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汴梁游龙亭

从清明上河园出来,我来到了龙亭公园。龙亭其实并不是指一座亭子,它是建筑在一座巨大青砖台基之上的殿堂,龙亭公园是古城开封的一个著名游览点,有开封揽胜必游龙亭之说。开封城是中国著名的七朝古都,先后经历了: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国,龙亭是除了魏国,其余六朝皇宫的所在地。

午门是龙亭公园的正门,亦称“午朝门”。午门为座北朝南的单檐歇山式建筑,上覆有黄色琉璃瓦。在中国古代,午门是皇宫的正门,这里是群臣待朝,皇帝颁发诏书,迎接凯旋和接受降俘的地方。在午门前的广场上立有两根石制华表和两只石狮,这两只石狮子是北宋故宫的遗物。

走过午门,沿着宽阔的御道向前约100米,来到一座古老的石桥,这座桥长约40米,宽约18米,高约7米,桥下有5个涵洞将两边的湖水贯通起来,这座桥是龙亭公园的玉带桥,它也是开封最高的五孔石拱桥。桥的立柱和栏板采用青石砌成,柱头雕刻祥云,栏板尽饰龙凤,桥面由青石铺成。从侧面看,玉带桥汉白玉的肌肤,叠加着青石的衣裙,似从天飞落连接水陆,那弯曲的桥身犹如一条玉带伏卧在波光涟潋的水面上。

走过玉带桥后,笔直的御道将龙亭的水面分为东西两湖,这条御道是通往宋代皇宫的主要道路,东边的是潘家胡,西边的是杨家湖。传说,在北宋时期,这一路之隔分别是朝中重臣潘仁美和杨业的府邸,由于潘仁美妒贤嫉能,在一次作战中陷害杨业,使其战死沙场。杨业的夫人佘太君,在告状无果的情况下,带着全家回河东老家去了。杨家走后,一连降了三天暴雨,将这一路之隔的两座府邸淹成了两片湖泊。

这一带是北宋时期皇宫的大庆殿遗址,如今北宋皇城遗址已被埋入了地下8米深处。1981年,龙亭东湖清淤时,人们在离地面约5米深处意外地挖出了明代周王府遗址,继续下挖8米深发现了北宋皇宫的遗址,经考证是北宋的大庆殿。之后的考古发现更令人震惊:在开封地下3-12米处,上下叠罗汉似的摞着6座城池。自下而上依次是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东京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城和清开封城。除大梁城位置略偏西北外,其余几座城的城墙、中轴线几乎都没变化,形成了开封独有的“城摞城、墙摞墙、路摞路、门摞门、马道摞马道”的奇观。

潘家湖东侧有一小型的丛林和山丘组成的小岛,丛林深处似有各种枯藤异木,流连其间颇具情致,一条弯曲的小桥将小岛御道连接在一起。山丘下还有一个极小的宫廷院落,典雅精致的瓦房群落被高高的灰墙包围。等我来到桥头,大门上是一把古旧的铜锁,让人忍不住猜想,这个封闭的小院里曾发生过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这是龙亭公园里的探古苑,据说探古苑是根据在龙亭一带发生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而建造的,听人说探古苑已关闭了数年,没有再开放过。

继续往前走,来到一座小巧玲珑的庑殿顶建筑就是嵩呼门,嵩呼门上覆金黄琉璃瓦,斗拱、雀替、梁柱、额枋全部沥粉贴金。“嵩呼”典出《史记·孝武本纪》和《汉书·武帝纪》。据记载,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登嵩山峰顶祭祀中岳,群臣跪拜在山脚下高呼“万岁”,山谷中回声四起:“万岁,万岁,万万岁”。古时山高为嵩,这回声又称山呼和高呼,而山和三同音,所以它又叫三呼。自此之后,三呼万岁成为参拜帝王的最高礼节。

