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课堂|新高考诗歌鉴赏常考基础题型归类 解题方法指导 最新语文模拟卷中的诗歌鉴赏试题

一、方法指导:
四看一品,概括感情
评价思想感情,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要做到“四看一品”,即:看标题、看作者、看序注、看诗眼、品意象。
1.看标题
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喜)《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愁)《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怜)
2.看作者(知人论世)
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3.看序注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如:
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4.看关键词(诗眼)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
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题型分析
模式一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套路:
这首诗借(  )等意象,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并对诗歌进行赏析。
[解析]译诗: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陆鸿渐虽然只是移居到城边一带,去那里也要穿过种植桑麻的小路。
看到他最近种植在篱边上的菊花,现在到了秋天还没有开花和着蕾。
敲门静静地连狗叫的声音都没有,于是试着去向西边的邻居家询问。
邻居回答说这家主人又去山里了,每每要等到太阳西斜时才会回来。
参考答案:这首诗是诗人访友不遇之作。全诗描写了隐士闲适清净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了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细节事物,描绘了一幅隐士居所的画面:靠近城边,桑麻环绕,小径相通;篱边种菊,尚未著蕾;篱门关闭,寂静无声;主人外出,邀游山林。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自然,流畅洒脱。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问: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5分)
【参考答案】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步骤一)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步骤二)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步骤三)(景物,“秋色”“夕阳流水”2分;特点,“冷落萧条”2分;感情1分。共5分)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问: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5分 )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步骤一)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步骤二)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步骤三)
模式二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
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问: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2分)
模式三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模式四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示例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问: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思路分析:这里如果用“对”字,虽说比较平稳而浑成,但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字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
【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步骤一)。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步骤二),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传的凄怆之情(步骤三)。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问: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模式五  关键词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
示例
山行即事
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③鸥性: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xiá):戏耍,玩弄。
问: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参考答案】(1)“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2);在结构上,“议”字统领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 。
小结:语言分析法——
解说表层含义:字面意义①表现景象②
分析深层含义:表达情感③突出主旨④
评价形式作用:表达效果⑤答题时依序答出,避免遗漏;依据诗作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项目,不牵强附会,强加于“诗”。
模式六 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
示例: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模式七  评价型
1.提问方式:探究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2.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3.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问: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思路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模式八  比较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3.答题步骤:1、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 2、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
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思路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模式九  根据具体问题作答
示例:
点绛唇(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注]乱鸦啼:暗喻小人的飞短流长。
问:①词的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5分)
②词人为什么“闲却传杯手”?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①、此人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由静到动(2分),描绘了一幅新月悬空、山悬北斗、夜静江寒、梅影横窗人不寐的景象。(3分)
②、此人“闲却传杯手”是因为“归兴浓于酒”。(2分)全词表达了词人面对蜚短流长的仕途心生厌倦,(2分)渴望归隐家乡,乐守田园的思想感情。(2分)
以上是常见熟悉题型,目前新高考形势下诗歌命题更具情境化,陌生化,所以要注意审题,并扣住题干相关信息进行答题。

最新语文模拟卷中的诗歌鉴赏试题

1.(2021届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高三一模)

赠怀素草书歌(节选)

李白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题和诗句看,本诗属于古体诗中的歌行体,篇幅、声律、韵脚比较自由。

B.本诗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时激情奔涌、痛快淋漓、狂放疾书的形象。

C.诗中作者既是写自己的观感,又是描摹怀素书法的神韵,二者水乳交融。

D.最后两句写湖南七郡虽人口不多,但家家都请怀素题字,表明其造诣非凡。

16.南宋诗论家刘克庄高度评价本诗,说:“自有草书以来,未有能形容此妙者。”但也有学者怀疑本诗非李白所作。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本诗(节选部分)与李白诗作的相似之处,以作为本诗确为李白所作的佐证。

