指导,自然而然地走上了艺术创作的道路。
陈逸鸣初中毕业时正值文革时期,18岁的他去到了农场,一待就是6年,之后又去工厂做了2年多的电焊工,但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陈逸鸣仍然坚持画画创作,可见他的艺术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但也就是因为有不同于常人的坚持,才有了之后去上海戏剧学院学习的机会,毕业后他去到了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成为了一名美术老师。
做一名美术老师并不是陈逸鸣最理想的状态,因心中总有一团艺术创作的火,在指引着他走向更高的艺术殿堂。1981年时候哥哥带他去到美国,带着借来的38美金开始闯荡美国,此后的6年时间里,开启了与妻子两地相隔的半打工半学习的逐梦之旅。
当时去美国的1000多的机票钱是问老师借的,哥哥当时在美国也在打工,谋生成为了第一要务。陈逸鸣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去古董店修古董,他利用艺术的知识来做古董修复。经过两年多的打工生涯,继续走上了他的绘画之路。
1987年,陈逸鸣在美国成功举办首次个展,40多幅精品佳作挂满了整条画廊。先后在美国各地、加拿大、新加坡以及香港等地,参加联展或举办个展共二十多场,从此,他开始声名大噪。
他所创作的画作曾多次在苏富比和佳士得的中国当代油画拍卖上拍出了好成绩。在佳士得1992年3月的拍卖中,他所创作的「中国的海」系列作品之一《倒影》,进入中国油画十大成交价,创下他个人油画作品成交价的最高纪录。
他的哥哥陈逸飞创作的大型油画《夜宴》,更是以198万港元成交,创出中国油画家在世界拍卖市场上的最高成绩。陈氏兄弟在这场拍卖会取得的傲人成绩不仅为中国当代油画谱写了崭新的一页,更为推动中国油画走向世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说到陈逸鸣,大家肯定会想到他的哥哥陈逸飞。这一对传奇画坛兄弟,两位名扬世界的油画大家,他们梦想用美的力量,改变中国。把对艺术、对美的理解,传递给我们。他们用中国的美感动了世界。
“陈逸飞,他的一生是不断追梦,不断奋斗的艺术人生。作为他的弟弟我受到了很强烈的影响。”每次提到哥哥陈逸飞,他的骄傲之情都溢于言表,但也常常陷入深深的回忆中。
陈逸鸣从小就跟着哥哥到处去画画写生,可以说哥哥是他创作画作的领路人。哥哥不在国内时,他也经常会把创作好的画作寄给哥哥,哥哥也会及时给到他很多指导和鼓励。可以说从生活到创作,人生的每一个关键地方哥哥都给了陈逸鸣指引。陈逸飞对艺术的观点,他画画的风格,他的为人处世,他的人格魅力,都对陈逸鸣起到了深深的影响。
“从小哥哥陈逸飞就有个考进艺术院校的梦,去上海美专读书。之后随着他的事业越来越成功,梦想也不断在拓展。大家都觉得他做了很多事,从美国回来后,除了画画,还开了服装公司,拍电影等等,涉猎的范围非常广。但当时大众对哥哥超前的想法并不理解,认为画家不好好画画,做些‘出格’的事,现在看来艺术的跨界再寻常不过,艺术无边界,各个领域的连通才是大势所趋。”
“哥哥陈逸飞的大美术概念如果放到现在,一定会获得更多的支持。哥哥陈逸飞自始至终的理想,就是把他对艺术、对美的理解,呈现给大众。他觉得他有提高整个民族对艺术的鉴赏力这个义务,对提升整个民族的审美,他觉得他要担负起一种责任。”
陈逸飞、陈逸鸣,不仅为中国当代油画谱写了崭新的一页,更为推动中国油画走向世界,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他们不断地突破、超越自己,不断地去挖掘新的创作题材,用中国的美感动了世界,梦想用美的力量,改变中国。
时间来到1997年10月6日,哈默画廊再次为陈逸鸣举行了隆重的个人油画作品展开幕酒会。
此次酒会有多隆重?看了出席的嘉宾就知道了,有:中国常驻联合国特命全权大使秦华孙;纽约总领馆总领事邱胜云大使及夫人谢珏;多位参赞和领事;纽约市文化局局长;纽约市财政局副局长李育尧;以及多位美国收藏家,文化艺术界名流,中新社美国分社社长苏祥新之伉俪,《世界日报》、《星岛日报》、《明报》、《侨报》以及美国中文电视台等各大传媒机构。纽约州州长柏德基亚裔特别助理陈奕兰女士还专程向陈逸鸣送来了柏德基州长亲笔签名的贺函。
