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 黄圩

定远属丘陵地貌,地势较为平坦,境域虽无层峦叠嶂,但也有几座山较为突出。其东向滁州有岱山、西朝淮南有靠山,绵延其间的还有皇甫山、大金山、泉坞山、凤阳山。
俗话说,靠山吃山。位于永康镇的原靠山乡境内,多数村庄民房就是以山石垒砌而成的“石头村”。其中有座历史悠久、兼具防御功能的石头村(圩子)叫黄圩村,当地叫“黄家圩子”。
黄圩村的村民以黄姓居多,据说明朝初年从江西瓦家坝迁徙而来,距今已600多年。在战乱和匪患肆掠的年代,能寻到一处安身立命的地方十分不易。所以,安定下来后,如何保护村民,黄圩的先祖们是动了脑筋的。也才有了靠山吃山,以石为墙,结寨自保的“黄家圩子”。
“圩子”意为“围子墙”。黄圩村就是以石围起,结合防御和安居为一体的古老村庄,类似于旧时“结寨自保”。“结寨自保”这事,明朝的定远人郢国公冯国用、宋国公冯胜兄弟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时就“结寨自保”过,后归附的朱元璋。
说定远历史悠久,靠山就是个很好的印证。在《史记》中就留有霸王垓下败逃途经此地“迷失道,问田父,陷大泽”的阴陵城遗址。如今还留有“陈铎祠”、“一鞭沟”、“少十步”、“霸王寨”、“关帝庙”、“莫耶寺”、“中九华寺”等众多古迹,也出土了大量汉化石像。
黄圩村不同于其他石头村,这是一个有着高高石头外墙兼具防御工事的“圩子”,更像是一个坚实的堡垒。
村东门入口处的“黄圩后街门楼”,旁边是坚实的石头围墙。圩子内的防御工事也体现在村庄的角角落落。
村内有“三纵三横”的街道布局,每条巷道都是“Z”字形,而不是直线。沿街背巷的房子都留有用于观察和射击的洞口;每个“Z”字形的巷道拐角处,都能埋伏一人,用来阻击进村冒犯者。整个圩子的防御体系可谓是机关重重,深不可测、充满玄机。
圩子内的大多民居仍保留有精美的明清石雕工艺。
这里像一个用石头圩子围起来的“围城”,庇佑着黄圩村百姓们的世代安宁。这里也更像是一处世外桃源,入得城来,屋舍俨然,村中百姓怡然自乐,无外界之干扰,守一方之宁静。
保留下来的“上马台”
1个人,相隔7年拍下的两张照片对比。岁月沧桑,已是白发人。而镜头外的我,又何尝不是呢。
院内一面残墙上,一间已经倒塌的明清老屋,还留有一“龙头”行梁。
门前能有“上马台”,想必曾经也是个“大户”人家,或许也是一户随时要担负起保护村民使命的战备力量。
曾经的圩子定是热闹的。乡人聚在一起,多少代的繁衍生息,亲亲邻邻,不是一家胜似一家。只是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走出圩子、走出了这小小的“围城”;这里和大多数村庄一样,留下来的多是老人和孩子,他们成了圩子守望者。
黄家圩子规模较大,整体布局形似迷宫,兜兜转转若没个引路人,很容易迷路。
虽处山乡,也有繁花似锦。
每处山墙,都能见到各式图案的古砖。
荒废的民居,又湮没过多少家族兴衰。

如何保护老民居,在这点上,我们是有缺失的。若引导村民用建新房子的钱,再相对给予补贴,来引导或支持村民投入到对老旧民居的修缮改造上,我想,也不会出现这种,任由老民居逐渐破败倒塌,而新居却又是水泥砖这种毫无建筑审美的倒退。是不是我们的城乡建设规划和旅游部门也来想想点子呢。
老人家热情的向我们介绍着黄圩村的历史,以及每一砖一瓦一井的来历。面对圩子的逐渐破败,老房子的坍塌,老人家亦是心痛,却又无可奈何。
上马台,下马石,这一件件古石件,无不体现着古人的讲究,和石匠们的石刻技艺和匠人精神。
一人一车一相机,周末对家乡的历史探寻,也是一个人的诗和远方!
“Z”字形巷道,便于埋伏的防御体系。
明清的古宅,墙面布满了用于瞭望和射击的洞孔。
建于明清,已经荒废的旧私塾。
如今已挂上标识牌保护了起来。也希望不仅仅是挂上一面牌子,还要投入实质性的老房维修保护。
不知几代先生,几多黄家圩子的学童们跨过这道门槛,阐扬承继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孔孟先儒之道。
村落的古老,随处可见。
老村、老屋、老人。人说家有一老是个宝,与村来说,黄圩村就是我县传统村落的一个宝。
饮水思源的古井。
盖板下的沟渠、“拐弯抹角”处的用心,峰回路转、有亭翼然设计出的惊艳,体现着古人对建筑规划的细致入微。可惜这种细致没有很好的传承下来,逐渐破败的村落,相对曾经的精雕细琢,如今的荒废令人叹息汗颜。
村里的孩子,即将外嫁离乡的姑娘。
她不是黄蓉,她叫黄玉荣,一个地地道道的黄圩姑娘。在合肥工作的她,出嫁在即,短暂的回到家乡小住,言谈举止落落大方。她说她也爱摄影,也有相机,还拍抖音,每每拍下黄圩的照片,朋友圈里都夸她的村庄美。其实,我们每一位的言行举止,都是家乡的代言人,你有多美、你的家乡就有多美。
靠山盛产黄牛,偷偷瞅上一眼我这外乡客。
2019年,黄圩村被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列入安徽省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这为提高黄圩的知名度与历史古建筑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和底色。像黄圩这样的传统村落既有古老建筑的遗存,也有传统农耕文明的印记,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在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下,其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生态环境、用心规划设计并对其古建筑、村居环境、生活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其旅游价值就不可估量,一定可以化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黄圩,这片定远西乡的“风水宝地”,有着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美景和引人入胜的独特建筑魅力。背靠凤阳山脉,村后,靠山水库碧波荡漾,北沿山公路穿境而过,曾经闭塞的圩子,让世人不在难觅;村前,绿水环绕,霸王垓下途经此地留下众多历史故事和遗迹,只要身临其境,就能感受到一段曾经的金戈铁马与霸王别姬时的万般无奈。
万事根本在土地、在农村。黄圩的建筑风格存续至今是基于天地和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理念,是如今人们向往的心灵故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分”规划中明确规定“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我们守着这份宝贵遗产,又怎甘落后,怎能落后。
黄圩,这里有着霸王迷道留下的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千古遗恨,这里有着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般“诗与远方”式的田园生活,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这里有着热情好客的村民,这里处处闪耀着独特魅力,这里具备不可估量的价值与重塑的可能。在尚能修旧如旧的重要时刻,好好保护下来,让一段历史得以传承,让地方历史文脉好好延续,挖掘出符合时代的最大价值, 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期待黄圩村能有更好的保护、设计规划,早日迎来八方游客!

图文来源:顺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