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阵 | 谁说男人就应该粗犷,其实男人细腻起来更甚女人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文人才士大多温柔倜傥,潇洒多情,在对于男性单相思情态的描摹更多的是神魂颠倒,痴迷狂热的风味。
一:理想佳偶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古代男性文人非常着意描摹女性的眉,唇,眼,捕捉稍纵即逝的魅力。
早在《诗.卫风.硕人》中,作者不厌其烦地采用比喻的手法,表现美人的手指,肌肤,颈项,牙齿,额头,眉毛:“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写得最传神的还是后面两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精巧的笑意流动在嘴角,水灵灵的大眼睛神色飘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往往能够最为传神的流露人物内在的情谊,美女明眸善睐,临去秋波,回眸一笑,眉目传情往往彰显出倾国倾城的无限魅力。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通过层层烘托的手法,描摹出东陵美人的秀色:“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作者不仅通过大量侧面描写展现了东陵女子修短合度,自然秀美的姿态,而且最后那句富有动感的“嫣然一笑”尤其迷倒众生。
如此迷人的暗示与诱惑自然令人心驰神往,意乱情迷,文士心目中的理想佳偶不但要有夺目的美貌更需具有娴静的性情和雅致的风度。
她们多以水月花柳等柔性之物比喻女性,名人吴从先《小窗自纪》中:“客曰:山水花月之际看美人,更觉多韵,是美人借韵于山水花月也。”
秦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如此众多的比喻统统体现了文人雅士对于佳偶气质风韵的理想追求。
晚清文人王韬在《言志》中也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理想配偶的形象:“娶一旧家女郎,容不必艳,而自有一种妩媚,不胜顾影自怜之态,性情尤需和婉,明慧柔顺而不妒,居家无疾言遽色。
女红细巧,烹饪精洁,倘能作诗作字更佳。薄能饮酒,粗解音律,每值花晨月夕,啜茗相对,茶香入牖,炉篆萦帘,时与鬓影萧疏相间,是亦闺中之乐事,而人生之一快也。”
王韬的佳偶标准符合当时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要求,不仅体现女性的才情和妩媚,而且特具文人士大夫的闲雅趣味。
因此红袖添香夜读书,常常成为风雅文士的理想生活。
二:热切思慕
爱情是一种激情,它是“像一道看不见的强劲电弧一样在男女之间产生的那种精神和肉体的强烈倾慕之情。”(保加利亚-瓦西列夫《情爱论引言》)
才子文人一见到青春靓丽的女性,立刻目瞪口呆,心跳加速,产生热切思慕的愿望。
歌德在自传性著作《诗与真》中就写道:“萌动的春情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它既不意识自己的产生,也不考虑自己的终结,它是那么欢乐而明朗,竟察觉不到它会酿成灾祸。”
痴情男子的单相思经常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刻画出男性主人公神魂颠倒的形态。
晚唐诗人韩偓,偶遇绝色美人,她的秋波暗转,嫣然一笑,令诗人兴奋异常,她的猝然离去又使他失魂落魄:
信知尤物必牵情,一顾难酬觉命轻。
曾把禅机销此病,破除才尽又重生。《病忆》
眼波向我无端艳,心火因君特地点燃。《偶见背面是夕兼梦》
此时欲别魂俱断,自后相逢眼更狂。《五更》
美色的魔力撩拨人心,尽显诗人痴迷沉溺的情态。
元朝白朴的双调《得胜乐》中也表现了男主人公急切与情人相会的情态:“独自走,踏成道,空走了千遭万遭,肯不肯疾些儿通报,休直到教担搁得天明了。”
月色下小伙子在姑娘的秀楼外来回徘徊,焦心等待,由于踱来踱去走了上万遍,以至于地上都踏成了一条小道。
他望眼欲穿,期待姑娘答应他的求爱,前来幽会,但是姑娘犹豫再三,始终没有现身,使得小伙子心急如焚,他心里面犯嘀咕,你肯不肯和我好呢?撂下一句明白话吧,再这么犹豫矜持,天就要亮了。
这样的动作描写,心理活动都非常细腻的展现出如饥似渴的痴情男子的形象。
三:浪漫思想
多情男子思慕心爱的女性,往往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展开浪漫的思想。
《诗.陈风.月出》寄情于月,描摹月下的情丝: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男主人公在月光下想起丽人,她是那么端庄秀丽,走起路来体态轻盈,思念那丽人,伤透了心....
想象中的月下丽人让人心驰神往,如梦如幻,然而这思念的煎熬又让他惆怅不已,整首诗都弥漫着迷离的秘境和婉约感伤的情调。
在刘孝威的《望隔墙花》中是以花喻人:“隔墙花半隐,尤见动花枝。当由美人摘,讵止春风吹。”
诗人从人家的高墙外走过,看到墙头的花朵半隐半现,他看不见墙内的景象,此时墙头的花枝摇动起来,他立刻驰骋想象,那一定不只是春风吹拂所致,想必是那户人家的小姐正在花园内攀摘花朵,使得花朵在颤动。
那摘花的美人长得怎么样呢?她摘花自带一定是心性活泼,天真可爱的,想到这里,诗人的内心就充满着邂逅的欲望和美好的憧憬,通过浪漫的想象,创造出别样的神采。
四:求之不得
男性单相思的结果往往就是求之不得的痛苦,《关雎》中深刻地刻画了男子对淑女的慕恋相思之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青年男子由水边雎鸠鸟的雌雄和鸣兴起对美丽女子的爱慕之情,进而希望她成为自己的配偶,所以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个男子的思念之情甚至产生了幻觉,幻想自己与那女子在一起的欢乐生活,如果赢得美人的芳心一定会琴瑟友之,向她倾诉衷肠,一定会钟鼓乐至,使她幸福安康。
这首诗有求之不得的痛苦又有幻想美好的自我满足,显得波澜起伏,真幻结合,富有趣味性,诗中四次重复窈窕淑女,进一步突出表现了男子对那位美人的反复思念。
常常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距离成为情人眼中的西施,越发完美更具魅力,因此古代诗词常常流露出男子对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幻像的不懈追求。
苏轼《蝶恋花》下片:“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作者写景言情,看似随意,实则是某种无果情绪的体悟。
男人的多情一点也不输于女人,常于细微之处发现美,幻想美,接近美,想拥有美,最后又在变幻之间悲春伤秋,其实情之所动不分男女,是人皆有之,只看用之深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