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二三事

一件小事:老师教我接电话
我读MPA之前十年事业单位的职员生活,日子不是得过且过漫不经心,就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甚至养成了一些恶习,接电话时的态度就是一例。一天午后,我在睡意蒙眬中接到论文导师黄老师电话,依然沿袭老习惯,不耐烦地接起电话,拖长声调回应:“喂!”
“你是孙义同学吗?我是黄健荣。”电话南头传来黄老师温和的声音。
“啊?!噢,黄老师?黄老师好!”我立即换了一副恭敬的语气,翻身从床上坐起来。
没想到黄老师会主动打电话给我,估计是讨论毕业论文的事情,前两天我才把提纲发给他。
“我们先不谈论文,先说说你接电话的方式吧!”黄老师依然是不温不火,用特有的平和声调对我说。
“你接电话的方式不合适啊!你这个'喂’,官腔十足,一副拒人千里的架势。这不好!你官做得不大,怎么这样说话呢?再说,你这个不耐烦的'喂’出来后,而当你知道对方身份时,又变得客气起来,这样前倨后恭,何苦呢?建议你呀,以后无论接到什么人的电话,都首先热情客气地打个招呼,说声你好,待之以诚。这样,遇到长者尊者你不尴尬,遇到其他人你也不会失礼!”
身上毛病久了,就会长到身体里,一旦被触碰,才会隐隐地疼。黄老师的批评教诲,让我警醒。毕竟已不是小年轻,不夸张地说,电话还没有接完,竟然一身汗。
从此,接电话、打电话之前都酝酿一下,保证自己情绪饱满、声调适当、口齿清晰。因为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是否有温度有诚意,即便隔着再长的电话线,别人也会感受到。
工作十年后,我才学会了打电话。
一件大事:老师教我写论文
我本科学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算是文科,舞文弄墨是自己的小爱好。工作以后经常发些小文,一向自以为文笔不错,写毕业论文应该不在话下。尽管知道导师是黄健荣教授后,很多人告诉我:“你完蛋了,黄老师特别严厉,看你怎么过!”但我并不在意。
我的学位论文选题是转型时期高校基建部门腐败问题研究。黄老师对我做学位论文要求十分严格,不仅在确定论文选题、研究方法、论题切入、谋篇布局等方面和我反复斟酌讨论,而且在研究提纲和论文写作时一直严格把关,对论文展开论述的逻辑、行文的文法修辞和资料准确性可靠性方面的问题,一点都不放过!真正感到压力,在第一次写作提纲发给黄老师后就已经开始了!在给我发回的提纲初稿第一页开头,黄老师就写明用五种颜色标示文中已作批改文字段落的意思:红色是提示、建议或修改;蓝色是有疑问,提法、逻辑或事实的准确性需要再推敲;黄色是删掉的;紫色是调整了词序;绿色是句子上下衔接不大好。再看一看正文,原来交给黄老师的黑白文档,简直变成了彩色文档——通篇都是彩色标注,从标点符号到章节标题,事无巨细一一标明,感觉黄老师的批改比我写的时间都长。过了较长一段时间,老师给我发回我的文稿上彩色才渐渐减少,我一直悬着的心,才渐渐落地。回头看看,我的写作提纲和论文,黄老师都改了五稿!
十多年来,除了高考以外,从来没有时光如这年夏天那样拼搏和辛劳,每天早出晚归,查阅资料,冥思苦想,反复修改。随着案例与数据的充实,文辞与逻辑的理顺,黄老师在评语中给予的肯定和鼓励不断增加。终于有一天,黄老师通知我,你可以准备答辩了。
毕业论文答辩后,我这篇论文被评为学校优秀MPA毕业论文,后来还在黄老师的推荐下上了中国知网。或许是由于我的学位论文研究的问题正触到社会热点,或许是因为论文的分析尚有一定见地,从2009年10月到2013年12月,《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央视新闻1+1节目组等国家级媒体先后就这篇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对我进行采访报道。2009年以来,凤凰网、《科技日报》、经济观察网、《经济观察报》《瞭望》《法制晚报》《半月谈》、人民网等许多媒体先后转载上述报道或引用我的论文。这样的情形使我既感高兴又有些许不安,感觉好像是进入了我人生的一个高光时刻。
很多想读和在读MPA的学弟学妹都曾问我,读研期间最大收获是什么,我总是毫不犹豫地说:逼着自己,认认真真做一篇毕业论文。
感谢黄老师做我的导师,让我读研两年多,有了许多收获。
一件幸事:认识一群紧跟时代的人
我们这一届MPA注册的是2005级,实际上是2006年春天入学。那一年,春暖花开,小女出生,从妇幼医院出来到南大礼堂参加开学典礼,所以印象特别深刻。2008年MPA毕业,以为从此再也和南大MPA没什么关系了,没想到这才是开始。
我自己用业余时间真正开个公司也是2008年,经营创意设计、数字印刷、展览展示等小事。于是就从为同学们印制毕业论文开始,与大家有了更多接触,慢慢参与MPA发展进程中。从南京大学MPA研会、协会主办的《管见》杂志,到江苏MPA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等,用自己微薄的能力,为同学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一群MPA人分居各地,时聚时散,不紧不慢,但都在同一个主题下,奋力前行。他们紧跟时代需求,用科学理性精神,探求发展之道,并落到实处,做好自己的工作。中国“MPA之父”夏书章教授曾说:“MPA的精神就是紧跟时代需求,既要有科学要求,也要有人文追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落到实效。”一路走来,很荣幸能与南大MPA人一道,用自己的行动,见证MPA的崛起,弘扬MPA精神。
以MPA新年沙龙为例,从南大到江苏,从江苏到全国,影响逐步扩大,同学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沙龙每次确定一个主题,比如2012年的主题是“从李琢微博门看公共治域下的微博存在”,2016年是“特朗普时代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2017年是“政务服务中新媒体手段的应用探究”,都是当时的社会热点问题。参会有主题发言的同学,精心准备、观点独到,其他同学踊跃发言、热烈讨论,嘉宾或老师分析引导、精彩点评,每次参会都让我对社会热点问题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逐渐充实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考研读书的好处很多,比如,除了给了你一张通行人世间的证书,还因此收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让人生的路不寂寞,幸甚。才女学妹魏艳鸣的《MPA感怀》,记录了她学习的心路历程,也反映了我这时的心情:
聚为热火散为星,一曲弦歌一路听。莫道征涯涛浪远,扬帆鼓棹正当龄。
不知道为什么,脑中又浮现一句佛语:“如入火聚,得清凉门。”
我深信,与如许良友为伴,人生之旅能走得更远更从容!

本文选自《星辰大海,不负韶华:江苏MPA20年采撷》,该书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