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刘晓杰: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点思考
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点思考
潍坊峡山实验初中 刘晓杰
全面发展对于老师并不陌生,我们可能并不能完全说出它的意思,但是每个老师都知道,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不能出现短板,否则的话就不能说全面两字。这就像木桶效应:决定水容量并不是木桶中那个长木板,而是那块短木板。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却是非常骨感:我们实际教学中发现,让学生做到全面的发展,不奢求样样精通,仅仅做到每个科目都不是弱科,就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比如我们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真的做不到让每一个孩子物理都考90分以上。而往往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和学生一起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补短,努力帮助他们做到全面发展,到头来我们带给学生的可能是无尽的痛苦:因为孩子英语差,你要逼着他学好英语,导致的结果就是他可能会越来越讨厌英语,这种负面情绪甚至也会影响到他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不可否认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可能考试制度的综合选拔性会让有短板的孩子吃亏:我们身边有太多的这样的例子,有的学生理综非常的好,但是英语可能就考几十分,尽管他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可能根本用不到英语,而高考英语成绩却直接影响到他的大学选择,专业选择,改变他一生的发展轨迹,想想实在是令人惋惜。
事物的发展往往帮随着新的问题产生,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全面发展,我个人认为全面发展不是让每个孩子都做到全面无短板的发展,而是更多的是群体的全面发展,这里包含着一种逻辑关系:个体的全面累加起来是群体的全面,而群体的全面不再需要每个人都是全面的,像一个公司,每个人只需要在自己本职工作方面上发展好,这个公司自然就好了,而不需要每个人都懂得公司的所有工作,不需要每个人都是老总。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都使用相机照相,我们根本不需要知道相机内部繁琐的结构,成像原理等,我们照样就可以照相了。所以说这不再是一个过分看短的社会,而是一个扬长的社会,一个需求群体的全面发展,而不是追求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了,即不需要每个人都懂得制造相机。
问题的产生必然需要解决,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我们教育需要做出改变。国家已于2014年在江苏和上海进行高考改革,今年结合两个地区的经验,山东等部分省份也已经开始高考改革,到2018年全国各地绝大部分都会开始高考改革。高考改革的一个主要的方向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制定,将之前考学生的短处,变为考学生的长处。这也是新高中课程标准中鼓励学生在共同的基础上有自己个性的发展。伴随着高考的改革,我们中考也必将开始改革。所有的改革目的只有一个:通过我们学校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各个方面的人才,而不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全面人才。
国家层面已经开始改变,学校层面也将会从课程设置,选课走班,评价机制,自助招生等角度去改变,我主要想反思我们一线的教师怎么去做,去响应全面发展,响应新的改革。
其实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会发现这个问题:有些物理差的孩子真的是不喜欢物理,我们去强迫他去学习物理,效果也不好,那怎么办呢?这需要我们做到因材施教,因长施教,去发现学生有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他的物理可能不好,而我们发现他的写作非常好,如果我们能发挥他的写作特长多多培养他写作的兴趣,可能他就会是下一个余秋雨。
当然这并不是说为了群体的全面性,为了学生的兴趣,长处的发展,我们就不去让物理差的学生学习物理。事物的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关键看我们怎么去帮助孩子学习物理。毫无疑问如果我们为了分数而去教学,还是让每个孩子物理都考高分,这是注定失败的,也是违背核心素养的;我们应该通过物理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规律的得出是经过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不断的批判和修改,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借助渗透物理学史,让学生感受物理人的严谨,物理人的奉献,物理人的科学态度等深层内容。生活中不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人很多,这对他们的日常中并没有什么影响,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学生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这对他有什么用呢:除了是对我们的考试这一个低级层面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的曲折,理解牛顿所说的现在巨人肩膀上的深刻含义,逐步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些事情,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去寻找一些证据,来证明他们的观点。有时候可能这些证据都不能直接来,我们就可以借助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推理想象来实现。有的学生可能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学得并不好,但是如果他知道以上那些将会比他学第一定律这个单纯的知识,做几个题目,要有用的多的多。我们通过物理学习带给孩子们的绝不是一个一个的单纯知识罗列,而是最终借助知识这些载体去培养孩子们物理的素养。最终的目的是素养,过程中的知识仅仅是为素养服务的,目的都实现了,至于过程就不那么重要了。物理如此,其他所有学科亦是如此。
论语中提倡因材施教,如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求更加专业的人才,而不是样样会而样样不精的“人才”,这势必需要我们做到因长施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做的不再是补短,而是借助每个孩子的扬长避短,去实现群体的全面发展。
导师点评:
晓杰,你好!今天对于你的反思真的是在进行仔细拜读,已经无需任何点评。你的思考已经是非常高的水平了,这不是恭维,是实话。
晓杰,目前我们很多老师缺乏的就是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有时候静心想一想,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是一个理想化的命题,人存在不同的差异,包括先天的因素和成长环节的影响,如果一味强调全面发展必将导致“全面平庸”。
正如你所思考的,我们需要因长施教,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只有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实现了个性化发展,最终也就会实现整个群体的全面发展。
晓杰,就这样保持一种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状态,未来的路一定属于勤奋好学,孜孜以求的前行者!加油!
潘书朋
2017.12.16早上7:30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扎根乡村教育23年,任教毕业班16届,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育科研方法专题工作坊主持人,《校长principal》执行总编,北京睿师育人教育科技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全国本真教育研究会核心成员、先进个人,《当代教育家》个性教师,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烟台市初中物理学科德育专家,多次获市优质课、示范课,地级优质课,曾获市教学能手,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市先进教研组长,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优秀研修组长等荣誉称号。在《光明日报》、《教育家》、《当代教育家》、《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中学物理》、《中学生报》、《山东省教师教育网》、《新课程评论》、《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等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收录,多次为市教学工作会议提供经验交流,多次在各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公益讲座。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入选《星教师》“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年度创新教学设计TOP15”,荣获中国STEM教育协作联盟评选的“首届中国最美科学教师专家提名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