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 | 粪便中Lachnoclostridium菌可以作为结直肠腺瘤和结肠癌的非侵入性诊断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

编译:陈佩佩

编辑:小菌菌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于君团队等人于2019年11月14日在顶级学术期刊Gut在线发表题为《A novel faecal Lachnoclostridium marker for the 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adenoma and cancer》的研究结果,该文章通过宏基因组分析和鉴定lachnoclustridium sp.、具核梭杆菌(Fn)和哈氏梭菌(Ch)的m3基因(lachnoclustrum sp.的一个新的基因标记,标记为m3),在腺瘤中显著富集。研究发现将m3与Fn、Ch、Bacteroidesclarus和粪便免疫化学试验检测(FIT)联合诊断结直肠腺瘤的效果最好。本研究为大肠腺瘤的非侵入性诊断确定了一种新的细菌标志物m3基因。

文章内容

早期发现结肠腺瘤和结肠癌有助于成功治疗并显著降低结直肠癌 (CRC) 的发病率。在CRC发展前期的腺瘤阶段,需要早期诊断判定未来是否会发展为CRC。腺瘤,尤其是非进展期腺瘤的分子标记物非常有限。本文确定了新的粪便细菌标志物诊断腺瘤。该研究包括两个独立来自亚洲的1012例受试者(274例CRC,353例腺瘤和385例对照)。宏基因组分析鉴定来自lachnoclustridium sp.、具核梭杆菌(Fn)和哈氏梭菌(Ch)的m3基因(lachnoclustrum sp.的一个新的基因标记,标记为m3),在腺瘤中显著富集。结果显示,粪便m3基因和Fn从正常到腺瘤到CRC显著增加。在区分腺瘤和对照时,粪便m3可能比Fn表现更好,而Fn在诊断CRC时表现更好。特异性为78.5%时,m3和Fn对腺瘤的敏感性分别为48.3%和33.8%,对CRC的敏感性分别为62.1%和77.8%。在使用粪便免疫化学试验检测的一个亚组中(FIT;n = 642),m3在检测腺瘤方面的表现优于 FIT(m3对非晚期和晚期腺瘤的灵敏度分别为44.2%和50.8%(特异性 = 79.6%),FIT为0%和16.1%(特异性= 98.5%))。与 FIT联用可将m3对晚期腺瘤的敏感性提高至56.8%。m3与Fn、Ch、Bacteroidesclarus和FIT联合诊断CRC的效果最好(特异性=81.2%,敏感性= 93.8%)。本研究为大肠腺瘤的非侵入性诊断确定了一种新的细菌标志物m3。

文章重要图片说明

图2| m3基因的鉴别和表征

图3 |粪便m3基因定量检测在结直肠癌(CRC)和腺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图4| 用于结直肠癌(CRC)和腺瘤非侵入性诊断的细菌标志物的比较和组合

图5| 联合应用4种标志物检测大肠癌 (CRC) 和单独应用m3检测腺瘤

图6 |在独立的粪便样本组中验证细菌标志物诊断结直肠癌 (CRC) 和腺瘤

图7 | 细菌标志物与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 的比较和组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