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进入公务员队伍,到现在已经十...
自2008年进入公务员队伍,到现在已经十三年了,虽然说体制内的工作早已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但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我这十三年显然是非常失败的。
虽然说“该走的弯路一步都不要少”,但是回顾这些年走过的路,有些抉择明显是错误的,如果当时有人提点一下,或许可以得到更好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历数我犯过的错、掉过的坑,我发现绝大多数是在入职头三年发生的,丢掉了几次关键机会,也让自己走上了不一样的路。
1、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要参加的
机关单位,经常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比如游泳、桥牌、羽毛球、乒乓球等比赛活动,单位一般会安排新人参加,一来是年轻人精力比较充沛,二来是凑人头完成任务。
但是,这些活动往往单位领导不会参加,因为领导们年龄大多偏大,不太喜欢这些运动。而办公室为了完成任务,就会挑一些人去参加,其中一条很隐晦的原则就是:这个人不太忙,或者手中的业务不太重要,派出去不耽误事。
这种领导不参加,而被拉去完成任务的活动就应该尽量避免,否则很有可能被贴上“闲人”的标签。我现在把这类活动定义为“无效活动”。
另外一种,领导重视,且习惯于参加的活动则应该尽量参与。比如:党群类活动、评比类活动,各种竞赛、演讲都是很好的露脸机会。千万不要以为这种是让人生厌的务虚事情,恰恰是这种活动,最容易让领导发现你。
曾经有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因为党课评比得了一等奖,被组织部领导看中,刚转正就提拔为团县委副书记,正儿八经的副科职领导。要知道在县区基层,副科是绝大多数人一辈子迈不过去的坎。
2、不要只和一小部分投脾气的人交往
工作的第一年,因为是异地,工作以外有大把的时间,所以经常会和几个同批进入的年轻人凑在一起,包括业余时间和上班时间。
现在回想一下,导致我体制内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只和自己“臭味相投”的人交往,对其它人和事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心态,我相信很多人对我的评价是负面的。
只和自己合得来的人交往是典型的学生心态,那些当年我认为无趣的人,恰恰是后来在机关发展得最顺利的人。所以刚入体制内的新人能不能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对于其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3、体制内为人处世的几个最关键的注意点
(可惜文字不能标红,但是请务必记住!)
第一点,人后莫谈是非!
在机关里,闲谈他人是最忌讳的事情,当你谈论别人是非的时候,你就已经陷入被人诟病的泥潭了,一旦树敌,更是处处给自己埋雷。如果有些人动辄以“某某说的,谁谁如何如何”,那么你的人际环境将极其恶劣。
第二点,警惕上来就对你极为热情的人!
体制内的人,性格表现也许各有不同,但是刚开始接触就极为热情的人,一定要谨慎对待。你可能觉得对你态度友善的是最有帮助的,但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也许是人家想在第一时间把你的底细摸清楚而已。
所以刚开始一定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人,不要轻易把自己归类到某一个群体中。以我的失败经历看,对我伤害最大的就是那些刚开始非常热情的人,反而是那些开始对我不冷不热的人,却往往心存善意。
第三点,和领导保持一定距离!
这一点对新人来说很难把握,因为在新人眼里,能和领导亲近一点肯定是没坏处的。但是,体制内的关系有时候是排他性的,你和一个领导特别亲近,那么自然也疏远了其他更多的领导。到头来,即使一个领导再喜欢你,也很难给你带来多大助力。
曾经有一个新同志特别受某主任青睐,很快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后来,主任转任别处以后,这个小伙子成为同批中进步最慢的一个人。
4、新人怎么起步?
标题很大,我仅浅述一下。
当年我进入单位的时候,重点大学硕士毕业生的招牌给我创造了很多机会,但是我却一一错过。比如工作第二年,市委办想调我过去,我却想着业务刚刚熟悉,不想再从头起步,并且因为我是理工科毕业,对市委办那种写写画画的部门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感。再后来上级部门想调我过去,因当时在本地谈了一个对象而选择放弃。现在想想,这种机会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才有,过了这个村,就没了那个店。
机关事业单位的新人基本从打杂做起,请不要觉得怀才不遇。体制内的职业阶梯非常严谨,切勿好高骛远,以为到哪里都屈了自己的才。
打杂一段时间后,会有一些工作让你参与,打打下手。这时候一定要珍惜!要付全力去打下手,而且最好能问出关键问题。如果顺利,你离参加下一个机会就近了。如果前几个工作做不好,或许就不停的打杂。
5、如果可以,拒绝任何临时性选派
机关里排出去挂职或者帮助工作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带着职务走的,能拒则拒!因为纯粹的外派,仅仅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让本就不多的资源与自己隔离。
篇幅有限,一句话总结:
体制内的职场文化是不同于其它任何行业的独特存在,要做一只老黄牛般的狼才可以让自己走得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