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盆腔结缔组织炎验案 -- 马氏妇科
高楚楚
初诊:2014年11月17日。周某某,34岁。因“反复腰腹疼痛伴带下增多10年”就诊。
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周期30天,经期4~5天,末次月经2014年11月7日来潮,量色如常,偶有血块,无痛经,经期乳胀。近10余年自觉腰痛如折,伴有两侧下腹疼痛。带下量多,色黄,无异味。寐纳可,二便调。生育史:1-0-3-1,人流3次,已放驻驻置节育环。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分泌物量多,宫体后位,质地中等,正常大小,活动,无压痛,两侧附件无压痛。三合诊两侧子宫骶骨韧带触痛明显。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腹痛(湿热瘀结)。 西医诊断:盆腔结缔组织炎。
治则: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方药:桃核承气汤加味。
桃仁10g 制大黄9g 桂枝6g 玄明粉(冲)6g 甘草6g 蒲公英15g 红藤20g 败酱草15g 延胡索10g 野荞麦根20g 川断10g,7剂;配合活血化瘀灌肠液保留灌肠。
二诊:2014年11月26日。腰痛已除,带下如渣,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7剂,朗依1盒外用。
按语:患者曾多次人流,宫腔手术操作,妇检又及宫骶韧带触痛。结合病史查体,明确为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因反复腰腹疼痛已10年,日久成瘀,经黯有块,下焦多湿,带下量多色黄,证属湿热瘀结。“瘀”重于“热”,当以逐瘀泻热为法。张仲景的桃核承气汤,用于治疗太阳病下焦蓄血症,即感寒后化热,蓄血内结。符合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者,虽无大便难,亦可用之。大黄泻热逐瘀,桃仁活血破癥,芒硝泻下软坚,甘草护胃安中,既为佐制,亦为佐使,其中桂枝辛散温通,鼓动气血。《伤寒论》治太阳病,得桂随经祛邪而出,而此处取桂枝活血通络之性,可散宫旁瘀滞。但辛温助热,加蒲公英、红藤、败酱草清热祛湿,制桂之性。元胡行气止痛,川断固肾强腰,野荞麦补肾祛瘀,清热利湿,解腰腹疼痛。服药后得“微利”,邪有出路,使瘀、热、湿从前后而解。复诊腰痛已除,此易反复,当守方治疗,泻下伤阴,瘀热一解,当中病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