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票房反超暴露三个事实,原来幕后功臣是他

从10月5日开始,票房落后《我和我的祖国》近3亿的《中国机长》开始逆袭,截止到10月7日晚,国庆长假最后一天,《中国机长》单日票房超过1.7亿,领先《我和我的祖国》1.55亿很多,排片占比也已经反超,最终结果没有悬念,《中国机长》将夺得今年国庆档票房冠军。

这样的结果多少让人有些不解。《我和我的祖国》从上映开始票房就遥遥领先,并且豆瓣评分也非常高,尽管上映后三部电影评分都有下滑,但《我和我的祖国》依然坚挺在8.0分,而《中国机长》已经掉到7.0,但这次口碑主导票房的规律失效了,为什么《中国机长》票房如此强势呢?

感官刺激比感动更有用

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机长》在题材上有优势。纵观中国票房榜,排在首位的是军事动作类型的《战狼2》,往下除了现象级动画电影《哪吒》,前五名剩下的三部是《流浪地球》、《复联4》和《红海行动》,都是能给观众带来感官刺激的电影。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往往衡量能否“值”回票价,还是看大场面够不够惊险刺激,今年国庆档三部电影中,《攀登者》本来特效做的不错,遗憾的是一边倒的口碑让电影提前掉队,于是口碑平稳的《中国机长》反倒占了先机。相对而言,《我和我的祖国》主打的是感动牌,电影里七个单元,没有一个有大场面,也没有什么动作和特效镜头,所以能坚持领先五天,国庆七天假期票房超过23亿已经算是奇迹了,接下来是《中国机长》的主场。

所以说,感官刺激比感动更有用、电影创作者在类型的选择上,有大场面的动作、军事片更容易成功,相比而言,想靠感动让观众买单太难了,毕竟绝大多数观众看电影只是为了放松,图一乐,像《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现象级电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好宣传如虎添翼

国庆档竞争非常激烈,电影间的竞争除了拼质量也要拼宣传。从上映之初,两部电影在宣传上就可谓是不遗余力,热搜从来没断过,有势均力敌的意味。

然而,好的电影宣传,重点并不仅仅是宣传,而是能实现杠杆效应,通过好的宣传点、宣传手法来激起更大的水花,带来全网热度,只有这样才算是成功的宣传。

这一点《中国机长》做到特别好,从国庆七天的热搜来看,既有针对剧情的,也有针对演员的,但更多的是结合去年川航8633事件,通过对比、联系来引起网友热议,比如10月7日,人民日报发布了一条中国机长真实录音的微博,于是引出了“四川8633 成都叫你”的热搜,对电影票房形成有力推动,让人在重新回顾8633事件的同时,也更加关注电影本身。

而在《中国机长》背后是两家宣传公司,一家是微观娱乐,曾参与过《后来的我们》的宣传,另外一家没体现在电影网站和APP上,是如鱼得水,负责人参与过很多博纳电影的宣传,比如2014年票房大卖的《后会无期》,出色的电影宣传公司太重要了。

谁才是幕后功臣?

写到这里,很多人会想,《中国机长》的成功谁是最大功臣?是导演刘伟强吗?在我看来不是。

平心而论,两岸合拍片开始,刘伟强北上之后,他就不再是香港电影的那个刘伟强了,且不说担任监制的《无间道》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甚至能让观众稍稍满意的作品都很少,让人失望的倒是挺多。

其中《头文字D》和《伤城》算是不错的,后面《陈真》、《不再让你孤单》、《血滴子》等都算平庸之作,而近几年,和王晶合作的《澳门风云》系列,以及去年导演的《武林怪兽》,更让他的口碑进一步折损。

这部《中国机长》算是翻身之作,但功劳并不在刘伟强。

首先,基于题材的特殊性,其实无论是刘伟强还是演员,能发挥的空间不算太大,自然也不能掉以轻心,所以题材本身就决定了电影会有相对出色的表现了。

其次,拍电影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个多达数百人的团队的工作,从制片、编剧、导演,到后期剪辑、做特效等等,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国机长》至少在场景和特效方面是让人满意的,是因为花了3000多万做了一架飞机,刘伟强还去好莱坞向《萨利机长》的团队取经。对刘伟强来说这也是大制作了,要知道当时《澳门风云3》从监狱到医院都是搭出来的景,只为了拍的更快。

再来看一下,从《澳门风云》系列到《武林怪兽》,刘伟强或导演,或监制,但这部《中国机长》从定项目到拍摄过程的把控都是博纳老板于冬,从前期发布的工作照也能看出,作为监制,于冬很多事亲力亲为,甚至还去了拉萨,足见他对这部作品的重视。

今年年初,博纳发布“中国骄傲三部曲”计划,其中就包含《中国机长》,从大的创作方向设定,到电影质量把关,每一步于冬都走对了,所以他才是《中国机长》最大的功臣,也称得上是行业大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