陈逸鸣的这次个展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其规模也是继1990年逸鸣与胞兄逸飞在哈默画廊举办联展以来又一次大规模的题材广泛的展览盛会,作品包括:仕女肖像系列、《中国的海》系列以及静物计36幅。标价自一万美元到三万美元左右的作品,三分之二被美国收藏家或企业家竞相争购。《抱猫女子》被美国好莱坞著名大导演奥立佛史东定购收藏。面对这样喜人的好成绩,陈逸鸣依然很谦逊,他表示“要在美国油画界闯出一片天,还得再接再励。”  
1990年与兄长陈逸飞在纽约哈默画廊(HAMMER GALLERlES)举办兄弟画展,并进入哈默画廊至今。此外,陈逸鸣的作品还在纽约林肯中心、英格兰现代艺术中心等美国其它画廊展出。2013年陈逸鸣在上海艺博会240平方米的展位上展出了新作“红尘与梦乡”——陈逸鸣的油画与纸上作品。2014年,陈逸鸣在香港苏富比艺术中心举办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大型个人美术展览。
陈逸鸣最早进入人们视线的作品是他在1974年创作的油画《新的起点》,而真正一鸣惊人、取得得令人瞩目成功的是他在1986年回国到福建沿海采风,创作完成的“惠安女”系列油画作品,并且也由此开始了他长达二十余年的女性题材的创作历程。
陈逸鸣的作品气韵生动、传神写照,不论是早期的蓝色调的“惠安女”系列,还是后来的“海上淑女”系列,作品中的色彩、线条、笔触、光影、明暗,以至于形式、构成,都是与他的个性和感情息息相关的。陈逸鸣的写实与唯美相结合创作手法,也使他在东西方画坛独树一帜。
陈逸鸣对海滨这个主题有着特殊的偏好。对他来说,一天当中不同时刻的光线是不可调和的丰富主题。在这个世界上他以画家的身份放任自己的才华横溢,透过他的画作便可见一斑。
最近几年陈逸鸣创作了题为《梦》的混合材料纸上系列风景画,表现的是他娴熟于心的宁静滋润的江南水乡,用他天马行空、自由驰骋的“意象”,编织出一个个绚烂奇幻的梦境,弥散出春雨潇潇、烟霭空蒙的江南水乡的气息和情调,传递出江南文化的气质和韵致。
陈逸鸣作品中的人物和自然物像,并不是只停留于表象上,而是加入了他心中的印象,绘画的是他的内心情感,是在追求一种优雅恬静、浪漫唯美、闲适悠然、温润婉约的风韵,充满着一种浪漫而又朦胧的诗意。
在2020年11月13日,“重生—2020上海当代艺术展暨金臣·亦飞鸣美术馆开馆展”在上海虹桥商务区开幕。本次展览以“重生”为主题,展出了陈逸鸣、孙良、余启平、牟桓、施勇、薛松共六位沪上知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艺术家们用各自的表达方式,呈现了对2020年这个特殊时期的的情感记录与生命思考,启迪人们一起审视后疫情时代人类将要面临的诸多课题。这是后疫情时代带来的深邃思考,是人类文明走向“重生”的过程,也是这次展览主要探讨的话题。
陈逸飞、陈逸鸣兄弟作为“海派艺术”杰出的代表,以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杰出的艺术成就,融入了时代印记,留给人们长久的记忆。此次,以“逸飞”与“逸鸣”兄弟之名命名金臣·亦飞鸣美术馆,既是对海派艺术家大美术文化担当的真诚致敬,也是期待着艺脉传承的精神延续,让中国人变得更美、让城市变得更美、让艺术走进新时代的视野。
在陈逸鸣看来,保持创作灵感最好的动力就是热爱,只有热爱了才有持之以恒的动力去完成它。在陈逸鸣近期的画作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情感宣泄,从中读到他在创作这幅画时候的所思所想。比如这次展览的画作《威尼斯在哭泣》,就是在疫情期间创作的。人类在遇到百年一遇的灾难面前,脑中同样的景象也会有差异,哭泣的威尼斯不仅仅只是威尼斯,更是整个人类面对灾难时候的景象。
在创作这幅画时候所用的时间也不长,可以说是一鼓作气来完成的,情感宣泄就是在某个时间段集中触发。
“很多人害怕让艺术沾染商业,其实我认为这是没必要的,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艺术需要商业的支持,画家如果没有某种力量的支持,就没办法一直追求自己的梦想,完成不了自己使命。一个画家有一个画廊去宣传自己,不断的拔高自己,这才是有价值的事情。”
“现在社会无处不体现着商业的价值,商业不是个坏词,有了金融的支撑,金融与艺术的结合,艺术的价值会有更好的体现。所以商业是不可避免的,也无需刻意去避免。艺术家最重要的底线就是把画画好。”
陈逸鸣老师的家是个复式的公寓,一进门就看到满满的一架子的书、已经完成的画作,和正在创作中的画作,艺术的气息扑面而来。
整体的家装风格是比较简约的,但简约不等于简单。陈逸鸣不仅在工作中要求高,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是高要求,凭借一双毒辣的眼睛,就能看出瓷砖2毫米的差距,对此陈逸鸣老师笑称,这也是他的职业病。