2.(2021届江苏省淮海市淮海中学高三二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老

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草堂之景,诗人以宁静的心境去观照外物,充满了村野之趣。

B.后四句脱离写景转入抒情,字里行间展示了一位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

C.这首诗作者看似平静的心中却充满了无奈,是一种更为深沉的哀痛。

D.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忧国忧民之情贯穿始终。

16.赏析本诗“片云何意傍琴台?”一句。

3.(广东省佛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①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②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③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①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兔和蟾。②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③黄尘清水,有沧海桑田之意。

15.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诗人梦游上天,阴冷雨寒,仿佛在为月宫的兔和蟾悲泣;忽然云开月出,明亮起来。

B.四至六句诗人想象飞人月宫后同仙女谈话,人间沧海桑田,变化很快,感觉“千年如走马”。

C.七、八句诗人遥望人间,感觉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东海如同被打翻了的一杯水。

D.诗人先通过描写天上仙境来表情达意;进而俯视人间,寄寓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16.李贺的诗歌具有变幻奇谲的特色,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4.(广东省揭阳市2021-2021学年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田家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①,饮犊西涧水。

饥劬②不自苦,膏泽③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注)①景常晏:指天晚。⑦劬:劳苦。③膏泽:滋养土壤的雨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古体诗,诗歌一、二句就写出了一幅春雨之下万物复苏、一派生机的田野之景。

B.惊蛰时令正是春耕之际,农家起早摸黑劳作的身影出现在田野上、菜园里、山涧边。

C.“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的大意是农人勤劳朴实,辛苦劳作不觉苦,春雨润禾便喜上眉梢。

D.诗歌最后,诗人看到官家粮仓无粮,百姓背负沉重的徭役,批判了官吏对百姓的不体恤。

16.近代著名学者王文濡认为本诗最后两句“结束入神”,请结合整首诗歌,谈谈诗人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5.(湖北省武汉市2020-2021学年高三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翠相乱,锦石游鳞清可怜。

邮渚频挝津吏鼓,渔歌唱近使君船。

吴兴岘山足胜事,汉水襄阳空昔贤。

(注)①鵁鶄(jiāo jīng)一种水鸟。②吴兴:湖州。③岘山:位于襄阳城西。西晋名臣羊祜曾守襄阳十年,有政绩,死后吏民为他建碑立庙于岘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开篇点题,写耿晦之顺江而下,赴任湖州。“下”字写出船行之轻快。

B.首联下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仰望,天高气清;俯视,水清沙白。

C.颔联描绘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生趣,鸟叶相嬉,鱼儿灵动可爱。

D.全诗多处景色描写,虽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浓浓的惜别之情,却并无悲伤之感。

16.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耿晦之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6.(湖北省孝感市2020-2021学年高三调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②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登楼所见之景,勾连古今,营造了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

B.颔联意在写“今”,鸟去鸟来,人歌人哭,描绘了一时见闻。

C.颈联所写之景,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时间上并不连续。

D.前三联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的历史兴亡、人事变迁之感。

16.与汪尊的《五湖》“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相比,这首诗的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7.(湖北省宜昌市2002-2021学年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洞仙歌·毗陵赵府,兵后僧多占作佛屋

汪元量①

西园春暮。乱草迷行路。风卷残花堕红雨。念旧巢燕卷,飞傍谁家,斜阳外,长笛一声今古。繁华流水去。

舞歇歌沉,忍见遗钿种香土。渐橘树方生,桑枝才长,都付与、沙门②为主。便关防、不放贵游来,又突兀梯空③,楚王宫宇。

(注) ①汪元量,南宋末代皇帝恭宗的琴师,随从“三宫”(太皇太后、谢太后、恭宗)赴燕,途径常州,感怀而作此词。②沙门:佛教名词,出家的佛教总称,也指佛门。③梯空:腾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草乱花谢、满目凄凉的残春景象,奠定了全词伤感凄凉的情感基调。

B.“今古”指古今同声,此处暗用向秀的典故,与前句借“旧燕”抒怀类似,显得深婉有味。

C.“忍见遗钿种香土”,是指词人不忍心看到这种景象,蕴含词人心中一缕怀旧情思。

D.此词以赵府旧宅为题材,以“园、宅”为两点,由宅到园,由园到宅,线索清晰,不乏跌宕之美。

16.后人评价此诗“旨趣微婉、情绪深沉”,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本诗表现了哪些微婉深沉的情感?

