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期诗评专栏:诗歌贵曲,须形神俱备
编者语:《淮南子·原道训》:“形神气志,各居其宜,以随天地之所为。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从哲学本体论的层次上,阐明了有、无相生,形、神相依是一切事物和生命存在的根本规律。艺术审美活动也是如此。因而“形”与“神”是构成文艺作品及其审美价值的两种基本要素。诗歌,作为文学艺术最明亮的那一颗,更是如此。不论是诗歌的写作,还是诗歌的欣赏,“形神论”都影响着广大的诗歌爱好者。又,孔子曰:“情欲信,词欲巧。”孟子曰:“智譬则巧,圣譬则力。”巧,即曲之谓也。也就是说,作人贵直,作诗文贵曲。换言之,即当下大多数人所言,诗歌要有嚼头,那么这个“嚼头”即曲,即曲径通幽,即形神论中所示形神俱备。(连方)
路垚简评
——沈照明《老屋》
老屋
沈照明(山东)
蛛丝牵引着破旧的门
一声吱呀
我小心翼翼地走进去
生怕母亲牵着我的童年
走出来
光线从屋顶缝隙漏进来
老屋已经空荡无物
像父亲逝去的那双眼神
时间走得纠结,寂静
门前的水塘几近干枯
那时,鲜活的水
总是从母亲的笑声中流淌而来
这些年,在努力摆脱影子的纠缠
淌过一条条冰冷的河流
每一步走得沉重蹒跚
可回到老屋,耳边总响起
母亲喊我乳名的声音
只一声,拉长了我的泪水
也拉长了我
打着补丁的回忆
选自:夏之恋 | 这赞美与包容,紧紧跟着每一个如风的人
路垚评:
这是首充满深情的缅怀诗,写这类题材免不了勾起对过往的亲情,以及生活烙印的深切怀念和感伤,诗人深谙此理,在构思上并未另避蹊径,而是通过眼前的景象展开,进而将逝去的光阴再现,睹物思人,情感顷刻间释放,沉浸在对过往的追忆中。
老屋虽早已破旧不堪,但在诗人眼中,却是无法抹掉的情牵梦绕,诗人在手法上由景入手,将情感抒发层层递进,使意境达到高潮。从首句“蛛丝牵引着破旧的门”,辉映出老屋眼前的破败凄凉,并勾起了诗人内心的感伤,忐忑不安的心在这一刻难以释怀,“小心翼翼地走进去/生怕母亲牵着我的童年走出来”,眼前的情景让诗人生出诸多感伤,思绪沉浸在对亲人和儿时的思念中,面对空荡的老屋,悲伤悠然而生,“光线从屋顶缝隙漏进来/像父亲逝去的那双眼神”,亲人已逝去,老屋“门前的水塘几近干枯”,再也听不到伴随着母亲的笑声和流水声,诗人不由得感叹,“时间走得纠结/这些年/每一步都走得沉重蹒跚”,思念的情丝时时缠绕,老屋的快乐时光,亲人在一起其乐融融时刻,让诗人难以忘怀,眼前的情景忧伤油然而生,思念的情深伴随着泪如泉涌,“耳边总响起母亲喊我乳名的声音”,那一声呼唤,不仅“拉长了泪水/也拉长了打着补丁的回忆”,到这里,也使全诗的意境达到了高潮。
诗虽短小,但诗人笔下情感真挚,景物选取和情感释放都恰到好处,是写的很好一首感怀诗。
精粹作品赏析
——许捷《回家过年》
回家过年
许捷(河南)
此时,老屋前
一定亮起了红灯笼
那是故乡留守的眼神
铁轨上的呼啸
恍若,一支射出胸膛的箭羽
一场雪,正铺天盖地
这上帝抛洒的碎盐
试图,掩盖大地的伤口
我要在雪霁之前
扑开,虚掩的木门
让父子泪水的暖
驱散,骨髓里的寒
摘自当代诗歌地理《精粹|许捷:我要在雪霁之前扑开,虚掩的木门》
田德清赏析:
《回家过年》是一个拾人牙慧的老题目,被无数充满乡恋情结和眷家情结的诗者反复地咀嚼过,属“炒现饭”这类诗,很不好把握。尤其是在立意上,弄不好就会沾上仰人鼻息之嫌。只有深通诗理,满怀别样情怀,从骨子里透出一股对家的浓酽真情才能写出与众不同耐人寻味的好诗来!而我所赏读的这首《回家过年》,恰切如此。
诗者一开头就巧妙地点展出一幅扣人心扉的画面,“此时,老屋前/一定亮起了红灯笼/那是故乡留守的眼神”,撇开大凡写这类诗固有的老套路,情感上怎么怎么思念家的意象,从物象上,也就是从特写镜头上将读者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然后再从情感意象上归顺入诗者,形成共鸣。“铁轨上的呼啸/恍若,一支射出胸膛的箭羽” ,诗者用想象中的画面引出“老屋”的“一定亮起了红灯笼”烘托出家的那种古朴温暖喜庆,然后笔锋一转,将自己渴望回家归心似箭的情感和盘托出,自然,真挚,令人信服。铁轨上飞驶的火车就如内心射出的归家箭,让读者与诗者心同此情,共鸣一处。然而,当煽起归家激情,诗者蓦然折戟,揭示回家过年的不易!注意,《回家过年》这首诗的底蕴就在于此,诗者的匠心就在于此。“一场雪,正铺天盖地/这上帝抛洒的碎盐/试图,掩盖大地的伤口”。“一场雪”,好一个“雪”字,多么神奇地隐喻了桩桩件件影响回家过年的自然的社会的自身的因素。疫情,工作需要,交通阻隔,个人拮据,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凡此种种,回家过年不易!
