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的金龙 玉璧和山简
【编前: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武当神韵》。在武当博物馆四百多件套件文物中,有一组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土的稀世珍宝,这就是金龙、玉璧、山简。它们是武当山文物精品中的佼佼者,被武当博物馆看作是镇馆之宝。】
金龙、玉璧、山简如今收藏在武当博物馆的仙山名人厅。当你一步入这个展厅,这三件珍贵的文物就会首先映入眼帘。早在一九九三年,我国著名的文物专家罗哲文、单士元,就认定金龙、玉璧、山简为国家一级文物,并称它们为“武当的荣耀“,”武当山镇山之宝”。一九九四年,金龙、玉璧、山简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再次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中国社科院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王有成:它这套东西呢,是朱元璋的儿子,第十三子,这个湘王所用的,所以那个上面据有关考古人员说,说在最初发现的时候,玉简的上面还有湘王的名字,但是这个名字呢是用朱砂写的,后来残失掉了;所以根据这个来呢可以判定它是明朝初年的。】
一直以来,考古学家们都将明初建文年间的文物视作稀世珍宝,因为建文帝在位仅仅三年的时间,而这三件文物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套比较完整的“投龙”法器。因此,他们的发现也填补了考古学界的空白。
【武当博物馆副馆长 韩继斌:因为文物的价值是三大价值,文化价值、它的历史价值和它的艺术价值,这一组文物它因为有明确的铭文,并且是明建文元年的文物,如今存世可以说非常稀少。】
如此珍贵的文物是怎么流传下来,它们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公元1982年的夏天,武当山紫霄宫的禹迹池内有了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一批民工在修筑武当山旅游公路时,发现了一组珍贵的文物,这组文物有三件物品,分别是金龙、玉璧和山简。
【武当博物馆副馆长 韩继斌: 当时是几个民工首先发现的,因为我们武当山文物部门在武当山的这些工程项目当中,都派的有专人,当时民工发现以后,及时向我们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反映,我们工作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将这一组文物进行了清理,发掘、入库登记。】
这组文物中,最吸引人的是这条精巧异常、栩栩如生的金龙,金龙长11.50厘米,高4.70厘米,重16克,为明代初期典型的“闭嘴龙”造型。玉璧直径8厘米,厚0.30厘米,色质乳白闪青,光滑细腻。山简正反均刻有文字,难能可贵的是时隔六百多年,简文仍清晰可辩。
【武当博物馆副馆长 韩继斌:尤其是我们这个山简上面,它有明确的年款,并且对这个事件有一个记录。】
【武当山文管所退休干部 张华鹏:简上写的文字说明他的心愿,和他投简的目的,这个上面写的非常清楚,实际上投简的目的就跟我们现在烧香许愿一样的。】
湘王朱柏,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二子,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就藩于荆州府。根据《明史》的记载,朱柏不仅是一个谦虚好学,知书达理的读书人,还是一个胸怀大志、文韬武略,忧国忧民的好藩王。不仅如此,他也是一个道教信仰的忠实信徒。
根据简文记载,公元一三九九年,湘王朱柏在荆州修建太晖观,为“福国裕民、济生渡世”,特到武当山设坛建醮,向真武“投龙”许愿。
【中国社科院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王有成: “投龙”这种活动呢,就是在名山大川、大的江河湖泊,这些名胜之地来进行这种活动。】
“投龙”又称“投龙简”或“投简”,在古代史属于一种道教活动,就是祈愿的人在简上写上自己的心愿,附上金龙和玉璧投入名山大川或江河湖泊,以求神仙保佑,心愿得以实现。根据投向的地方不同,简又分为山简、土简和水简,在武当山发现的简被称之为山简。
【武当博物馆副馆长 韩继斌:实际上这是中国古代礼制的一种规制,一般在向上天投简的时候,玉能通神,龙也是天上之物,它背着山简,也就是背着祈福人的愿望,然后通向神灵。】
湘王朱柏在建文元年就到武当山“投龙”,显然,在永乐皇帝没有大修武当山之前,武当山就已经成为一个道教名山,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那么,湘王为什么要到武当山来举行“投龙”法事呢?
【中国社科院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王有成: 古代的帝王和一些高级贵族在政治上受到很大的压力之后,或者是导致他心绪上一些不宁的时候,往往要求助于宗教,或者是投到宗教活动当中,求得一种平安和宁静。我估计当初这个湘王的心态,之所以进行这样一场活动就跟这个有直接关系密切关系。】
朱柏当时心里在想些什么,作为武当山有史记载第一位前来朝圣的明代藩王,他的这次“投龙”又有着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呢?
今天,通过山简上的文字,我们不难看出,朱柏“投龙”祈求的是国泰民安。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实际上却隐射出当时的国家已经面临着危险,需要“神灵”的庇佑。
【武当山文管所退休干部 张华鹏:他还是祈保皇帝平安,国家太平,并没更多的说自己,实际上是为保自己投的。】
明朝初年,太子朱标离开人世,朱元璋选定皇孙朱允炆为自己的接班人。同时,他还封自己的儿子到全国各地担任诸侯王,期望朱家江山永固。然而,此时的大明王朝,正处于动荡的战争年代,内忧外患。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内不能服众,外不足以掌控天下。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建文帝将整个心思都集中在如何消除藩王的威胁上。各地藩王因此纷纷获罪,湘王朱柏时刻担心自己也会遭此一劫,信奉道教的他将目光投向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武当山。公元1399年,焦急万分的湘王急忙赶往武当山,开建灵坛,祈求道教神灵消灾赐福。
【武当博物馆副馆长 韩继斌:他这个人因为当时建他的王府越制,就有人指控,(建文帝)就准备对他清洗,后来湘王感到非常害怕,就到武当山投简。】
朱柏按道教特定地方法,将玉简金龙和玉璧秘密埋入地下,希望金龙能带上他的心愿递达天庭。此时的正处于激流旋涡中,他渴望宁静,希望得到真武神佑护,然而,一场纷争却在所难免。
三个月以后,建文帝将矛头对准了湘王,迫于皇帝的压力,朱柏在封地自焚身亡。而他用来通神祈福用的金龙、玉璧、山简在经历六百多年后的风雨侵蚀后,流传到今天,向今天的人们印证着这一段历史。
【编后:湘王投龙,不仅反映了明王朝内部政治斗争的尖锐,同时也是封建王朝家族斗争的一个缩影,而金龙、玉璧、山简,就蕴含着这样一段深厚的历史背景。好,感谢收看本期《武当神韵》,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