参考答案

(2021届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高三一模)【答案】

15.D

16.①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刻画形象,表现自己强烈的感情。②善于借助联想和想象来描摹事物,抒发情感。③喜欢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这些内容都能佐证本诗是李白所作。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

D. “最后两句写……家家都请怀素题字”理解错误。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湖南七郡多少名门大家,哪家的屏风和粉壁没有珍藏你的笔墨?这是名门大家,而非“家家”,“家家”不合情理。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诗歌风格特点的能力。

本题要求从表现手法的角度鉴赏此诗,证明其确为李白所作。

此诗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力、极其夸张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一幅怀素醉酒后恣肆张扬、挥笔疾书的场景,细致而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怀素极具张扬的个性特征。

先写作者观看怀素草书的总体感受。说怀素坐在绳床上,乘着酒兴,大笔如同扫帚一般,上下挥舞,一会儿就书写了数千张纸。这富有夸张色彩的诗句形象地显示出怀素草书酣畅流利,书写速度极快。接着写作者观看怀素草书的具体感受。怀素草书时而如疾风骤雨飒飒到来,令人震惊,时而如漫天飞雪,缓缓飘落,茫茫一片,急缓交替,富有飞动感。怀素站起身来,面向墙壁,挥笔书写,一行只几个字,字字大如斗,仿佛听到神惊鬼叫的声音,只见笔划字势如龙腾蛇行。左盘右蹙像长空闪电,那形状如同楚汉相争,攻取退守,犬牙交错的鏖战。这巧妙的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怀素草书,俯仰进退,左顾右盼,急缓交替,千变万化的无穷魅力。最后作者盛赞怀素草书的创新成就。说怀素草书将湖南七郡家家屏障书题遍,显然是夸张之词,无非是强调当地民众喜爱怀素的草书。

总体来看,这首诗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刻画形象,善于借助联想和想象来描摹事物,抒发情感,又喜欢直抒胸臆,情感抒发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符合李白诗作的风格特点。

.(2021届江苏省淮海市淮海中学高三二模)

【答案】

15.B

16.(1)“片云”用以自喻,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滞留蜀中。(2)借景抒情。云傍琴台,本是自然现象,其实正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报国无门的痛苦。(3)运用疑问(反问)语气,突出强调了诗人的迷惘与无奈。

【解析】

15.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脱离写景”错。颈联,“长路”承上“贾客船”而来,接得极自然。正是这些“贾客船”,扰乱了诗人平静的心境,令诗人想起那漫漫长途。这“长路”首先把诗人的思绪引向大江南北,那里有诗人日夜思念的弟妹,诗人常想顺江东下。整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故选B。

16.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

“片云何意傍琴台?”,可我这浮云般的漂泊之身却滞留蜀中。“琴台”,汉司马相如弹琴的地方,在成都浣花溪北。运用疑问(反问)语气,突出强调了诗人的迷惘与无奈。在迷惘痛苦之中,诗人仰头见到白云,不禁感慨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留滞蜀中,首先是因为战乱未平,兵戈阻绝,其次,这也是诗人对那些把诗人赶出朝廷,剥夺了诗人为国效力的机会的人的愤慨。“片云”用以自喻。诗人借云抒情,深婉含蓄,表达了诗人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

(广东省佛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三模拟)

【答案】

15.A

16.①想象奇特:诗人把阴冷雨寒想象为玉兔和寒蟾在悲泣,把云层裂开后的景象想象成房屋楼阁,把明月在云雾中飘过说成是“玉轮轧露”,还幻想在月宫与仙女相遇并交谈。②构思巧妙: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现实生活的苦闷。(意思对即可)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A.“阴冷雨寒,仿佛在为月宫的兔和蟾悲泣”理解错误,应是“阴冷雨寒,仿佛是月宫的兔和蟾在悲泣”。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第一句写到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第二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仿佛是房屋楼阁。第三句写到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第四句中“鸾佩”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这句是说:诗人幻想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和一群仙女遇上了。这四句想象非常的奇特。诗歌的五、六句写到诗人同仙女的谈话。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所以整首诗天上人间浑然一体,通过写梦游月供,描写天上仙境,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现实生活的苦闷。

