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隐喻写一篇小说

作者:满堂

特邀编辑:董学仁

我以前的一个邻居,一位普通大妈,看着一群孩子跑过她的面前,自言自语地说:“小羊羔子在草地上跑啊跑,白天跑到黑天,黑天跑到白天,跑着跑着就长大了。”如果是评价一个好人做事总是被人误解,她就不紧不慢地说:“房前一堆灰,来风四下吹,好事没少做,坏话一大堆。”那时候我只是喜欢听她说话,觉得特别生动,后来才知道,她用了一种修辞方式,叫做隐喻。

在刚才的示例中,那种用语言描述的事物,都可以离开被比喻的事物独立存在。只是我恰好处于那个语境之中,能够确定大妈说的是那些孩子和那个做了好事又不讨好的人。

如果换了一个人,写一篇观赏庐山的短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没有说他的山岭山峰用来比喻什么,甚至没有说这些是不是比喻。我们猜他的诗歌里隐藏着比喻,可能是他想到的抽象哲理:如果人们没有开阔的视野,就看不到全貌,容易被一些现象蒙蔽。

像这样的一个隐喻,不同的人看了可能有不同的启发,比单纯讲道理容易让人接受。

比他更早的年月,早了一千多年呢,有人在吟咏他离开又归来的情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也是隐喻,以景写情的隐喻。他当年离开时的依依难舍,此刻归来的心绪茫茫,用两种景物表现出来就够了,不用他再直白我离开时心情如何,归来时心情怎样。

按我对“隐喻”这个词语字面上的理解,那可能是隐藏起来的一种比喻,不是摆放在明面上的,效果有可能比放在明处还好。因为它利用了两个想法之间隐藏的相似性,通过提及另一事物来指代一件事物。这样一来,有些不能明说的内容可以说了,有些可以明说的换个方式,或许会变得新颖,增加深度和魅力。

上面一段话里,我可能涉及到了隐喻的定义,还可能比你搜索到的隐喻定义稍好一些,对文学创作有一些帮助。

在文学创作中,隐喻不只是诗歌的需要,小说也需要它带来的改变。

小说家懂得隐喻,可以写出更多的作品。实际上,有些小说家用隐喻手法写的小说,确实比自己的其他作品更耐读。

我想了又想,如果要我推荐一篇小说,在标题、语言、情节、结构等方面都用了隐喻,因此成为世界经典的,应该是瑞士作家迪伦马特的《抛锚》。

主人公是一个著名纺织品品牌的销售部主任。他开的豪车在郊外抛锚,引发了那个夜晚的故事。

他投宿一个乡间别墅,在那里参与了由退休的法官、检察官、辩护律师和刽子手组成的聚会。他们邀请他享受着一道道美味佳肴,打开一瓶瓶生产年份越来越早的珍贵葡萄酒,同时做一个快乐的开庭游戏。老检察官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清白的。这个销售部主任说他清白,乐于充当这个游戏中的被告。而辩护人一直提醒他,不要把自己做过的事情都说出来。可是大家越喝越兴奋,情绪越来越高,小说主人公说出他现在的位置得来不易,他的前任心脏病猝发死亡,他才获得了机会。检察官一听,兴高采烈地说:好啦,好啦,现在有了一个死者。

在快活的酒宴和游戏气氛里,主人公说出他勾引前任上司妻子的事情。退休检察官经过一步步推理分析,指控他精心安排了对上司的报复,有意让他听到妻子偷情的消息,导致心脏病复发而死。在酒宴的高潮时,老法官宣布,宣判被告这位可敬的成功人士、这位可爱的朋友死刑,虽然这并不是具有证据的谋杀,而事发那一天的燥热气候,也可导致死者的心脏病复发,但他利用前上司的心脏病史,巧妙地造就了其意外死亡。

游戏虽然结束,故事极速反转。这个宣判是一场游戏的一部分,至多也就是个道德审判,不能当真。可是我们的主人公当真了,吊死在房间里,自己执行了自己的死刑。他重新理解了自己的生活,看到了自己的罪过,以死谢罪。

《抛锚》全篇充满了隐喻。

人物设计方面,那四个退休司法人士的年龄加在一起三百多岁了,他们的穿着和语言,他们的生活方式,隐喻的是古老的生活传统和公道正义,他们开庭游戏的核心,更像是直指人们心灵的道德审判。

概念使用方面,主人公所在的公司名为赫菲斯托斯,这是希腊神话中火神的名字。《抛锚》中提到火神抓住妻子偷情的事,这也隐喻着小说主人公自己的偷情故事。此外,这位火神还制造了开启人间灾难的潘多拉和潘多拉魔盒,可以用来隐喻二战后普遍的道德灾难。

结构方面,作为主体的是那场游戏。游戏是对现实的模仿,也可能是未来的现实。我们现在回头阅读这篇写于1955年的《抛锚》,你不觉得那场游戏中人物的沉溺状态,它本身的不可控制以至于娱乐至死,都具有很强的隐喻意义吗?

小说的标题,有不止一个隐喻。其一,主人公遇到汽车抛锚,他自己却被抛出原有的生活,再也不能回来。其二,在一个废除了死刑的国家里,几个退休人士的审判模拟游戏致人死亡,也就此抛锚无法继续。其三,如果退后几步像看一幅油画那样看着这部小说,我们会看到它的整体效果:抛锚的还有人类道德在现代社会里的困境。这就回到了小说开篇的议论:“一场微不足道的灾难会触及人的普遍真理:公道,正义,甚至是人的品德。”

我们现在的写作练习题,与培养我们对隐喻的感觉有关。

第一步:思考一下,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真的那么重要吗?

提示:直到1980年,才有第一部系统研究隐喻的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问世,到了2015年,这部书有了中文译本出版。这本书中说,隐喻不仅是语言中词汇的问题,还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

第二步:回想你读过的小说,哪一篇用了隐喻手法?找来再看一遍,你有没有新的感受?试着分析一下,用了隐喻的小说和普通小说有什么不同?

第三步:构思一篇作品,从主人公搭错车开始,用隐喻手法表现相继而来的人物和事件。

不要求完成这篇小说,写出1000字以内的提纲即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