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图(上)

古图:水木绕过土,火金穿过土

注意:勘验于诸书,在《无极图》中,由下而上的第三层,水木之线,在多种官方文献中,基本一致地绕了一个弯弯,美哉乎?不美也。
为啥要绕那么一下,而不是像火金连线“贯穿”中位之土咧?同学们先才猜一会吧,我是有点不舍得就说了。

注意:水木穿过土,火金穿过土

喏,现代各种出版物中,被制作得很对称很美观,却与古典之意,已经是,“一线”之差,谬以千里矣!
而且不仅是现代丛书,古书中也多有不解祖师意者,比比皆是。
受《无极图》影响而出现的《太极图》及《太极图说》,深刻地影响了宋明之学,不彻底吃透这张图,犹是不入门。

小谢:
“这个道教问题,困惑人了二十年。陈抟《无极图》和周敦颐《太极图》的原版上,为什么,那根我标粗了红色的水木连线,它要绕一个弯,绕过“中土”?而不是像火金连线贯穿过中土咧?有什么说法没有?詹师闲暇时您看下哈。”
詹师:
“火至土、至金连线,是顺生,水至木之红线,亦取相生意,若水、土、木连线,则成木克土,土克水。生生之谓易,取相生而避相克。”

21年春节,詹师传道。
一言之下,脑洞顿开。
无限风光,豁然眼前:

五行生克圆图

请看:在五行生克圆图中,金水木火土之表徵的“生生不息”,是以一根线来表现的,一线首尾相连,就“无首无尾”了,就成了个圈圈。

五行生克方图

而在主讲内丹道的《无极图》中,土被置中了——读者大多被困惑在这嘞:
当陈抟老祖选用“土在其中”的方图时,按照惯性思维,周围的四象,无疑应该是箭指中土,所谓“攒簇五行”、“和合四象”是不是?
但是这是我们的意思,不是陈祖的意思!

固然,古今各种版本中,有着各种不同图式。
各种不同的画法,有各种不同的表达意思,但是,那是他们的而不是陈抟老祖的意思。
换句话说,他们“懂的”内丹和陈祖刻之华山传之后世的天机,是不是一个呢?
大道唯一,不二法门——千颠不破之正理。
由圆而方,那么在这个五行生克方图中,〇这么个“一”根长线,相应地就得“顺其形势”不是?
就是说,原来的那个〇那一根线,“拆解”为水、木、火、土、金之间的连线时,就有了那么几段曲折线,和一个“弯弯绕”哈。
“说破人须失笑”,诗曰:

一个铁烧饼,送君不要笑。
咬碎嘎嘣脆,莫说没味道。

虽说“说破人须失笑”。但是啊,就有人说:就是这回事啊,有啥稀奇谢斑竹?
我在一大论坛上提过此问,搁那十年,未见一则“合理合情”之答复!
不要“学会”了牛顿运动定理后说:
就是这回事哈,牛顿不就是姓牛嘛,原本就如此啊。

水金之间,呈“断裂“状

那注意了,在陈抟《无极图》中,水金之间,呈“断裂“状,就是说,没有连线。而周敦颐的《太极图》,其水金之间是连接的、是流畅的,那为啥咧?
请那位买驴博士回答下,不笑了吧?
话说,有一丝迷惑在,就有一丝无明在哈。嗯嗯,“我为诸君说端的”:
所谓“夫水之为德也,柔弱平和,居顺处下,随时壅决,任器方圆,流作泉源,散为雾露。”(杜光庭《清净经注》)所谓“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信也。”(苏辙《老子解》)——学者道士眼中的“上善之水”,本就能“随圆就方”,紫阳真人道“圆即圆兮方即方”。

嗯嗯是的,尽管重组成了五行生克方图,但是还是五行生克圆图的嬗变呀,怎么多出来了一个〇?
其中五个〇,分别内含着五行元素。
那么还有一个为空〇,它空空如也“寂然不动”在那干啥哩?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陈抟老祖安排它在那等候“五气朝元”咧。
换言之,安排它搁在那儿行使本是“中央之土”要行使的“攒簇五行”、“和合四象”的公干咧。
说了,《无极图》水金之间是断开的,乃陈祖在水火木土金相生顺序中,取出了其水生(木生火生土生)金之意也,内丹道谓“铅”!这里比较烧脑哈,再换个说法再说一下,《无极图》的核心是“得铅”,即水生金,金生水就不要不要了。嗯嗯,随圆就方,由直而曲,水木火土,而得生金,“入吾彀中”。故而说《无极图》主讲“反归于道”。不烧脑而穷天下之理者,自古至今,未尝闻也。

“断”者定也,所谓“抱一为天下式”所谓“入药镜”,所谓“如如不动”,又谓先天图。
高僧说“静则埋根千尺,动则当处生苗。直饶不动不静,未免飘飘飖飖。”

再看周子《太极图》,其水金之间是连接的、是流畅的。
显然,它主讲“生生不息”,所谓后天图也。
周敦颐在《太极图说》里说得明确: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他的“天演论”也以“水”开始哈,但是和道家丹派的“颠倒论”以“水”开始,两家的蕴意正好相反。
所以,从丹派角度看,此先天此药镜中之五行,(右上角之)“上善若水”→“本是水银一味,周游遍历诸辰”→“一点落黄庭”→乾金一块,化于〇中:
抟曰“五气朝元”者,冲妙先生曰“华盖相随,星光七宝灿烂。上彻诸天,下照万国。”曹仙姑曰“三彭走出阴尸宅,万国来朝赤帝宫。借问真人何处来,从前原只在灵台。”

