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欣赏:唐、宋印章浅析
唐、宋印章浅析
中国历史时期的划分,一般把秦汉至南北朝划成一个时期,隋唐以后又是一个时期。今天我们论印章制度,按它的发展过程,也可这样分期。秦代基本上奠定了八百年来官私印章的统一形式的基础。从汉到南北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很少有变动。隋代统一南北,年祚虽短,印章制度却来了一个大变动。这一大变动,并不是偶然的。由于物质条件变了,作为公私交接信用保证的印章的形式,自然不得不随之改变。
1984年广西隆安县城厢出土的'武夷县之印', 唐朝(资料图)
秦汉至南北朝的印章,继续战国的成法,还是用在封泥上,依靠印文凹凸做标志。一小块封泥,地位逼仄,当然印型都是小的。官印一般2.5公分见方,也有大到3公分的,但极少。私印一般2公分见方,或者更小。印文绝大多数用“白文”——这是后世用印色钤出来以后的称谓,在当时叫做“阳文”,即封泥上见到的印文是凸起的。南北朝时代,由于绢纸已经普遍通用,封泥制度逐步废止,印章蘸上朱或墨,盖在绢纸上。绢纸地位宽裕,印型随之也渐大,特別是官印,一般大到5公分或6、7公分见方,依官级高低而规定。印文纯用朱文,绝无例外。这也是物质条件不同的缘故。
隋、唐官印,传世尚多。《隋唐以来官印集存》凡收二十余印。篆法拙朴,另有风格。这当然是创制开始时期应有的现象,后来才逐步加工,加精。 隋、 唐私印,传世极少。《吉金斋古铜印谱》收录“世南”、“真卿”诸印(图 1-2),是否虞世南、颜真卿之物,未敢遽信。《法帖》刻有“贞观”二字朱文连珠印,这是后世鉴藏印的开始。李泌曾有“端居室”三字白文印(图 3),这是后世室名印的开始。褚遂良摹《兰亭帖》用“褚氏”小印。僧怀素用汉代“军司马印”钤得意之书。
窦臮《述书赋》中有一段论“印验”,列举唐代初期士大夫的印文,共有十一个例子。这批印绝大多数我们已看不到了。就我们看得到的“贞观”、 “褚氏”等印文说,小篆工整,一定出于学人所书。
汉印印文遇到笔划稀少的字,偶然有屈曲填满的写法。宋代以后的官印,这一写法应用渐多,大大发展了。如传世“新浦县新铸印”印文笔划牵连交织,相当匀称,另有一种美感(图 4)。后来更有“九叠篆”的名称,屈曲盘旋,越来越缜密,当然也不是每个字都写成九叠,实际上也有六叠、七叠、八叠以至十叠或十叠以上的(图 5)。名为九叠篆,取其褶叠多层的意义。这一格式,宋代已大发展,一直沿用到元、明,愈加呆板,看上去好象编织物,也象门窗花格,整齐划一,绝少天趣,没有多大艺术意义。
宋代私人印章,遗留在字画真迹或刊入法帖的,我们时有看到。如欧阳修“六一居士”朱文印(图6),苏轼“眉阳苏轼”、“东坡居士”朱文印,米芾“楚国米芾”(图 7)、“米氏书印”朱文印,“米芾”、“宝晋斋”白文印,贾似道“似道”朱文印(图 8)、“秋壑珍玩”白文印(图 9)......例子不算太少。相传米芾所用各印都是他自己所刻。宋代文人画开始盛行,文人治印的苗头那时确实已经有了,这是值得重视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