嵩呼门不大,但它采用的建筑格局却是封建帝王时期等级最高的庑殿顶的形式。嵩呼门的正脊两端有两个吻兽,吻兽是龙的第九个儿子。据说,他非常喜欢眺望,经常在屋脊之上职守,保卫着整个宫殿的安全。四面的埀脊上分别由狮,吼,马,羊,鱼五个动物职守,代表着吉祥的意思。

往前走就是朝门,朝门就是朝拜之门。在古代,封建等级制度非常森严,从午门到朝门这条道上,有“文官落轿,武将下马”之说,朝门共设有三个门洞,正中间的大门是供皇帝出入的,皇后也只有在她生日那天才能出入此门。大门两旁的两个小门,是供皇亲国戚和朝中大臣出入的。在朝门两侧的宫墙上另开有两座掖门,是供内监和守卫将士出入的。

进入朝门后,迎面的一堵墙是皇宫内的萧墙,它是中国古代皇宫大门内的门屏,又称“塞门”、“屏”,类似民居大门的照壁。在《论语·季氏》中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后人根据这个典故,把内部祸乱称作“萧墙之祸”和“祸起萧墙”。龙亭的这面萧墙独特之处,就是正中间开有圆拱型的门洞,据说是赵匡胤不走弯路,所以就在萧墙上为他建了这个圆拱形的门。

穿过萧墙,在龙亭大殿前正中的步道上,我看到一块称为龙墩的立方形石墩。传说,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感觉坐在龙椅上不舒服,就命人从泰山运来了这块石头精雕细刻成龙墩,也取意“稳坐泰山”之意。在古代,它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叫“试官石”,清官坐上去会四平八稳,昏官坐上去会摇摇欲坠。

萧墙背后是龙亭大殿。现存的龙亭大殿脱胎于清雍正十二年建成的万寿宫正殿,其下的高台就是从前明代周王府里的煤山。清乾隆十五年,乾隆帝驾临开封,以河南巡抚衙署为行宫,巡抚衙署搬迁到按察使司署,按察使司署移至“大道观”,大道观里的道士们则被安置到了万寿宫。次年,万寿宫正式成为道观,改称“万寿观”。1922年冯玉祥第一次主政河南时,将万寿观中的道士遣散,龙亭与宗教的关系就此了断。

龙亭大殿坐北朝南建筑在一座高大的青砖殿基平台之上,殿基平台高约36丈,从地面到大殿共有72级台阶,寓意为36天罡星和72地煞星。它是取天上的108颗星座,代表吉祥的意思。据说,龙亭大殿是宋代皇宫后御苑的一部分,殿下高台是明代周王府花园中的土山。

殿前是用青石雕刻的蟠龙御道,镶着无数蟠龙的石阶一段覆接着一段,真有种殿宇接天的味道。这条御道共分为三层,中间设有两座平台,御道的中间雕有云龙图案,东边是文官道,西边是武官道。如果细看可以发现文官道比武官道高一点,这是因为北宋时期重文轻武。我去龙亭公园期间正赶上公园在搞大宋花朝节,园方弄了几个鲜红的大字放在古建筑上,使古老的建筑失去了原有的风貌,显得很不协调。

据说,每年龙亭公园都要举办大宋花朝节。花朝节期间,数十万盆应时花卉争芳斗艳,呈现一派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花的海洋,与景区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交相辉映,让广大游客在花海中放飞心情,呼吸浓郁的宋文化芳香,体验精彩纷呈的文化展演带来的愉悦,大宋花朝节以独具风韵的魅力成为开封仲春旅游旺季的一道亮丽风景。但花朝节的布景也要与周边环境相结合,不能破坏了古建筑整体的美,否则这个花朝节会让人感到大煞风景。

