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教培机构的老师都选择单干了!”

和100万教培从业者一同成长
后台回复“报告”,免费领取最全教育报告

来源:unsplash

本文约2700字,阅读4分钟
作者 | 郭之祯
原创 | 教培校长参考

“终于熬到了疫情结束,想靠着消课和招新为机构挣一波现金流,却发现我的老师不在了!”一位教培机构校长苦笑着向《教培校长参考》表示,自己千辛万苦挺到了线下复课,却栽在了师资短缺的深沟里。

从过年到现在,疫情爆发的100多天里,众多中小型教培机构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线下复课对他们就像溺水之人的浮木。然而,没有老师的事实正在击碎这块木头。

为什么以人才为核心的教培机构,偏偏留不住人才?

01

焦虑、头疼,

老师少、排课难、退费多

“可以复课了,我反而更头疼,因为老师选择单干、家长纷纷要求退费

重庆的孙校长是一家文化培训辅导机构的负责人,疫情期间学生的消课、续费、招新全部停滞,机构一直在苦苦支撑。有老师熬不下去,有老师想要转行,有老师想自己单干,大家都选择了离开。

江苏的徐校长也表示:“大大小小的教培机构或者个人都可以被提供直播工具的公司赋能,员工也更容易脱离机构自己单做。教育行业将变得更加分散,在大型机构和员工分流压力下的中小型机构也将更加艰难。

“疫情期间,老师离职对机构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线下复课后,老师数量少无法给全部学生排课,家长们有意见就陆续要求退费了。”孙校长告诉《教培校长参考》。

为了消除家长因老师少和学生排课难而产生的不满意情绪,让家长更明显地看到教学效果,他想集中做容易提分的理科,但是专业的理科老师又更加稀缺,就这样他的机构陷入了没有老师的恶性循环里。

“现在的情况就是新老师难招、旧老师抱怨、家长不满意,我真的是头疼。”孙校长称。和孙校长一样,上海的陈校长也正在为老师发愁。2018年,陈校长在上海创办了一家素质教育机构,刚刚发展一年就碰上新冠肺炎全国爆发。

陈老师告诉《教培校长参考》,刚开始大家都是非常有信心。“我们从2月份中旬就积极做各种线上引流和家长服务,虽然活动吸引来一些家长,但是转化真的特别难,整个疫情期间招生和续费几乎是停滞的。”

没有学生,老师就没有课时费,熬不下去的老师都选择了离职我也不能阻止老师离开陈校长无奈地表示。

02

以人才为核心,

为什么却留不住人才?

自立门户、选择跳槽、无奈转行……

培训行业一直是一个人员流动性很大的行业,疫情的突然爆发更是提高了教培机构老师的离职率。但是,为什么以人才为核心的机构,偏偏留不住人才?

其实,对教师来说工作辛苦并不是主要问题。机构人的才管理、监督制度、对员工的发展规划等做的不到位才是他们离职的关键:

1、机构没有做好人才分类,不能针对性的管理人才。

一个公司的组织管理工具是多元组合,但是很多管理者不能根据组织构成和人才特点,去强化或者弱化某些管理工具。针对不同的人才应该有不同的管理机制,比如对综合能力较好,认同公司,但自我提升动力不足的员工,激励作用不么大,机构对他们的绩效设计应该是触线惩罚机制;对综合能力不是特别优秀,但渴望变得特别优秀的员工,涨工资就是最大的激励。

2. 管理者醉心各种监管制度,却使员工更加消极怠工。

很多管理者醉心于各种监督检查机制,只是想通过检查机制不用动脑解决人的问题。但是,大家都忽略了,监管可以分为积极监管和消极监管,积极监管可以使被监管者能够从监管中得到正面收益和提升,但是消极监管却让被监管者认为自己不被信任而进行的监管,这种监管时间长了之后,就会成为形式主义,反而使员工更加消极怠工。

3、机构不注重员工的个人成长和价值感。

个人成长是建立在比较底层的安全需求上的主观感受,所以个人成长对于各类人才都有吸引力。如果教培机构的发展晋升路径清晰,员工能看到成长和发展,即使吃再多的苦,大家都会坚持。相反,机构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竞争机制,老师在机构待很久也看不到未来,他们一定会离职。

4、机构过于依赖人才,却忽略了防止人才流失。

机构专注于培养名师,想依靠名师吸引生源、保证学员续班率,但是又过于依赖名师,不加强对老师的控制,忽略了平衡老师和机构之间的关系,这样,老师们更高定义自身的价值,并且对自由和金钱产生更高的期待,就会离开机构自立门户。

03

向新东方、好未来,

学习人才管理经验

如果说产品、服务、技术和教学环境是一个教培机构的后方储备,人才就是帮助机构杀出重围的重磅武器,那么,留不住人才这个难题到底该怎么解决?

从创办至今,新东方和好未来经历过各种危机,关于教师管理方面的困惑,我们或许可以从两位巨头那里寻找答案。

就好未来而言,他们采取的是强激励 标准化 弱监管的管理方法。首先好未来的涨薪机制足够诱人,能够激励和吸引大量的人才;其次,好未来以教材为核心,标准化课程,教师可替代性强,这样就降低了对教师的依赖性。而且,他们的资源池替补充分,且多为在校生,0成本圈养一群板凳教师。最后,好未来要求的是高素质教师 高业绩,对老师并不注重监管,使得老师对公司福利整体满意度很高。

另一个巨头新东方,则是在创办早期经历过GRE数学逻辑老师的“造反”后,明白了“不能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因此,之后新东方对老师的管理方法都是,每科培养多个优秀老师,不仅让大家互相制衡,让机构避免再次陷入被老师要挟的困境,还可以避免某位老师出现意外状况后班级无人接手的现象。

此外,对于人才管理,教育行业人士半杯白酒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机构中存在不认同公司、无自我提升动力的D类员工,他们会增加其他员工的工作量,甚至影响优秀员工的工作。所以,D类员工也是造成人才离开的原因,机构必须对将员工鉴别分类,迅速开除D类员工。

除了向巨头学习,一些机构校长也向《教培校长参考》分享了他们的经验,比如让老师获得更多的价值感,机构要将岗位和部门设置分明,明确每个老师的工作内容,让大家有清晰的发展规划。再比如采取股份制,让老师成为机构合伙人,这样老师就能在机构的平台上获得更多利润,会更有归属感,也会对机构和工作更加负责。

注:《教培校长参考》是教培行业最受欢迎的知识型媒体。宗旨是:让教培校长不再孤独,让教培行业更加美好。我们成立了50 教培行业交流群,已有10000 成员加入,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社群一起交流。

备注企业 职务 姓名
进入“教培行业交流群”
(0)

相关推荐