无论回家多么艰难,《回家过年》是必须的。否则,就失掉了《回家过年》这首诗的本意。“我要在雪霁之前/扑开,虚掩的木门/让父子泪水的暖/驱散,骨髓里的寒”。诗者不愧为高手!用“暖”“寒”二字的对撞,精妙绝伦地揭示出艰难的人生与温暖的家人亲情两者不可同日而语的世态。家,始终是最温暖最安全可靠的庇护所。《回家过年》是炎黄子孙最幸福最向往的事。
尽管诗者在整首诗里没有表述“回家过年”这四个字,却令我们读后对回家过年有一种凝重而又激情澎湃的感觉,并深深地被诗中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涵所折服。
刘军华赏析:
近年来,在外出务工者们当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年中国有近一亿的外出务工者在春节后,像候鸟一样前往全国各地务工挣钱养家,追寻理想。到了年关,又像候鸟一样返回家中,与留守在家中的亲人们团聚过年,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大规模人员迁徙现象。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如此之重,到了年关,风雨无阻,一定要回家过年?”从诗人许捷的《回家过年》这首诗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第一节写出门在外的游子通过设想老屋的情景表达对家的思念。“此时,老屋前/一定亮起了红灯笼”,为什么如此确定呢?或许年年都如上吧。“此时”又是何时?挨近过年的时候。红灯笼,吉祥、喜庆、温暖,是游子心中的向往。“那是故乡留守的眼神”,既是比喻,又是拟人。“留守的眼神”是什么眼神?是留守在家的家人期盼游子归家团聚的眼神。“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通过设想老屋的情景和亲人,流露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强烈思念。正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也是通过设想兄弟们思念诗人来表达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第二节写游子回归。“铁轨上的呼啸/恍若,一支射出胸膛的箭羽”,采用比喻手法,把疾驰的列车比作一支射出胸膛的箭羽,写出了游子归心似箭的心情。“一场雪,正铺天盖地”,这是实景的描写。“这上帝抛洒的碎盐/试图,掩盖大地的伤口”,把雪比作上帝的碎盐,把天底下人们分离的痛苦比作“大地的伤口”,下雪,天寒地冻,道路泥泞,阻碍人们团聚,就像给天底下承受分离痛苦、盼望团聚的人们的心口上撒盐一样,增添失落、焦虑、担忧。这里的比喻既恰当又富有表现力。这使我想到《咏雪》的故事——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䋈因风起。”公大笑乐。《咏雪》中把雪比作盐不如把雪比作柳絮更恰当,然而在本诗中作者有意为之,将雪比作上帝撒的盐,取伤口撒盐之意,表明一场大雪增添了游子回家的困难,家人内心的愁苦,所以从这也可看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第三节写游子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安慰家人和自己。“我要在雪霁之前”,表明游子风雪无阻。“扑开”,一个动作,表明迫不及待。“虚掩的门”,表明留守在家的亲人一直期盼着游子早日回家。“让父子泪水的暖”,久别重逢的喜悦,令人喜极而泣,那是亲情的流露,那是情感的爆发!“泪水中的暖”当然是指心灵的暖,有安慰,有喜悦,有快乐,有温暖。“驱散,骨髓里的寒”,这“骨髓里的寒”,表面指严冬的酷寒,深层指内心的孤单、寂寞愁苦。而全诗也在这情感高潮时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深深的回味,并且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分析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了。那时心灵的呼唤,那是以年为周期的骨肉分离所带来的冷清、孤单、寂寞、愁苦需要团圆的热闹、快乐、喜悦、温暖去稀释,去缓解,去医治,去抚慰,满怀的期待需要去兑现,需要用“泪水里的暖/驱散,骨髓里的寒”!
本诗在艺术上也有很多可取之处:运用质朴浅显的语言,去抒发真挚深沉的情感;按思念——归家——重逢的情节发展结构全诗;借彼写此;采用新颖的比喻手法,将疾驰的列车比作一支射出胸膛的箭羽,将满天的大雪说成是上帝在大地伤口上撒盐;注重炼字炼词炼句,使诗句凝炼富有表现力,如“扑开,虚掩的木门”,“让父子泪水的暖/驱散,骨髓里的寒”;运用环境的描写加以衬托,用漫天大雪,突出游子风雪无阻,归心似箭的心情。
经过这样艺术的处理,诗中游子思归、家人盼归的情感也就表达得更加真诚动人,容易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本期主持:连方,现任齐鲁福建文学社诗评主编。
本期审编:连方
· 齐鲁文学 ·
//////////////////////////////////////////
秉承“探索,创新,文明,诗意”
推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