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化表达

     ​张小龙曾在一次微信公开课中说:视频化表达应该是下一个十年的内容领域的一个主题。虽然我们并不清楚,文字还是视频才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从个人表达,以及消费程度来说,时代正在往视频化表达方向发展。
     普通人大概也能感觉得到,这几年随着抖音、快手等手机App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快餐文化盛行,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或者说,读书所占用的时间越来越少。也是,辛苦工作一天,回到家,茶余饭后,想轻松一下很正常,只不过是把以前花在看电视上面的时间转移到了手机上而已。
     以前,除了大年三十晚上看央视春晚,平时,经常是一家人坐在沙发上抢电视摇控器。上了年纪的老人想听一听老歌、看一看京剧,年轻女主人的最爱是那些缠缠绵绵的爱情剧,小孩子则总是嚷嚷着要看动画片,那时恨不得把电视屏幕掰成几半。以至于后来有厂家研究发出了电视的画中画功能,当然,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还是多买几台电视,每间屋子都放上一台,全家人分成几伙看,只是那时候电视的价格不菲,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做起来有些难。
    其实,以前房子紧张,经常是一家三代挤在一起,家里面人口多,可以选择的娱乐活动又少,饭后抢电视很正常。现在人们的收入提高了,城市里的房子多了,绝大多数父母都和儿女分开来住。而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普及,手机是人手一部,甚至两部。现在的画面变成了回到家,除了一起坐在餐桌上吃饭,便是各自拿起手机,或躺或坐,玩游戏的玩游戏、追剧的追剧、听歌的听歌,互不打扰。电视则几乎变成了一个纯摆设。不知道几年后,手机会不会像现在的电视一样也被淘汰,人们只需随身携带一个集成芯片,想看什么直接投屏。
     自己还是喜欢没事时读点什么、写点什么,总感觉视频化的内容带有某种程度的强迫性,基本上只能按照设计的节奏观看,虽然也能点快进,但不能像阅读文字那样,自己可以随意地选择节奏,不重要的部分只略读大概,关键的部分则慢慢品味,还可以加入自己的想像,脑补一些画面。各人喜好不同,各取所需吧。
欢迎点击文章上方的蓝字“人生掠影”,关注本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