整个小区居住的人不算多,整个环境比较安静,很利于休息,这是陈逸鸣老师很喜欢的环境。在工作之余还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恐怕这是很多年轻人都做不到的。该工作就工作,该休息就休息,这是陈逸鸣老师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陈逸鸣老师是一个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一个人除了工作还得享受。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工作,不知道享受,那是不正常的生活方式。懂得工作,懂得生活,懂得享受你的人生。
1. 在您众多的作品中,排名前三的是哪些呢?
我其实不会把自己作品去排名的,展出来的作品都是我认为很不错的。但我也敢于否定自己。有时候这张画刚画完时候我会觉得不错,过段时间就会觉得不那么好,其实这是正常的,我是敢于否定我自己的,如果一个画家觉得他每个画都很好,不敢说自己的不好,那才是懦弱的表现。艺术追求无止境,我对自己的创作有信心,我能够越画越好。
2. 您的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哪里?
绘画是很强调系列性的,我每个阶段都会有规划,比如说这段时间我对人物有兴趣,那就会画一系列人物相关的画。过段时间对静物感兴趣,就会画一系列花卉相关的绘画。一个好的艺术家一定要有系列作品,这样人们才会对你印象深刻。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规划,再就是根据外界的邀约来做绘画。
3. 在创作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
举办个展吧,我对自己创作的要求还比较严,经常办个展是个比较辛苦的事情,办展前还是一头乌黑的头发,办展后头发已经掉了一大半了,如果没有对艺术的热爱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4. 是什么原因让您从老师转变为画家?
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一直都是跟着时代的潮流在走。哥哥当时是在美国,他的眼光始终要提前几十年,那个时候是哥哥叫我去到美国,继续追求绘画艺术。
5. 现在很多人认为装置艺术和新媒体艺术是以后的发展潮流 ,对此您对他们的观点怎么看?
好像没这个说法,我不认可这个观点。装置艺术是艺术里的一个种类,时代在进步,艺术的潮流也在变化,它可能会比之前看到的更多,可能流行度会更广一点,人们的接受度会更多一点,但多种艺术始终是并存的,像现在很多人都是接受写实的东西,艺术始终是百花齐放的。
6. 在印象里最兴奋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在87年时,在美国第一次找到了画廊,是瓦列·芬德莱画廊(Wally Findlay Galleries),画廊老板非常喜欢我的画,要代理我的画,每个月付给我薪资,并且在半年之后给我办了个展。这是我人生中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的一件事,很多个晚上我都在憧憬之后办个展的情形。
7. 平时看哪些书籍?
报纸杂志看得比较多,像周末画报我是一期不落下的,包括纸媒,包括新媒体我都看的。最近买了《周易大全》,准备做个研究。
8. 平时喜欢看哪种类型的电影?
我比较喜欢看文艺类的,像《雨人》、《廊桥遗梦》这类的。
9. 给我们一些人生建议吧。
人生的节奏要靠自己去把握,努力为自己人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经历。如果一个人能够达到比较自由的境界,那是最好的,但这很难。所以我们要努力达到这个可能。我做人的原则是不能怕苦,我过去的40年里,上过山下过乡,当过工人当过老师,后来靠着38美金去闯荡美国,一路走下来也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做事不怕苦,但也要注重生活的品质,生活品质很重要。

图片来源:LeToii勒杜/网络

LeToii勒杜团队

编辑总监:Roxanne Shao

制片:Sunny Guo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