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马培之巧治慈禧奇疾 药方里藏了什么秘密?
马培之(1820—1903),清代名医,字文植,以字行。江苏武进孟河镇人,孟河医派代表人物,被誉为“江南第一圣手”。
他是现代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马万里的曾祖父。其祖上自明代马院判起即世代业医,培之自幼随其祖父名医马省三习医16年,尽得其学;后又博采王九峰、费伯雄等医家之说,融会贯通。他为晚清著名学者俞樾的治病经历,使其医名大噪;又应诏入宫为御医为慈禧诊病,慈禧称赞他“脉理精细”,手书“务存精要”匾额,赐三品官,名震四方。
孟河四大家中巢、丁两家的代表人物巢渭芳与丁甘仁皆受业于马培之;清末名医邓星伯亦是马氏门生。
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慈禧太后染上奇疾,御医日日进诊,屡服良药,竟不见好转。朝中遂下诏各省督抚保荐良医。江南名医马培之(字文植)被举荐进京御诊。
马培之抵京后立即打探慈禧太后之病况。关于慈禧之病传说纷纭,马培之拜会了太医院的御医,却不得要领,心中不由十分焦急。后又连日访问同乡亲友,经同乡询问宫中太监,向慈禧的近侍打听到其患病的真实起因有关宫闱之秘。这条从黄门捷径传出的消息,使马培之大吃一惊,原来慈禧太后之病乃是小产后遗症。慈禧早已寡居多年,何能小产?马氏吃惊之余,心中已明白了大半,也自觉心安了许多。
几日之后,马培之在太监的带引下,来到了金碧辉煌、侍卫森严的体元殿。只见40多岁的慈禧太后,脸上虽然涂着很厚的脂粉,却难掩那血亏的面色。慈禧先询问了马氏的籍贯、年庚以及行医经历的一些细节,然后太医院李卓轩向马培之介绍了圣体病况,在场的还有京外名医薛福辰和汪守正等人。薛、汪、马依次为慈禧太后跪诊切脉,又各自开方立案,再呈慈禧太后。只见慈禧看着薛的方沉吟不语,再阅汪的方面色凝重,三大名医无不沁出冷汗。最后看了马的方案后,太后神情渐转祥和,金口出言:“马文植所拟方案甚佳,抄送军机及亲王府诸大臣”。众人听罢,心中的石头落地,马氏更是欢喜。他对慈禧太后的病因心中本已有数,再切其脉,两寸虚细,两关沉小带滑,两尺沉濡,完全暗含产后血症。其方只字未敢言及妇产的病机,只作心脾两虚论治。而在方药中明栈暗渡,声东击西,用不少调经血之药。慈禧对医药素有了解,见马之方案甚合心意。因为药方要抄送朝中大臣,所以必须既能治好病,又可遮私丑、塞众口,马氏的药方正符合这两种要求。薛、汪的方案虽然医术高明,切中病机,但免不了刺中了太后的隐私,他们缺少了马培之的智慧因而不中老佛爷的心意。
后来,马培之又献上服古方:四乌鲗骨一芦茹、合雀卵、鲍鱼汁,还有归芍六君等方药,可通经活血、补血治血。慈禧服用了马培之的方药,不出几个月,病情渐愈,至次年春基本康复。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