(广东省揭阳市2021-2021学年高三模拟)

【答案】

15.D

16.诗人先通过观察田间农民劳作,以质朴的语言,描写了农民劳作的辛苦。接着将农人终年劳作与家无余粮、生活饥贫作对比,进而揭示了其中的原因:赋税徭役的繁重。同时,又将耕种者和食禄者作对比,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诗歌最后两句,作者进行了自省,身为朝廷官员不从事耕种,俸禄却来自百姓,心中顿感惭愧,表现了一个封建官吏的良知,提升了全诗的格调,升华了诗歌的主旨。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诗歌的能力。

D.“诗人看到官家粮仓无粮”错误。应该是“诗人看到农家粮仓没有余粮”;“批判官吏对百姓的不体恤”不准确,诗歌的最后,作者是以观作结,“方惭”一词,表达出作者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本诗是诗人任滁州刺史期间,看到春耕时节田家辛勤劳苦的场景,触景生情,写下的田园诗。

从诗句内容上看,“不耕者”,指食禄却不耕作的人,即做官者;禄食,指俸禄;闾里,指乡里,泛指民间;“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意思是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

从诗句技巧上看,诗人先写春耕之始,然后写农民劳作的艰辛、勤劳朴实,以及封建社会农夫被压迫的惨状,最后以“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作结,用通俗易懂的诗句表达对田家的同情,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笔法朴实自然,不加渲染夸饰。

第三,从诗句的感情上看:作者写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表达了作者对农夫的同情,惭愧身为官吏的不劳而食。

(湖北省武汉市2020-2021学年高三质检)

【答案】

15.D

16.(1)热爱自然,情趣高雅。颔联中景色描写衬托出他热爱自然的情趣,从容不迫的气度。(2)关心百姓,受百姓爱戴。颈联写津吏击鼓告诉百姓官船来了,渔民们还是唱着歌划着船向官船驶去,从侧面衬托出耿晦之是一位接近百姓,关心百姓,美名在外的官员。(3)才华横溢,政绩卓著。尾联用典,无论是吴兴还是帆山,贤臣难得,均为胜事。耿晦之做湖州太守,会和西晋名臣羊祜一样,泽及生民,卓有政绩,名传千古。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诗歌的能力。

D.“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浓浓的惜别之情”错误。这首诗和一般的送行诗不同,它没有惜别的感情,没有祝愿的语句,写了知交耿晦之的雅量高致,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颔联“鵁鶄菰叶翠相乱,锦石游鳞清可怜”,这一联上句写舟行所见的水上之景:鸟在嬉游,叶在摇曳。下句写水中之景。由于秋水澄清,水流中各色卵石清晰可见,卵石斑驳的花纹灿烂如锦,水中的游鱼历历可数。这一联不仅写了舟行所见的东西,而且描绘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生趣。耿晦他出守湖州,并未感到自己作地方行政长官的显赫,没有傲视一切之态,也没有因担负重任而愁眉苦脸。这一联的描写衬托出他情趣上的热爱自然,风度上的从容不迫。

颈联“邮渚频挝津吏鼓,渔歌唱近使君船”,此联写耿赴任途中接触的人。津吏击鼓,一是通知人们官船出发,二是表示对长官的尊敬。渔人听到津吏击鼓,明明知道官船来了,却仍然唱着歌划着小船向官船边驶去。可能他们早已听到即将到来的州郡长官,是一个能够接近人民与民同乐的好官。“渔歌唱近使君船”的确是佳句,它表现出耿晦之这个新任太守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这里的描写,从侧面衬托出耿晦之是一位接近百姓,关心百姓,美名在外的官员。

