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40)

                     40

日月如飞,时光荏苒,转眼之间已到了六月中旬。近段时间,我爱上了写毛笔字,在房间里,我在靠床的墙壁上贴了一张由我自己写的“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座右铭,勉励自己要有志气,有理想。又在书桌上方的墙壁上贴上了“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的古训,以此来告诫自己要有谦逊的学风和有上进的精神。

有一天,我正在房间里练毛笔字,冯老师走进了我的房间,看着我新贴上的那两幅字,颇感慨地说:“你们学文科的人就是好,喜欢什么,就用古人的话来作勉励,而我们却不能。”

我自豪地说:“学文科的,走上社会更有用,现在你信了吧?”

冯老师点点头说:“是,是。”

冯老师坐在我书桌边的木椅上,对我说:“今天我收到了吕为能的来信,他向我报告了一个好消息:他考上了本校(复旦大学)的研究生了。”

我惊喜万分,好像是自己考上了研究生似的,非常为他高兴。因为在我们同级同学中,考上了研究生的,据我所知,他是第一人。在那时候,我以为研究生是高不可攀的,这个喜讯,给了我精神上很大的鼓励!我为老同学考上研究生而欢呼雀跃!

有一天,大家围在厨房里吃中饭,许基平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节衣缩食老师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故事的主人公我没见过,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姑且用“他”作为叙述对象。

他曾在洪塘中学任教,巍山人,原籍横锦,因横锦做水库而移民到巍山。他性格怪癖,与众不同,举几个事例即便可知。

他很做农家,舍不得花钱。如果今天他要出差到外地办事,比如到佛堂买石灰,他就蒸两个饭盒,一个带去作中餐,他出外从不买零食,出差补贴就是他的额外收入了。他把钱算得很到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有时人家送他一个苹果或桔子,他总舍不得吃,到外地时作为回乡货送与他人,有时水果霉烂了,他也舍不得丢掉,只把霉烂的部分削掉,继续吃。

又比如:食堂里烧的菜,如果是学校种的菜(那时候,学校里有种菜的地),他就要两个。因为学校里种的菜,只收成本费,比较便宜。下餐若是市场上买来的菜,他就不吃了。他就是这样一个锱铢必较的人。

但是,他对公家的事,却很慷慨大度,决不吝惜。比如让他去市场买柴,他从不还价,卖者说多少钱一担他就给多少一担,有时还要加价点卖柴的人。人家问他为什么样做?他说:“卖柴的人是很可怜的。因为我是山里人,卖柴出身的,我知道他们的苦楚”。

有一次,同事许文政老师送他一些糖梗节,他却要别出心裁,把糖梗节拿到蒸笼里去蒸一下。人家问他为什么?他说:“高温蒸过,就把细菌杀死了。消消毒吃比较安全。”叫人啼笑皆非。

他还会充分利用热量。有时饭菜吃不完,他就盛在钢精罐里,第二餐食用时,点上美孚灯,把钢精罐放在美孚灯的上面来热饭菜。他说这是节约能源。有时把糖梗节放在开水瓶口,让开水发出的热气消毒。人家问他这样能消毒吗?他却一本正经地说:“能,充分利用能源,这是一个好办法。要是你不信,你不妨也可试试,满灵的呢!确实,确实,嘿嘿,嘿嘿。”

他对食物很讲究,但又是一个最浪费者。人家说他很正经,老实巴脚。有时,米吃完了,也不肯去向人家借一点起,也不去买些来,他说房间里还有白豆。他就把白豆整锅蒸起来吃,吃得津津有味!还乐呵呵地说“好香,好香。”人家简直要把饭粒都喷出来了,他却不以为然,有时还请别人尝尝。别人看到他那副模样,连饭都会吃不下:灰黑色的脸,麻斑点布满了脸,乌蓬的头发,看样子好像三年不曾理过发似的,头发总是又长又脏。人家叫他去理一下,他总是推却再过半个月以后去理。学校里的老师都说:“他做农家也做到头上去了。”

他穿的衣服总是补丁加补丁的,但他补衣服从不要老婆给他补,总是要他自己补的。不知他老婆养在家里做些什么事,有时人家还拿这件事来取笑他:“××,你的老婆在家与别人相好了,因为她太闲了,你要给她些活干干呀。”他却一本正经,毫不理会,自己干自己的,不过,人们熟悉了他以后,也显得很平常了。他还是我行我素,对别人的议论毫不放在心上。