盖身犹国土,而一乃主君,光即主君心意。又如主君敕旨,故一回光,则周身之气皆上朝。如圣王定都立极,执玉帛者万国。又如主佐同心,臣庶自然奉命,各司其事。诸子只去专一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回之既久,此光凝结,即成自然法身。廓而充之,吾宗所谓鄞鄂,西教所谓法王城是也。主君得辅,精气日生,而神愈旺。一旦身心触化,岂仅天外有天,身外有身已哉?
——《太乙金华宗旨》

尤其得注意:
在(第三层)“三五图”里,上面半隐半现地,在水火之间,还有个半拉圆哩。
它的另一半融化于(第四层)“水火图”里了——寓意 “水火图”乃其所化。换言之,二者相等。
换言之,“水火图”是这个小〇的“放大图”,人们因此得以“目睹”了它的内部的水火相济之“匡廓”。

如果没有错解周敦颐的意思,那就是“五行一阴阳也。”(《太极图说》)
所以,突兀地出现在这层图里的这第六个〇,与《无极图》全图中,(由下而上)第一个〇(“玄牝之门”)第二个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和最高处的〇(“炼神还虚”、“复归无极”)——即,三个〇,是同一个〇!周子曰:

“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落实于修行,曰金丹大道曰如来真心。

或曰,为啥那图中,左侧木火搁一组,右侧金水搁一组嘞?
首先,以众所周知的水火之不相容,而能擒二物同入〇中,可以与维摩诘的大话头“芥纳须弥”媲美矣!

虽然,“借题发挥”得不错,但就(元素周期表发现以前)广为流行的五行论而言,尚未把这堆矿石中的有用东西,全提炼了出来,就是说尚未做到“物尽其用”!
如此“单薄”的一句,不足以支撑起内丹之学的上层建筑,而组合论就能再做点什么工作、分担若干重量了——设想一下,在这个原始的、简陋的框架里,古人发挥出了他们对宇宙对世界的朴素的认识,难为了,真是难为人了!

取五行顺生,木→火,金→水。
若五行逆转,也就是颠倒而论,那就又搞出一番“微言大义”来:

火→木,佛法所谓“火里栽莲”看到没有?
高僧说“火里莲花,如来真子。”
这个不仅是理论,还是禅机,所谓“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所谓“莲花火里出,一道明如日。”

水→金,高道所谓“水乡铅只一味”看到没有?
这个不仅是理论,还是药镜,所谓“本是水银一味,周游遍历诸辰。”

此佛法之“禅机”者,即等于彼丹道之“药镜”!

不要问我你怎么知道的?
我不知道。
祖师曰“是道在天地,天地亦不知也。”
你得去庄子家,他养的那条“千足虫”,蚿知道:
“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
我还是不知道,
这超越了所有的科学认识。
我不知道我进入的地方,
但是我看到了本人,
我不知道我进入的地方,
但是我看到了一切。
我不会说这些东西是什么,
它超越所有的科学认识。
它是宁静,它是爱,
它是完美的体现。
在最深的孤独中,
我发现了它。
这是一个秘密,
我除了目瞪口呆,就是颤栗,
它超越所有的科学认识。
目前为止,
我所有的感官悬空,
无依,无靠。
那未知者,
充满了我的心,
它超越了所有的科学认识。
你若亲临实地,
就知道曾经的孤陋寡闻。
尽管眼界大开,
我仍然一无所知,
它超越了所有的科学认识。
这个不可知的,
是最高真理么?
智慧者也无法说明;
因为他们的智慧有限。
这个不知道之道,
它超越了所有的科学认识。
这最高的智慧,
是独一无二的,
它没有老师;
它自己教自己,
不知道的知识,
它超越所有的科学认识。
——St.John of the Cross(1542-1591)

内丹道的先天说与后天说,也因此有了具体的演示!
依靠着广为人知的五行论,而“广为人知”。
再取《性命圭旨》中的“龙虎交媾图”来看,呵呵,不仅具体,而且“生动”,可谓“一目了然”。
环图四周的那些诗歌名词,归纳起来,四字足矣,“水火相济”:

昆仑顶、清虚府、上天关、交感宫、三摩地、最高峰、崆峒山、玄室、黄府、天宫、真际、土岛、天根、玄门、彼岸、摇池、泥丸、天谷、天堂、内院、紫府、寥天、帝乙、甑山、天符、玄都、祝融峰、太华宫、摩尼珠、上丹田、紫金城、流珠宫、玉凉山、紫清官、太渊池。
翠微宫、圆觉海、中一官、陀罗尼门、脑血之琼房、魂精之玉堂。
上上釜、月光鼎、般若岸、波罗密地、百灵之命宅、津液之山源。
坎离相交、水火既济。铅汞入鼎、乃生根蒂。
片晌工夫炼汞铅,一炉猛火夜烧天。
忽然神水落金井,打合灵砂月样圆。
地魄天魂日月精,夺来鼎内及时烹。
只行龟斗蛇争法,早是龙吟虎啸声。
神永华池初匹配,黄芽白雪便分明。
这些是饮刀圭处,渐渐抽添渐渐成

《性命圭旨》:龙虎交媾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