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故意抄袭
据说,一个H5刷屏了
好赞,求制作商
画面精致,就是手有点累
共鸣,get
……
据说,这个H5抄袭了
反转这么快
脸要打肿了
没品
呵呵呵呵呵
……
这个世界的节奏已经快到离不开朋友圈了,前脚《此处故意留白》H5在朋友圈泛滥形势一片大好,引来众多“慕名而寻”,好似将有大把的合同飞来。后脚就被爆料扒出抄袭国外app Phallaina的画面被叹打脸。
虽然H5画面中logo比较隐晦,但有心人士还是发现了,并通过H5地址寻到了制作方Sigma,其表示这个H5只是纯公益,提醒自己和同行们注意身体,并坦言确实借鉴了Phallaina的画面,尝试联系无果后因为是纯公益、不商业、不广告才大胆使用了原图,也并无刻意推广,只是好友的转发。
然而火爆之后带来的就是对“抄袭”不可控制的舆论,于是Sigma发出道歉声明,表示:
1、H5走红了很意外
2、H5参考借鉴了Phallaina中10—15处画面和3处音效,由于联系不到作者所以“去掉了所有品牌、广告内容”,做成了公益性质
3、接受所有人的批评并关闭H5
对此,大叔有几点看法:
对H5
1、没有广告的广告
一个内容引起共鸣却找不到出处是一件很让心里憋闷的事,因此“这是哪家做的?”顺势引起了二次讨论,好奇心+共鸣更推动了H5的传播,使传播有一个发酵,更为下一个传播埋下伏笔。
而“等着被扒”后顺势出场,是一个正常的传播节奏,自然引起二次高潮,揭秘。
画面中隐晦的放置了公司logo,虽然不起眼,虽然在此之前并没有很多人认识这个logo,但“揭秘”势必出现此“藏身点”,二次传播的反复提及就让“隐晦”成为焦点,从而印象深刻。
但另一层面,若作品没有引起很大共鸣,被动的二次传播也势必更加弱小而使得信息深埋。
2、故意抄袭,shi为炒作
明知有抄袭之嫌却大胆使用原图更换元素,纯公益之意仍然放置logo,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舆论发酵高潮迅速道歉关闭,体现反应速度、诚意的同时也很难不让人认为是提前部署后而为之。而道歉声明中表明“去掉了所有品牌、广告内容”,公司logo不算品牌?不算广告?
如此,视为炒作?是为炒作?
对“抄袭”
不管是不是炒作,不管出发点是不是公益,大叔认为此次传播都称得上铤而走险。
如此一番,品牌的声量有了,打出了初创公司的业内知名度,但是美誉度呢?众口难调,更需要以后有过硬的作品傍身信服。
初创企业先打造公众认知,让大众知道有这么一家公司、公司能做什么,这个逻辑是对的,但如此一来,是否有品牌愿意陪同“铤而走险”就很难说了。
对所谓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