尾联“吴兴岘山足胜事,汉水襄阳空昔贤”,是对耿晦之出守湖州的评价与赞叹。上句以西晋名臣羊祜比耿晦之,意思是耿晦之作湖州太守,会和晋代羊祜镇襄阳一样,泽及生民,名留千古,足可称为盛事。下句的意思是湖州得耿晦之为守,是现实当中的好事,而汉水之畔的襄阳,只不过空有昔日贤臣的遗迹罢了,这就是说,贤臣难得,千百年乃一遇之。称赞耿晦才华横溢,政绩卓著。

(湖北省孝感市2020-2021学年高三调考)

【答案】

15.B

16.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范蠡的缅怀仰慕之情。

不同:杜诗表达了诗人无因会见范蠡、无法像他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寄托了诗人厌倦官场、寄情山水的归隐之志;汪诗则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范蠡功成身退、善始善终做法的赞美之情。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

B. “意在写'今’”有误,这首诗是虚实结合,“勾连古今”。“鸟去鸟来,人歌人哭”也不只是“一时见闻”,这些景象都是古已有之,也是诗人平时既已积累的印象,只是登览时被触发了。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诗尾联“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写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他徜徉在大自然的山水中,为后人所艳羡。诗中把宣城风物,描绘得很美,很值得流连,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对象了,寄托了诗人厌倦官场、寄情山水的归隐之志。

而汪尊的《五湖》,结合“已立平吴霸越功”“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及注释内容“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分析,范蠡帮助勾践平定了吴国,确定越国的霸主地位之后,就功成身退,驾舟于太湖去做生意去了,有一个很好、很得人称羡的下场。汪诗主要表达诗人对范蠡的“功成身退,善始善终”的做法的赞美之情。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范蠡的缅怀仰慕之情。

(湖北省宜昌市2002-2021学年高三联考)

【答案】

15.D

16.①对繁华逝去的伤感。上阙的前三句写残垣断壁,故园不在;下阙的“舞歇歌沉”两句展开写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已成为过眼云烟,只见遗钿被泥土所埋。②对故国灭亡的深沉哀思。“念旧巢燕卷,飞傍谁家”“繁华流水去。舞歇歌沉,忍见遗钿种香土”,寄寓了作者思故国、恋故土的情怀。③对元朝佛教势力仗势横行、穷奢极欲的愤慨之情。“都付与,沙门为主”,大好园林,都被僧人所占,“便关防”三句谓不让显贵玩赏,防守紧严,只是一座寺庙而已,令人感慨万分。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由宅到园,由园到宅”错误。开篇第一句为“西园春暮”,这首词层次鲜明。以赵府旧宅为题材 ,以“园、宅”为两点,由园到宅,由宅到园。反复跳跃,但线索清晰,又不乏迭宕之美。园中草乱花谢,再写橘桑萌蘖,残而又生,衰极美来;宅子已是“燕飞谁家”,故园已是面目全非,早做为一座庙宇。可见应为“由园到宅,由宅到园”。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感情的能力。

上片“西园”三句,点明着笔地点 ,急风阵阵吹打 ,花瓣纷堕。红雨即指花瓣雨 ,即花瓣散落如雨 ,通过描绘满目凄凉的残春景象,烘托出作者的衰老心态和亡国之悲恨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可见“旨趣微婉、情绪深沉”。残垣断壁,故园不在。词人心事重重,由花园着眼整宅,心中不知何等滋味 。此词引用刘禹锡诗,意为赵府仍在,但已改作佛寺,原来的燕子也不识其处,不知飞到哪家哪户去了。闻邻人吹笛 ,作《思旧赋》。“长笛一声今古”,也是“感音而叹”的意思。笔致含蓄深曲,令人感慨亲之。“舞歇”二句展开续写繁华逝去之景象:赵府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已为过眼烟云 ,只见遗钿已被泥土所埋 。怎能忍心看到这种景象 。蕴含词人心中一缕怀旧情思,倍觉哀怨。残留于今日往日的脂粉气,而丽人已不在。“渐橘树方生 ”四句,深含潜滋暗长的意味,蕴藏无限生机。旧日繁华已逝,“舞歇歌沉”,寄寓了作者思故国、恋故乡的一种情怀。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