他脚上穿的总是一双陈旧肮脏的布鞋。不论春夏秋冬,他都穿布鞋,乍看上去,好像上了一层乌漆,油光光的,说得难听一点,还能照见人影呢!他从来不穿袜子,据他自己说,只有结婚那年穿过一双老婆亲手织的纱袜子。他把那双袜子整整穿了四个年头。以后有了三个孩子,老婆也顾不了他穿不穿袜子了,渐渐地,他自己也习惯了不穿袜子了,有时布鞋发出“踏啦踏啦”的声音倒也很好听,只要听见这“踏啦踏啦”声音,人家便会说是他来了。

确切地说,他像一个潦倒的人。现实生活逼得他没有办法,他只有这样节衣缩食地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真的视一分钱为笠帽那么大,真想一分钱掰出两半来使用。不过,现在他好些了,现在他的工资额(全部相加)已有80多元了。比起10年前只有34元来要富裕得多了。他现在很高兴,衣着整齐,容光焕发,还当上业余教育的语文老师,过去的岁月已经作为惨痛的历史载入史册了。

许基平老师最后跟我们说:他现在离家只有25里地的地方工作了。每次回家总要用独轮车推几担柴架出来卖,说山里要比山外便宜一元多一担,他推五百斤柴出来,也就等于赚了5元钱!

现在他的性格还是这样节俭。看来一个人的习惯一旦形成之后,一时是改变不了的。

欢迎关注“流水船歌

欢迎点赞和留言,欢迎转发和赞赏

(0)

相关推荐

  • 家有儿女

    家有儿女 ■薛银洪 周一早上6点来钟,曹新的老婆就起来烧好水,倒一些开水凉着,赶快忙着洗衣服去了.等到开水变得不冷不热的时候,立即过来给儿子的保温杯倒上一杯,准备给他带到学校去.儿子早饭一般是不用做的 ...

  • 中科院“扫地僧”:一生淡泊名利,每天一斤白酒,却是科学界泰斗

    "中科院院士"这个头衔,在我们普通人眼中是遥不可及的伟大科学家,我们印象中的这些科学家们都是衣着得体气质不凡,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然而,有这样一位院士,他既是专业领域的引路 ...

  • 冷到弱智的黑段子 幽默妙侃,有很多笑段等着你

    "师傅,教我分身术吧.""首先,你要有把电锯..." 0度笑话,刚从冰箱里拿出来 "三弟,有人说我们兄弟数学不好1"四哥,他们凭什么这么说? ...

  • 平台作者:文甲谷[诗歌]痴心的婆娘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痴心的婆娘 文//文甲谷 一世夫妻一生情.我的婆娘出生九月,故名:应菊,地地道道土家妇女. 我与婆娘从相识相知到相伴,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鸿雁传情的缠绵.也没 ...

  • 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56)

                       56 每月9日,是教育系统发工资的日子.工资定级后,我每月的工资43.5元,扣掉每月菜金5-6元,真正能发到手中支配的钱只有30多元.刚开始工作,有很多的东西需要 ...

  • 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55)

                      55 许宅旧厅村的许基忠老师,原名许先顺,年轻时天资聪颖,学习很优秀.他的堂兄叫许基忠,许基忠读书也很优秀,后来考上了浙江大学畜牧兽医系,但不知什么原因,他居然要放 ...

  • 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54)

                         54 星期四是我一周中最累且最难熬的一天.这一天,我的语文课都排成了作文课,上午甲班2节,下午丁班2节.单周写作文,双周作文讲评.语文老师被作文批改和讲评作文 ...

  • 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53)

                             53 有一天,我翻开<六十年散文选介>来读,当读到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我"怀疑阿长谋害了" ...

  • 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52)

                       52 改革开放之后,西装逐渐在国人中流行起来.我第一次穿西装是在1982年9月底.我在黄田畈市场上花15元钱买来了一套灰白色带浅格的西装,配上白色的假领,虽然没有 ...

  • 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51)

    51 十月一日放假一天,我和胡章亭老师相约去永康方岩玩.方岩从黄田畈去,大约80里路,那时候,我刚买了一辆半新自行车,心想去方岩应该不很吃力. 胡章亭老师说:"拜胡公是要夫妻双双出门,双双进 ...

  • 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50)

                     50 傍晚,桔红色的晚霞铺满天际,一弯上弦月悬在空中,稀疏的星星忽闪忽闪的,公路上偶尔有汽车和自行车驶过,夜色的帐幔渐渐地把大地万物笼盖了起来. 我和冯老师一同在田间 ...

  • 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49)

                           49 一天下午的自修课,我拿着一本<诗经>,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去,准备向学生讲<诗经>开篇诗<关雎>. 那时,我刚22 ...

  • 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48)

                      48 9月16日,农历七月廿九.刚刚放学,许咏梅就到我的寝室门口叫我:"陆老师,晚上到我们村看民俗活动." 我说:"什么民俗活动?&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