登上龙亭大殿,站在高高的殿基平台上向下望去,亭台楼阁、雕廊画柱、湖水假山、宫墙殿门,如一幅美丽的画卷铺展开来,整个开封古城的景色尽收眼底。一条千年不变的中轴线,串联着中山路、宋都御街、午门、嵩呼门、朝门、萧墙,潘杨二湖分布在中轴线两旁,使人感慨万千。看着这景色,心中在想着宋徽宗是何等智慧的艺术家,他在这北方的汴京城造出了江南园林般的世界,令人叹为观止。

龙亭大殿雄踞于高大的殿基之上,显得巍峨壮观。整座大殿为砖木结构的重檐歇山式建筑,殿顶覆金黄琉璃瓦、飞檐高翘、翼然凌空。檐角皆挂有风铃,风铃迎风如珠落玉盘,叮当作响,美妙无比。大殿进深五间,面阔九间,象征着帝王的九五之尊。大殿四周重檐四复,朱珠环绕,有朱厦走廊,供行走环回。

在大殿的四角有四个可爱的谛听,谛听是龙的第七个儿子,耳朵非常灵敏,传说赵匡胤当上皇帝后,非常多疑,每次上朝,看到朝中大臣在下面窃窃私语,就请了四只谛听放在这里。谛听也是地藏菩萨的坐骑,地藏菩萨非常喜欢它,经常派它到民间体察饥苦,于是民间流传着一个谚语:摸摸谛听头,吃喝不用愁;摸摸谛听背,长命又百岁,摸摸谛听腿,金银财宝往家跑;如果您从头摸到尾,一生荣华有富贵。

但凡出游,每当见到古迹时,总是喜欢欣赏古迹上悬挂的牌匾、对联,这些牌匾、对联中往往含着许多的故事,来到龙亭也不例外。在大殿的檐下挂着一块写有“龙亭”二字的巨匾,是由河南著名的书法家张本逊书写的,也许是本地书法家的缘故吧,龙亭公园内的所有匾额全都让张本逊承包了。后来我游了开封城的众多景点后,发现张本逊不止包了龙亭公园内的所有匾额,开封城中几乎所有古迹的匾额也出自其手,这似乎有些不正常,难不成开封就没有第二个能写匾额的人了吗?

龙亭大殿东西两侧的平台上置有两块太湖石,这块石头是宋代皇宫的遗石,石上有比较详细的说明文字,这两块太湖石是1994年修复龙亭大殿时,从皇宫御花园地下8米处挖出来的。据说,这两块太湖石是宋代花石纲遗物。北宋时期,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极端腐败,生活骄奢淫逸,挥霍无度,酷爱花石。他命人到江南索求奇花异石,运往东京汴梁,这些运送花石的船只,每十船编为一纲,故称花石纲。官吏一伙乘机借花石纲进行敲诈勒索,大发横财,给江南百姓造成极大的灾难,成为激起方腊起义的主要原因。

从龙亭大殿东边的台阶下来,可见一座四角单檐攒尖顶小亭,亭中有一眼井口已经封闭的古井。这就是有开封十二眼名井之首美誉的“铁泉海眼”。相传,在宋太祖在位的时候,有一年开封遭受大旱,眼看庄稼就要没了收成。东海龙王被宋太祖登基以来的德政所感动,用自己的一只眼睛化作一眼甘泉,缓解了旱情。但到了第二年,本来已经暴雨成灾,可那眼“龙泉”依旧涌水不断,却又无法堵住。这时候,东海龙王给宋太祖托梦,说只有用皇帝滴了血的铁水铸造千斤铁柱插进泉眼,才能堵住泉水。宋太祖自然是依意而行,结果涌泉被堵住了。

