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被人看不起是有原因的,记住这三点,帮你快速走出鄙视链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个体心理素养调节能力被人看不起的滋味,你尝过吗?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的,应该都尝过吧。
外交部长杨洁篪与王毅应邀前往美国磋商中美贸易问题,在会场被刻薄而刻意的美方谈判人员粗暴干涉:又是禁止记者提问,又是不许记者在中方阐述问题和立场时候在场观摩聆听,根本就是由着性子,妄图随意拿捏谈判代表团。
而对于“鄙视链”、“看不起人”这类问题和现象,我们最关注和最想剖析的,其实是当事者与被动承受一方的关系缘由,以及应对。
任何社会现象、个体间交往出现的关系问题,其背后都隐含着各种相关因素。正是这些隐形的、日常不被人们所注意和看到的因素,导致了事态的发展,事情的发生,以及态度上的差异。

鄙视链(看不起心态)是如何形成的?

此前的中美贸易磋商中发生了一些不快和风波。
世界上最大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世界上最大发展最快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疫情之后展开的第一轮沟通交流,就以这种方式开了头。毫无疑问,中方深感耻辱并愤怒。
所谓外交场合无小事,美方在磋商会场的种种小动作,前前后后的小伎俩,不仅让中方代表目瞪口呆,更让国人包括世人哗然。
众所周知,此番外交场合上的较量,并非美国代表团胡乱野蛮撒泼,刻意鄙视,而是在谈判进入到关键转折点时期,美方制定的一种先发制人的谈判策略。
其目的,就是在心态上掌控谈判现场主动权,影响对方的心理状况和识别能力。
当然,这虽然是各方媒体和国际时事观察员的分析推演,但事实上,也不无道理。
毕竟,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世界带头大哥,以美元汇率体系掌控全球经济命脉的美国,曾经或者现在,随便跺跺脚就能影响世界格局。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讲,在公开场合给予种种难堪与刁难,是主体在精神和心理意识层面上,对客体尊严与意识形态展开的一种践踏与辱没。
如是目的,旨在打击客体的自信心,使客体在实力对比悬殊的态势下,在胜负未分的情况下,首先对自我产生怀疑,进而趋向于保守思维,最终聚焦于防守、退让、妥协等策略方向。
这种做法,诚如中国古语所言:射人先射马,亦如今人所谓:诛人先诛心。即,搅乱别人的心,揭露对方的短板,使其自乱阵脚而后痛快击杀。
国与国之间尚且如此,日常俗世人等之间则更是如此。
人人都有被人看不起或遭人鄙视的时候,也有看不起他人的“高光时刻”。正反权衡下来,无非取决于彼此的实力、能力、见识、心态。看不起别人,首先是看出了对方的缺陷和弱点,而自己正好有这方面的特长与优势,正好可以犄角之势能全力碾压对方,大获全胜。
其次则是观察对方思维意识形态与行为处事,发现其人尚处于原生蒙昧阶段,自己完全可以降维打击。如是,便可公然对对方泄露出自己最真实的态度。
而对于被看不起被鄙视者来说,实力悬殊、地位强弱的确是明摆的事实,被人看不起被鄙视也实属无可奈何。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就应该承受对方的无礼举动,不意味着对方践踏自己尊严具有合法性。
毕竟,这个世界和社会,除了权力、实力、地位、财富、长技、优势之外,还存在有礼法、道德、社会秩序、礼仪制度、公理、习俗、宗教信仰、博爱、公平、民主等更为抽象也更为宽广的评判标准和尺度。
尽管弱肉强食是进化准则,但进化中的社会人同样具有自我主张、自我尊重、维护自我尊严、反抗以强权财势凌辱弱小的权利与义务。唯有两者共存并保持一定的平衡性,社会和人、国与国之间才会有相互存在的空间,共谋发展,各取长短的可能性。
所以,对于被看不起的人,要如何跳出社会鄙视链这个怪圈,最为重要的是要做到这三步,一是在心理上坦然接受,二是全面权衡以自尊,三是扬长避短以自持。
唯如此,才能避开张扬者的锋芒而不落其窠臼。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Wells, A. (2019). Breaking the Cybernetic Cod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the Human Metacognitive Control System to Enhance Mental Health.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 262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