龙亭后面是一堵高大的城墙,据说原龙亭后墙体与地面呈90度直角的,在上世纪80年代,一场暴雨造成了龙亭后墙坍塌。在维修过程中,现代建筑工艺始终无法恢复古人设计的90度笔直墙体,如果细看很容易发现修补的墙体与原墙体的差异。关于这段墙体还有一个传闻:在龙亭后墙坍塌的那个雨夜,不少当地人看到一条银龙从开封正北方腾空而起没入云端,第二天就惊闻龙亭坍塌的事故。这传闻虽不可信,但也为龙亭添抹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大殿的后面是皇帝的御花园,进入御花园首先看到的是一片柏树林。在柏树林中间的空地上有一座碑亭。巨大的碑面上没有文字,只有5个符箓似的图画,碑背面有“叙五岳真形”五个大字,我这才知道它就是著名的叙五岳真形碑。叙五岳真形碑立于清代嘉庆五年,原在龙亭大殿之内,嘉庆十二年迁出大殿,立于大殿前。上世纪80年代,龙亭公园扩建时将叙五岳真形碑移到了殿后,并建了碑亭。

五岳真形图是道教的符箓,据称为太上道君所传,有免灾致福之效。在我看来这代表五岳的5个符箓就是远古的象形文字,经过一番了解,原来古人的“五岳真形”主要是指地图的真形,五岳真形图是以山形在地面上垂直投影作为山的影像画出来的,并以不同的颜色画出其中的山峰和山谷。五岳真形图起源颇早,据《太平广记》卷三《汉武帝内传》记载,五岳真形图是太上老君最早测绘的山岳地图。

叙五岳真形碑亭南面有一座单檐歇山顶建筑,建筑内保存着一段刻石门梁和两根石柱,这些物件是我在龙亭大殿平台东出口处看到的一座石门阙的原物。这段老门梁上刻有康有为的一首诗:“远观高寒俯汴州,繁台铁塔与云浮。万家无树无宫阙,但有黄河滚滚流。”诗的落款时间“孔子二千四百七十四年”,通过落款反映出康有为从内心深处不认可“中华民国”的复杂心态。两根石柱上刻有康有为1923年游历龙亭时留下的一副对联:“中天台观高寒但见白日悠悠黄河滚滚,东京梦华销尽徒叹城郭犹是人民已非”。

在御花园中,我见到一座造型别致的小亭子,亭子的柱子及扶栏已经破裂,亭檐上的琉璃瓦也掉落了许多,亭的四周围着一圈铁栅栏,似乎已停用多年了。这一景象让我想起了进入龙亭公园时看到的探古苑,探古苑也同样是一副铁将军把门,荒废了多年。景区内的建筑坏了为什么不修复呢?难不成景区没有维护经费吗?总不能将坏了的设施一封了事吧,做为一个4A级的景区,不可能没有这笔维修费用,况且公园每年都在搞花朝节等活动,赚了不少的银子,真不知道这些被封的景点何时能开封。

在大殿两侧东西相对称,南北排列着各有三开间、五开间的东西朝房,朝房采用了苏式彩绘手法的风格,显得古朴典雅。在古代,朝房是朝中大臣们候旨听宣的地方,现在这里陈列着以宋代为主要内容的蜡像,再现了“宋朝开基”、“杨业归宋”、“澶渊之盟”、“包拯上任”、“召见外使”、“安石变法”、“水运仪象”、“微宗作画”、“李纲复职”等历史场景。

东侧的朝房内每天还有《杯酒释兵权》、《王安石变法》等实景表演,我正好遇到了《杯酒释兵权》的实景表演。杯酒释兵权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皇帝后,为了避免别的将领篡夺自己的政权,同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巧妙地夺回了军权,并赐给将领们良田、美女,让他们颐养天年。

走出龙亭公园,站在午门之外,再次仰望那两座巍峨的雄狮,曾经的繁华依稀可辨,只是浸染了岁月的风烟。此时突然想起余秋雨对开封城的描述:它背靠一条黄河,脚踏一个宋代,像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眉宇之间仍然气宇非凡。是啊,昔日世界级的都市气象早已消散,只剩下这一对石狮依旧怒目圆睁闪着威严的光辉。午门,似乎仍旧是主宰生死的皇权重地。可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高高在上的帝王们早已长眠于滚滚历史长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